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法国卢浮宫胜利女神雕像「卢浮宫胜利女神雕像」

时间:2023-01-09 09:17:21 来源:杭州老魏

大家好,法国卢浮宫胜利女神雕像「卢浮宫胜利女神雕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是我们在巴黎的第四天,我们去参观卢浮宫。

卢浮宫(法语:Musée du Louvre)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

1793年8月10日,卢浮宫艺术馆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一个博物馆。卢浮宫藏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断臂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拥有的艺术收藏达40万件以上,包括雕塑、绘画、美术工艺及古代东方,古埃及和古希腊、古罗马等6个门类。从古代埃及、希腊、埃特鲁里亚、罗马的艺术品,到东方各国的艺术品,有从中世纪到现代的雕塑作品,还有数量惊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绘画精品等等。卢浮宫已成为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举世瞩目的万宝之宫。

上午9:30我们到了卢浮宫前的卡鲁塞勒广场(Place du Carrousel)。

这是广场上的卡鲁塞勒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也称小凯旋门。

1806年到1808年间,为了庆祝拿破仑在1805年的一系列战争胜利,建造了小凯旋门,作为杜乐丽公园的入口。小凯旋门高19米,宽23米,厚7米。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装饰奢华。中央拱门高6米,两侧较小的拱门高4米。

拱门上的大理石的浮雕表现了拿破仑的外交和军事胜利,描绘《普雷斯堡和约》、《拿破仑进入慕尼黑》、《拿破仑进入维也纳》、《奥斯特利茨战役》、《提尔西特条约和乌尔姆投降》等场景。

中央拱门顶部是一组颇具特色的雕塑。

四匹佩戴金色马具的战马拉着战车飞奔着,拿破仑头戴金冠手持金橄榄枝英姿勃勃地站在车上,战马的两侧分别站立着和平女神和胜利女神。建门之时,那四匹战马是拿破仑征战意大利,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掠夺而来的。1815年,拿破仑兵败退位后归还给意大利,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

从小凯旋门的拱门中间可以看到协和广场上的摩天轮。穿过中央拱门,就是杜乐丽花园。

前天我曾坐在杜乐丽花园的协和广场一侧,今天又到了卢浮宫一侧。就是没有时间去逛一下。

巴黎有一条城市中轴线,起源于1640年,策划人是当年凡尔赛宫花园的设计者勒诺特尔。轴线起点为卢浮宫、然后是杜乐丽花园、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终点是巴黎拉德芳斯(la Defense)金融商业区中心的新凯旋门(La Grande Arche)。

小凯旋门的对面便是卢浮宫。

卢浮宫的建筑呈U字型,左侧是黎塞留馆(Richelieu),右侧是德农馆(Denon),中间是叙利馆(Sully)。

这是拿破仑庭院,中间是玻璃金字塔。

不知为什么,今天看不到金字塔的真面目,它被一幅卢浮宫的照片覆盖起来了。也许法国人至今仍然认为金字塔破坏了卢浮宫的古建筑风格。

这是我在2012年拍摄的玻璃金字塔。

玻璃金字塔是博物馆的入口处。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0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一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上世纪80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卢浮宫。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13位馆长选择了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的设计方案。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1984年1月23日,贝聿铭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参观这些世界著名的大博物馆,实在是既兴奋又头疼。这些博物馆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仔细看,几个月,甚至几年都看不完。2012年我来过卢浮宫,进了卢浮宫如同进了一个艺术的迷宫,眼睛实在不够用,只能跟着人流走。

今天有一位专职导游陪我们参观,入场时间是10:00,参观时间1个半小时。据说卢浮宫的导游都要经过严格的专业考试才能获得导游证书。有一个专业的导游也好,相信他会把最精彩的展品介绍给我们。

