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大家好,室内艺术长廊「艺术画廊设计」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从杜尚打破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的界限起,现当代艺术本身就是在打破局限和固有框架,我们与其中几位出色的女性艺术家聊了聊,在年末之际,以收藏级设计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知艺术与收藏的新角度。
收藏级设计在2021年成为艺术届的重要议题,其中女性从业者们凭借多元的经历为市场和大众带来了不同的观察视角。我们邀请到艺术家罗黛诗、林芳璐、王画、丰吉以及画廊主Jeanne Greenberg Rohatyn、Nina Yashar,6位女性艺术从业者,试图从艺术产业中的多样身份出发,了解当下正在发生着的艺术创作。
今年5月,林芳璐凭借以白族女性们为灵感的《She》摘得了2021年罗意威基金会(LOEWE Foundation)工艺奖。而她分别于 2012 年和 2016 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取得产品设计的本科和研究生学位。在德国与日本留学回国之后,林芳璐决定探索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她深入云南白族女性手工艺人群体中,学习研究近乎消失的扎染技术。
这是一系列以锤子命名的作品。布艺作品将纤维的柔软与来自侗族女工匠传统的金属力量联系起来,以此来比喻被标签化的柔弱女性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强大。其中亮布——一种传统的侗族手工工艺面料——激发了艺术家的灵感,也是这件作品中使用的主要材料,其制作需要20多道工序;纤维,一种在常人眼中柔软,可以代表女性的材料,经过千百次的磨练,能呈现出钢铁般的效果,以此来呈现女性力量的丰富、强大与坚不可摧。
这一组系列的创作包含了艺术家与当地手工艺人合作的漫长的时间,以及无数次对织物的锤打,这也是令林芳璐印象深刻的过程,在河岸边和树下重复这项工作的妇女们正在用手中的锤子塑造她们的生活。
Q:你是如何开始少数民族相关艺术创作的呢?
A:刚开始是巧合,几年前我需要选择一个我认为有意义并感兴趣的研究生毕业课题去进行研究,我开始在网络和书籍中寻找灵感,最终决定去云南白族看看扎染工艺,于是买了张前往云南的机票,就此开启了我与少数民族结缘的旅程。
从去年开始研究贵州侗族手织布亮布工艺,这一工艺又是由当地女性实践并传承下来的,而这些都最终落实到我创作作品的语境当中。
Q:你在今年的Design Miami展出的《锤子》不论是从形态、还是制作过程上,都很系统性地、全面地体现了侗族女性的群体性,她们彼此之间互为纽带的状态十分令人动容。
A:我在当地工作生活,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当地女性给予的的力量。她们热情、淳朴、包容、开放…与在地的女性工作和生活在一起会有格外独特的心境,想要表达的东西也更加纯粹,提炼出更接近于传统的符号,表达一种理想化的文化模式和抽象观念,将这一符号作为叙述性情和思绪的象征物,并希望赋予其更深刻的意义。
艺术家王画擅长用不同媒介在作品中阐述她所感兴趣的哲学问题,诸如高歌猛进的消费主义以及与传统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女性艺术创作。她的作品中,运用一切技法来为她所体会的家庭故事和社会事件是如何持续地在自传体框架中互相交织的叙事性文本做出回声和再创作。
Q:你曾经表示“看似关联或者互相影响的状态进行观察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
A:首先,创作的作品带有女性视角是必然的,但创作的过程同时也与我的成长背景、学术背景、生活环境等环环相扣,我希望观者在看到我的作品时没有任何先入为主的印象,我想表达的和观者接收到的都存在作品当中。
Q:艺术产业是一个相对包容的产业,在多年的行业经验里,你是否有感知到?
A:艺术行业就如同整个社会的触角,它的包容性也来自于它不会过多受到社会分工的困扰。成功的艺术家自然会收到来自各方面的优待,所有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在审视问题的过程,比如我最新创作的作品会带有风水、占卜、星座的元素。每个人在创作过程中都有着各自的视角与优势,无谓优劣。
艺术家罗黛诗选择铜为研究对象,因为与其冰冷的金属质感恰恰相反,铜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在不同的条件下能够像植物一样生长出不同的色彩。尽管在大学中学习的是工业产品设计,罗黛诗却想要逆转工业生产过程,让铜这种已经过工业加工的金属生长成被制造以前的状态创造人工的自然,也展现了她在当今时代不愿被工业化制造所束缚的反叛精神。
在每幅 “ 画面 ” 中,融合传统铜着色、水墨画、岩彩的多种技法和材料相互作用,氧化生长出具有时间层次的丰富肌理。它们各自独立,但又和谐地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复调。
Q:你曾为MISS DIOR香水进行了艺术创作,关于性别分别产生的影响,身处艺术产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触吗?
