书画作品:记内蒙古画家彭义华
大家好,美的表现形式有社会美艺术美「艺术美社会美和自然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是“美学”学科下的理论成果,对人类主体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学”学科诞生于近代,但美学思维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进程,并进行不断地发展与完善,贯穿着人类古今,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而审美活动由审美对象和审美意识构成,但其范围极广,涉及到我们人类主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近代开始,众多国内外学者对“美学”有着较为显著的研究,并进行了友好交流,其中,学者按照审美活动的存在领域划分了美学对象的范围,将审美活动分为四大类,即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美育。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审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环境中的审美,艺术美是指艺术形态的审美,这三种审美活动都以人的主观意象为中心,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们无处不在,而要领略这种美,最重要的是我们人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因为表现的范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意识形态,具有显著的区别,在产生条件、性质、表现形态与所引起的人们的美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并不意味着它们相互分离,相反,它们还存在某种联系。因此,本文所阐述的“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就以笔者主观个体出发,对这三种审美活动进行探讨与论证。
一、社会美之我观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社会是人与人形成的关系总和,社会美是以人类基础性生存活动──劳动为核心所形成的审美形态,与人的关系最为密切与直接,并离不开以人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因此社会美的范围极广,大致分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美,社会实践成果的美及社会实践主体即人的美。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体现在人类的一言一行中,如田间劳作、工地干活、办公室内用电脑码字、教室里学习、舞蹈室内跳舞、KTV里大声放歌、逛街买衣服、洗衣做饭、公园遛狗散步等,一切都在社会实践活动范围内,因此根据不同主体的意识形态,社会内涵便有了美丑之分,社会美便应运而生。
社会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而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这离不开社会实践主体人类的相互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人与人之间达成了一定的契合度,因此在人的社会生活中存在某种共性,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创造了人文环境、人类文明遗迹、文化传统等社会实践成果,如四大文明古国、法国著名建筑物巴黎圣母院、中国的建筑奇迹万里长城、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等,不光局限于特定的领域内,在人类的交流中,获得了全世界人类的认可。其中,“万圣节”、“春节”、“泼水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存在,使人的社会生活有了日常生活与节日欢庆两种不同的呈现形式,因此社会美的重要表现形式有社会交往中的美、人物美、日常生活中的美、节日欢庆中的美。
(一)社会交往中的美
社会交往中的美是指人在社会实际活动中所体现出的美,具体体现为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语言交流、形体交际、心灵交融的共通与和谐。
《增广贤文》中有言:“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论语》云:“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就集中概括了语言交流对社会美的重要性。说话是一门艺术,并不是单纯地发音,说有益身心的话需要智慧和知识的铺垫,需要方法、对象、时间、环境的选择。例如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要学会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馈赠要说“谢谢”以表诚意、向父母老师问安、在公共场合要以礼待人等等,都是语言交流的魅力。
形体交际是指区别于口头语言而通过肢体语言、形体动作而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在笔者看来,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往往比一句话更有力量。如鼓励祝福别人考试顺利时,送他一份由一根油条、两个鸡蛋组成的早餐和信任的眼神比“加油”、“祝你金榜题名”等话语更有效果;在对别人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时,用赞赏的眼神、舒心地点头、热情地鼓掌、翘起大拇指等动作比“好”、“优秀”等话语更有力量;又如,在劳动过程中,喊口号喊得再好听再大声,也不如撸起袖子低头干实事来的实在;在与聋哑人进行交流时,恰当的手势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对象所要表达的意思。
心灵交融是指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实现的彼此心意相通、精神交融的效果。如《列子•汤问》中记载的伯牙和钟子期以琴会友的故事;2008年汶川地震中全国人民共同沉痛在伤者的逝去,又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中国人民心系同胞;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倾世绝恋更是感人至深,传诵至今。
(二)人物美
人物美是指人自身显现出来的美,它侧重于外在和内在精神两个方面,即人体美与人格美。
人体美从人的相貌、身材、姿态、动作、肤色、仪表等外在因素进行阐述。以中国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为例,对于她的美貌,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有《哀江头》诗:“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花江草岂终极!”,还有白居易在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形容她的美貌用“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句极富韵味,李白的《清平调》则说她“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等诗句把杨贵妃的美貌描绘地淋漓尽致。除了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对于人体美的描绘还体现在更为直观的美术作品上,如罗中立的《父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阿道夫·威廉·布格罗善于在绘画作品中描绘母与子、牧羊女、农妇、浴女、仙女和光着脚的小孩等人物形象,例如在《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上发现季诺碧亚》(图一)这幅画中,灵感来自于圣经中的宗教故事,描绘的是贫苦的牧羊人在阿拉斯河岸,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季诺碧亚,他们把她救起。画家布格罗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将几个牧羊人描绘得勇武健壮,他们或全身裸体,或半裸,或披衣等,与娇美柔弱的季诺碧亚形成对比,色彩上以冷暖对比,构图上是动静对比,全画遵循黄金比例,将人物形象完美地表现出来。