走进卢浮宫的中央大厅。

导游已经等在大厅里,是一位颇有些艺术气质的年轻人,姓杨。也许是来巴黎学美术之后留下来做卢浮宫的导游吧。

走进第一个展厅。

看到的第一件展品:雕塑《Corè》,出土于希腊萨摩斯岛赫拉神庙,约公元前570-560年的作品。用谷歌翻译检测Corè是科西嘉语,意思是“心”。

雕塑《Corè》,出土于希腊萨摩斯岛赫拉神庙,约公元前570-560年的作品。

雕塑《男性躯干》。出土于古希腊伊奥尼亚12 城邦之一的米利都(Miletus),约公元前480-470年的作品。

雕塑《男性躯干》。出土于古希腊伊奥尼亚12 城邦之一的米利都(Miletus),约公元前480-470年的作品。

看上去,小杨只是带我们路过这个展厅。

下一个展厅。

雕塑《马塞勒斯》(Marcellus),约公元20年的作品,希腊大理石。

雕塑《马塞勒斯》(Marcellus),约公元20年的作品,希腊大理石。

马塞勒斯(Marcus Claudius Marcellus,约公元前268—前208年),古罗马名将,曾指挥叙拉古战役(今意大利西西里岛锡拉库萨)。

看上去,我们还是路过。小杨想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呢?带到雕塑《米洛的维纳斯》(Venus de Milo)所在的展厅,它位于一层德农馆古代伊特鲁利亚与古罗马展区的16号厅。

小杨用心良苦,早一点看这个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可以避开人流。我也可以比较从容地从各个角度拍摄。

雕塑《米洛的维纳斯》

雕塑《米洛的维纳斯》

雕塑《米洛的维纳斯》

雕塑《米洛的维纳斯》

《米洛的维纳斯》女神雕像,高约2.04米,由两块半透明的白云石拼合雕就。创作于公元前2世纪末或公元前1世纪,作者已经无从考证。她站在鸡血白纹的云石底座上,上半身裸露,下半身裹着围毯,神情端庄,肌体丰润,窈窕曲立,仪态万方,造型典雅至极,集美之大成。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

1820年,一个名叫伍蒂埃(Olivier Voutier)的法国海军军官来到希腊米洛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一位希腊农民岳尔戈斯,在其带领下,在岛上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一座断了双臂的美女雕像,这便是被后人称之为“米洛的维纳斯”的雕像。伍蒂埃和岳尔戈斯寻找多时,却始终没有找到维纳斯雕像的双臂。伍蒂埃付给岳尔戈斯定金100银币,然后离去。伍蒂埃所在的军舰到达伊斯坦布尔之后,他立即去拜见法国驻土耳其大使利维埃尔侯爵。在问明原委后,侯爵即派使馆文化参赞偕同伍蒂埃一起去办成交手续。

不想在此期间,英国官方也风闻此事,派出“荷兰”号驱逐舰开赴米洛岛。当法、英双方几乎同时赶到米洛岛时,雕像却已被希腊庙宇总管买去,打算送人,并已装箱搬上了土耳其军舰。经过一番争夺后,法国人最终以8000银币的代价买了下来,从此卢浮宫里就多了一个让世人为之倾倒的永恒的绝世美女。

下一个展厅的穹顶。

卢浮宫本身就是一件瑰丽无比的艺术珍品。

小杨又把我们带到了卢浮宫的镇馆之宝之一,雕塑《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Winged Victory of Samothrace)前面。它在二层德农馆阿波罗走廊的达鲁楼梯上。

雕塑《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雕塑《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雕塑《萨姆特拉斯的胜利女神》

这座高3.28米的雕塑创作于公元前3世纪,是古希腊美术史中的希腊化时期(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1世纪,又称作“泛希腊时期”)的著名雕刻作品。这一时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了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并向外扩张。该雕塑是为了纪念打败托勒密舰队的海战而建造的。

1863年从萨姆特拉斯岛的神庙废墟中发掘出来。胜利女神像虽然已经头手残缺,但从保存完好的躯干中,仍能感悟到女神英勇、飘逸的气势。两支张开的翅膀和轻盈飞扬的衣裙,让人感到女神在空中腾飞,有着一种强烈的运动感。丰满躯体在薄衫下透露出力量和健康,表现了胜利和与之而来的喜悦。是已知雕像中表现热情奔放与动态的最完美的作品。雕像的头部与手臂在历史岁月中遗失了,但飘逸的裙裾、展翅欲飞的形态仍然动感十足,栩栩如生。

下一个展厅是二楼德农馆的阿波罗长廊。

阿波罗长廊是整个卢浮宫中最富丽堂皇的地方,这座长廊在1661年被大火烧毁,随后由建筑师勒·沃(Louis Le Vau)进行重建。天花板由画家夏尔·勒布伦(Charles Le Brun)以太阳的运行为主题进行装饰,而太阳则是路易十四(Louis XIV)国王的象征。这项装潢不断地被补充修缮,直到1851年,浪漫主义画派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Eugène Delacroix)在拱顶中央绘上了阿波罗神战胜巨蟒皮同的画作才得以完成。

