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大家好,中国茶膏博物馆「一什么博物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茶膏?
回溯历史,唐代是茶叶开始兴盛的时期,同时也是茶膏雏形的发现期。
此时虽然出现了茶膏雏形,但并没有脱离茶叶的原始形态,属于茶叶中“含膏”的性质,用以判定茶的好坏。
虽有关茶膏作为贡品的记载,但其没有做为独立的茶品引起足够重视。
宋代是茶膏的发展期,这一阶段,开始出现茶膏的制作,以及对茶膏制作工艺的描述和记载,并且把茶膏作为独立的茶品纳入茶品名录。
宋代第一次对茶膏制作工艺进行记载,茶膏作为独立茶品出现在《茗荈录》中,这个时期的制做茶膏特点为高温制茶,压榨出膏!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凤饼,全部改为“散形茶”。
我们姑且不对这种变革妄加评论——无论是进步还是倒退。但有一点确是不争的事实,那就是这种变革使延续近千年的唐宋制茶工艺就此消失,包括茶膏在内,从此不见踪迹。
茶膏自此进入了第一个隐退期。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普洱茶膏
清代是茶膏发展的兴盛期,普洱茶膏在此时定名,且第一次出现在官方文献里,并成为“皇权”和“国礼”的象征。
1911年,清朝皇室解体,随着清朝的灭亡,普洱茶膏也陷入了近百年的隐退期。直到2004年,由鲁迅先生收藏的3克清朝宫廷普洱茶膏拍出了12000元的高价,茶膏才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而北京故宫博物院,至今仍旧保存着清代光绪年间制作的宫廷普洱茶膏,其被精心放置于玻璃柜中,由锦缎匣盛装,匣盖上有木刻印刷之文字:
“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用姜汤发散,出汗即愈;口破喉颡,受热疼痛,用五分噙口过夜即愈;受暑擦破皮血者,研敷立愈”。
中国茶膏博物馆馆藏品
作为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茶膏博物馆,其团队成员均系蒙顿品牌旗下。
作为一家企业,蒙顿团队却执着于茶膏文化的研究,靡费5年对其蕴藏的历史文化进行了系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堪称茶品牌中的另类,茶领域中的传奇。
中国茶膏博物馆中的藏品,真实地展现了茶膏的千年发展史,囊括茶膏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工艺、地位以及相关人物和文献,并对历史中出现的部分茶膏进行了复原,如宋代的“玉蝉膏”和清代宫廷普洱茶膏等。
逛一次博物馆,等于浏览了一部立体的茶膏文化百科全书,这样的专业文化空间,即便是放眼全国范围,也算是凤毛麟角。
但说起蒙顿和普洱茶膏的相遇,恰似偶然,别有因缘。
蒙顿的研发团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茶膏,发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朝道光年间制作的普洱茶膏,竟然没有腐烂与风化。是什么让茶膏历经时光而不朽?
这引起了他们的莫大的兴趣。
他们敏锐的捕捉到了茶膏的灵魂——云南普洱茶,并用一种执着而坚定的节奏,进行了诸多检验。
精准的眼光让他们犹如挖掘到一个金矿,在其后的探寻中陆续发现了很多令人兴奋不已的物质。
有别于一般茶品牌大而化之的理念,蒙顿在茶文化的渊博厚重之上,不断地追寻着科学和精准的价值。
利用他们熟知的天然植物的生物转化机理,探求从普洱茶到普洱茶膏的加工“路径”,破译普洱茶膏历经百年而没变“腐”的秘密。
于是,一项关于茶的科学计划由此产生:借鉴古人智慧,打造现代普洱茶膏,即“超级速溶茶”。
这可以说是对茶文化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从古法中的混沌和无序之中,寻觅到茶的真谛本质。
2005年,蒙顿茶制品(昆明)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在英文中modern tea意为“现代的茶”,中文直译即为“蒙顿”,彰显出他们对自己革新茶文化的自信态度。
他们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专业生产普洱茶膏的企业,并制定了第一个现代普洱茶膏企业标准和检测标准,以独创的“低温制膏”工艺主导成功研发了全茶类系列茶膏精品。
2006年1月6日,蒙顿将其研发的代表普洱茶膏最高境界的“普洱茶母”捐赠给云南省博物馆,成为该博物馆2006年一号收藏品。
蒙顿对茶的研究日渐体系,遂成大家,其著作并出版的《普洱茶膏》,到目前为止仍然为国内外关于茶膏的第一本完整著作,其成就早已超越了一般品牌对茶的理解和探求。这承载了千年文化底蕴的茶膏,也将继续传承下去!
| 中国茶膏博物馆(东家id:中国茶膏博物馆),坐落于云南昆明康乐茶文化城
来源:东家APP 东家守艺人 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