A: 在艺术行业,无论艺术家的发展还是作品的本质和品质方面,均发生在一个社会情景中,是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并且由具体的和可定义的社会机构所影响和决定。女性“天生”需要履行的“社会职能”(照顾家庭、生儿育女),似乎让女性全身心地投入专业成为不可能,藏家在收藏女性艺术家作品的时候,也会考虑她未来是否会因为家庭而中途放弃事业,是否值得投资。我们的潜意识默认了很多偏见,并使之成为自然。
丰吉的艺术成长历程和她的珠宝一样充满优雅起伏。出生于西子湖畔艺术世家,太祖父是晚清宫廷画师,独特的家学渊源让她的童年充满艺术熏陶,也赋予与生俱来的绘画基因。本科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家俱与产品设计,丰吉师从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国唯一得主、建筑大师王澍。她最早的梦想是成为超级跑车设计师,却由于签证原因阴差阳错地进入伦敦艺术大学攻读珠宝设计,这也是她日后成为世界一流珠宝设计师的转折点。
Q:作为全球最年轻的数百万美金拍价级别设计师,同时也入选了Woman to Woman,对你而言,女性艺术家对于整个行业的创作有着怎样的意义?
A:今年富艺斯策划的 “Woman to Woman”展览可以看到,纵览20世纪及21世纪的珠宝史,涌现了激动人心的大师级女性珠宝人,我荣幸能够追随她们的脚步,让中国女性珠宝人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
Q:你提及如果不是因为签证问题,或者现在的你正在设计着超跑而非珠宝,而这两个品类的受众有显著的结构性不同,针对这样的情况,你是如何调整自己的设计语言?
A:原本想设计超跑,是与性格有关,我喜欢力量和优雅并存的东西。我的大学本科是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家具和产品设计,也曾师从建筑师王澍,而后因签证原因改去伦敦、巴黎和苏黎世学习珠宝设计与制作工艺。 对我来说,结构化立体造型思维和能力应用在跑车和珠宝设计上是共通的。而我的珠宝作品多数是会偏大体量一点的作品,藏家在选取作品时并没有完全以性别化来考量。最后,我的珠宝设计语言也力求融合力量和优雅,相信与一辆经典的超跑一样,好的艺术珠宝就是可移动的艺术品。
Salon 94 Design 由 Jeanne Greenberg Rohatyn 创立,这间艺廊也是 Jeanne 观点与态度的自然延续,希望物体除了功能性外,还能同时传递我们的价值观、理念、哲学思考和历史。
Q:你在十多年前就曾推出过全年的女性项目来支持女性艺术家,从你的角度来看,如今的女性艺术家处境跟当年有什么显著的改变?
A:在我作为当代艺术商的时候,总是被令人感到兴奋的女性艺术家所围绕,但相比十年前,女性的藏家并没有那么多,她们的加入改变了市场的自信心,也会改变艺术市场。我们的年轻一代已经通过引入新的代词而还原了个体本身,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这并不是仅仅是一个代词的转换,而是一个如何更加清晰看待本质的角度。
发现、穿越、创造。Nilufar gallery创始人 Nina Yashar 相信用设计阐述故事。Nilufar Gallery 在成立之初,专注于古董地毯。到 90 年代末,画廊开始涉足现当代家具,呈现了众多来自上世纪中叶大师的非凡地毯和高端家具作品,以及备受关注的新兴设计师的优秀之作。
Q:当你创立Nilufar Gallery之初,你回忆道“你是当时米兰唯一一个女性Carpet Dealers”,能否跟我们描述一下你当时的处境?
A:当我在70年代末开始从事这份事业的时候并不简单。在当时,我是当时唯一一个和大地毯商进行交涉的女性,所以我的策略总是聚焦在如何把事情做得不一样,而不是思考那些传统上十分消耗精力的方式,这是我自己的方式并且将它延续至今。
不仅仅是艺术行业,我会鼓励所有的女性:“不论你身处何地,追随你的想法和梦想”,直到所有女性都可以自由飞翔。
当女性主义艺术史有了新的倾向,
我们比以往更需要去了解这些创作者们的作品,
从中探索、思考更多艺术领域的新知,
发掘收藏级设计的更多变化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