阿波罗长廊的装饰金碧辉煌,极尽奢华。

比较有意思的是阿波罗长廊的穹顶上有12星座的浮雕和徽章。

阿波罗长廊陈列了无数制作精美、巧夺天工的珍宝。玻璃柜里摆放着法国王室的王冠和珠宝。

172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加冕时佩戴的王冠。

172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加冕时佩戴的王冠。

这顶王冠上镶嵌有282颗钻石、237颗珍珠、64颗包括蓝宝石、红宝石、祖母绿、黄水晶在内的彩色宝石,包括著名的“摄政王”钻石。王冠上设有4拱,各拱交汇处的最顶端装有一个由两圈钻石装饰的平台,平台上用9颗大钻石镶嵌成一朵璀璨的立体鸢尾花。王冠的内衬为金线绣成,上面同样装饰着钻石。

什么是“摄政王”钻石?有一个长长的故事。

1701年,在印度戈尔康达钻石矿,一位奴隶发现了一颗重410克拉的大钻石。为了把钻石带出矿山,他忍痛割破自己的大腿,将钻石藏在皮肉之中,然后缠上绑带,逃出了矿区。他向一个英国船长吐露了秘密,并提出与该船长分享钻石,而条件是帮助他逃离这个国家,船长表面上答应了这个奴隶的要求,但在旅途中,船长偷走了钻石并把他扔入了茫茫的大海之中。据说船长以1000英镑的价格,把钻石卖给了商人杰姆村德。后来,印度马德拉斯的英国总督托马斯·皮特以2.4万英镑的价格买下了这颗钻石,并把它命名为“皮特”钻石。

钻石由“贝德福特号”商船运回伦敦,在伦敦,该钻石由约瑟夫·库帕进行切磨,钻石的重量也从410克拉减少到400.5克拉,切磨工作所花去的费用高达5000英镑,在18世纪初期,这可是一笔相当惊人的开销。大约过了两年,“皮特”钻石又进行了切磨。“皮特”钻石被切割、加工和琢磨成若干颗钻石,其中最大的一颗重140.5克拉。法国国王路易斯十四死后,他5岁的曾孙子登上了法国王位,而由奥尔良公爵伊沙克·阿本戴纳担当摄政王。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势,阿本戴纳花费了13.5万英镑买下了这颗钻石,并取名为“摄政王”钻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攻占了法国,1940年巴黎沦陷前,法国政府把“摄政王”钻石隐藏在卢瓦河畔香波尔城堡中一块不引人注意的护墙板内,德军元帅戈林曾以武力相威胁,要求交出这颗钻石,但并未如愿。1945年,“摄政王”钻石重返卢浮宫的阿波罗长廊。

同一个展柜里还放着一个宝石王冠。

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的大女儿昂古列姆公爵夫人,玛丽·特蕾西娅戴过这顶王冠

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瓦内特皇后的大女儿昂古列姆公爵夫人,玛丽·特蕾西娅戴过这顶王冠。她是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孩子中唯一活到法国大革命结束的一个,她的丈夫是堂兄路易十九。七月革命爆发,其父查理十世下诏逊位,因需要签署退位协议和放弃王位继承权的文件,而这两个文件的签署需要二十分钟,所以路易十九便在这二十分钟内成了形式上的法国国王。

阿波罗长廊的墙上装裱着历代国王和艺术家的画像。我很随意地拍了两张。

这是画家厄斯塔什·勒·叙厄尔(EUSTACHE LE SUEUR)。

厄斯塔什·勒·叙厄尔,法国17世纪最重要的神话和宗教画的画家之一。他一直被认为是“法国的拉斐尔”并与尼古拉斯·普桑和查尔斯·勒布伦等人相提并论。

还有一幅肖像画。

忘了拍画作的说明,所以说不出他是谁。画中人物气宇轩昂,左手握着一把凿子,右手拿着一把锤子。他肯定是一位雕刻家。

说实话,就是一个阿波罗长廊就够我们看一天。可是我们只待了10分钟。

篇幅有点长了,下一篇游记再继续给朋友们介绍卢浮宫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