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写完这篇文章 我治好了我的颈椎病作文「关于颈椎病的文章」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是城君原创的第1177个城市故事
这一年,春节刚过,
宁波宁海县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里岙村的一群老人家,
挑了个黄道吉日,
相聚在祠堂里,
决定商量干一件大事,
拆掉老祖宗两百年前留下的宝物——
祭拜的礼炮刚放完,
村民们立马上屋揭瓦,
动起手来。
“南一台”,宁海出南门第一戏台,
历经了200多年风霜雨雪,
陪伴了里岙村一代又一代的老人,
留下了数不清的欢声笑语。
但现在,戏台正中穹顶的藻井坏了,
村民们看不了戏,这可是天大的事。
于是,大家决定把藻井拆了,重新修复。
藻井是什么?
这个词听着非常陌生,
但你一定见过它。
在电视剧《延禧攻略》片头里,
在综艺《上新了故宫》的秘密花园里,
紫禁城宏伟的宫殿之上,
那些美轮美奂的繁复屋顶,
配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
令你头晕目眩的,
就是藻井。
说简单点,
藻井就是一种高级天花,
是室内的屋顶装饰。
天花向上隆起,
像极了一口通往苍穹的井。
起初,藻井只出现在宫廷、庙宇里,
而且只在尊贵的建筑上使用。
古人对天宇充满崇敬和遐想,
通过艺术的形式,都描绘在头顶上。
人们相信,
藻井根据形状,划分为圆形、方形、八卦形、螺旋形等。
古建筑房屋,
绝大多数都是木结构,
天干物燥难免火灾。
在天花板上造一口井,
再绘一些水中之物,
希望能借以压伏火魔的作祟,
保护建筑物的安全。
借藻井以“水”压火,
纯粹只是古人的美好意愿。
藻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基本只停留在装饰,
彰显身份地位的尊贵。
明代以后,藻井的发展由简及繁,极尽精巧和富丽堂皇。到了清代,龙纹雕刻越来越多,形成了生动的蟠龙,于是藻井也称为“龙井”。图为故宫博物院御花园千秋亭藻井。
从宫廷到民间,
藻井才真正发挥了它的实用性。
民间藻井,
多见于宗祠和戏台。
古时没有麦克风,
戏子唱戏全靠人声输出。
在戏台上搭藻井,
能起到修声的效果。
唱戏时,人声往上走,
在顶部聚拢,而后反弹,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戏台藻井多为旋螺形藻井,俗称“鸡笼顶”。
摄 /《中华手工》朱海华
但戏台在外,风吹日晒,
不比宫廷庙宇里的屋顶,
戏台藻井也更容易遭受损坏。
好在戏台藻井还有王世春。
浙江宁海县,
素有“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之称,
小小的县里,
光是戏台古建筑就有百二十多座。
年过7旬的他,
跟木头打交道已经有50多个年头了。
这一次,里岙村的南一台,
他依然是藻井的修复大使。
只不过,
王世春年纪大了,眼花,
实在无法亲自动手当木匠,
只能起指导作用。
摄 /《中华手工》朱海华
宁海一带树木、竹林繁多,
会木工的村民不在少数。
但藻井的建成,
通体不用一枚铁钉,
全靠古建筑中的灵魂——
榫卯结构来支撑。
这可不是一般的木匠活儿,
像王世春这样的老师傅,
数量不超过10个。
榫卯结构。
藻井底圈的直径最大,
承载着整个藻井的重量。
所有零件一一对应,
像命中注定的对口积木,
从底圈开始往上叠加,盘旋而上,
越靠近顶部,圈子越小,
最终成顶。
在当地,木匠基本都不识字,
在工作交流上,
他们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标记方法。
想要修复当地的藻井,
必须先破解这套“摩斯密码”。
但这些在王世春这,
都不成问题,
浙江一带的所有戏台,
没有他看不懂的标记方式。
南一台的藻井,
因原来的木头朽烂不少,
只好全部拆下来。
每一个榫卯都编上号,
第几圈第几个,
逐一清洗和检查之后,
能用的重新用上,
不能用的重新做。
结果,2000多个构件,
能用的只有300多个,
徒弟们面对着一堆烂木头嘟喃:
“不如全部重新做好了。”
但王世春不稍马虎,
为了修旧如旧,
他坚持尽可能利用原材料,
实在修复不了的,才重新做。
最终,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才把戏台修复。
盘藻井,是搭建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尽管视力不太好、体力不如年轻人,王世春还是坚持亲自爬上5米高的脚手架。
宁海里岙村,
这个一过完年就没有年轻人的村子,
老人家们连电视遥控都用不好,
更别说什么网络通讯。
齐聚祠堂戏台看戏,
便是他们最大的娱乐消遣。
戏台要是没了,
村民们就失去了精神慰藉的根据地。
我们总是一边羡慕着从前慢,
古人的智慧充满浪漫,
一边又舍不得,
将目光转移指尖的方寸屏幕。
低头族当久了,
真的很容易忽略身边的美。
不知道你有多久,
没有好好抬头看看天,
看看天花板。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