人格美是指在人的形体、行为之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崇高的精神世界。相对于人体美,人格美更值得人们去欣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可见到小学生给老人让座等尊老爱幼的行为,这便是一种人格美。著名诗人苏轼纵然一生历经坎坷,但在文学创作上的成绩斐然。从初入仕途到终老,他写人生、写世界、写天下苍生,通过创作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彰显忠贞刚正志向高远的“酒酣胸胆尚开张”,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他敢于向统治者大胆提出“卖牛纳税拆屋炊”的批评,关心人民疾苦,不惧生死,在做人方面,“欲棹小舟寻旧事”是他出世入世的人生态度,他主张处世待人真诚坦白,以达到虚怀若谷,最重要的,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不平,屡受政治迫害和打击,却仍然传达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物外与乐观旷达。[]
就如人类个体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社会美也离不开人物美,就如老歌唱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笔者看来,人物美会对社会美、艺术美产生影响,尤其是人格美。有了人格美,人类便有了自觉维护社会秩序的准则与决心。
(三)日常生活中的美
日常生活是社会生活最为基础的部分,我们的日常生活围绕着衣食住行,因而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就一定觉得世界充满美好。日常生活的美首先体现在对生活的点缀与装饰,它既包括对生活空间的装饰,也包括人的服饰与行为,其中往往折射出人的审美品位与追求,如人类在装修房子时,会有自己的构思和规划,自行选择某种风格和装饰,营造适合审美与居住的生活环境,如在构思装修自己的别墅的同时,会希望别墅周围有池塘、花园、草地等,如魏晋诗人陶渊明在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诗中就为我们营造了一幅宁静自然和谐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其次,它还体现为对生活中某些细节与瞬间的感悟和体验。最后,日常生活的美还体现在某种生活氛围的营造与构建,往往不同的生活氛围具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如人们在面对室内时,会有不同的选择,如小清新风、中式田园风、欧美奇幻风等。
(三)节日欢庆中的美
节日欢庆是对生活日常状态的打破,显现出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独特的存在方式。就我们中国来说,就有很多个传统节日,并在这些传统节日中寄予美好的寓意,如春节是我们的大团圆,杀猪宰羊辞旧迎新;元宵节我们包汤圆,耍龙灯,舞狮子;中秋节我们吃月饼,对酒当歌,思念亲人;端午节我们吃粽子,赛龙舟,以缅怀忧国忧民的屈原大夫等,都是我们中国人民在节日中呈现出来的美。
二、自然美之我赏
自然美和社会美一样,都关系到客观现实存在,因此被合称为现实美。自然美分为外在自然物之美与内在天性之美两种内涵。外在事物之美包括狭义的非人工的自然事物之美和广义的自然界或现实事物之美,事物内在之美可作为宇宙本体论美学范畴的天然天成之美,可作为社会存在论美学范畴的自由存在之美,又可作为艺术风格论美学范畴的天然少饰之美,即清水出芙蓉。
而笔者心目中的自然美则更多地关注外在事物之美,如崀山的丹霞风貌、苏州园林的婉约秀丽、张家界景区的雄壮绮丽、南岳衡山的深沉静谧、黄河的波涛汹涌、北海的宽广辽远等自然风景的美丽。中华大地土地辽阔,地形多样,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奇观,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不是人工可以创造的,但是却可以由人类毁灭,如果我们人类不好好爱惜,那么这些自然美将不复存在。纵然许多美景,我还未能一一涉足欣赏,但在文人如诗如画的描绘中,也能大致领略一二,如著名诗人在《山居秋暝》中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水画;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也是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禅院幽静典雅的特点;还有曹操在观沧海时发出了“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赞叹与心境等等,大自然在古人的笔下成就了一篇又一篇不朽的篇章。文人们对于大自然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寄托和依赖,他们将大自然的事物当作素材写进作品里形成了独特的意象,营造了独特的语境,更重要的是,文人把一些有着独特属性的事物赋予了人的品性,如“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未出土前便有节,待到凌云仍虚心。”“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三句话所赞美的植物松竹梅,因其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三、艺术美之我品
艺术美是美的基本形态之一,艺术形态的审美对象称为艺术美。艺术美的产生既是现实审美发展的自觉形态,又是艺术自身经历人类活动分工化而独立的产物,两者在现代性背景下结合为“美的艺术”。艺术美是社会美与自然美的完美再现,因此,艺术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笔者认为,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欣赏艺术时,更要从艺术的角度去品鉴艺术。
笔者心目中的艺术美是区别于现实美的,但同样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艺术美的种类繁多,存在于一切种类、样式的艺术作品中。造型艺术有工艺美术、建筑、雕塑、绘画等表现形式,如江西景德镇的瓷器艺术、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法国的著名建筑巴黎圣母院、苏州园林、长沙橘子洲的毛泽东雕像等;表演艺术有音乐、舞蹈等表现形式,如《黄河大合唱》、爵士舞;综合艺术如戏剧《雷雨》《白毛女》、电影《无问西东》、电视剧《破冰行动》;语言艺术如文学,涉及到诗词文等,如郑板桥的七言绝句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诗中“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两句诗面上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这首诗便是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这些都是艺术美存在的具体形态。
总的来说,社会美、自然美、自然美无处不在,都在无时无刻丰富我们的生活,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从生活中寻找美的事物,并提高我们辨别善恶的能力,对一些丑的事物进行识别与剔除,那样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