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大家好,敦煌石窟艺术「敦煌里的中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成都博物馆紧扣“文物赋彩全面小康”的活动主题,线上线下盘活文物资源,为观众带去文化大餐。
这些物品见证抗疫历程
自4月20日发布《成都博物馆关于公开征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代表性见证物的公告》以来,成都博物馆共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代表性实物资料200余件、图片1000余张、音视频等电子资料近500份。
在武汉一线战疫期间,医务工作者写给家的书信;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积极响应战疫号召,在请战书上留下鲜红的手印和坚定的签名;公交工作人员因每日消毒,斑驳腐蚀的工作服;社区工作人员每天背着“哆啦A梦”的双肩包,口罩、酒精、充电宝、体温枪一应俱全……
医务人员请战书
众多见证物之中,经历了“非典”“新冠”两次“服役”的测温仪,让所有人感慨万分。2003年“非典”期间,金牛区沙河源街道长久社区(原洞子口乡长久村)使用过的一只测温仪,时隔17年之后再次派上用场,由汇泽路社区继续使用,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奉献绵薄之力。
公交工作人员工作服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是成都市市级定点收治医院,负责确诊及疑似病例的收治,是成都乃至四川医治新冠肺炎的“主战场”。他们向成博捐赠了全套的抗疫医护人员防护用品,包括呼吸面罩、防护口罩、防护服、隔离衣、手套等等物品。这些曾经与一线医护人员并肩作战的防护用品,让观众得以想见,层层盔甲之下,医护人员如何挥汗如雨,和死神争夺时间。
据悉,本次征集到的抗疫医护人员全套医疗防护用品,以及曾在“非典”和“新冠”两次疫情防控工作使用过的测温器都将亮相在四川博物院进行的“四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暂名)”。
测温仪
听敦煌专家解读石窟艺术
13日下午2:30,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副部长、敦煌学信息中心主任兼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主任张元林将做客成博,带来题为《敦煌北朝石窟艺术》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也是首届“丝绸之路周”联动活动之一。
敦煌石窟艺术,是在传统的汉晋艺术基础上吸收、融合外来艺术形成的具有中国风格的佛教艺术。以佛教经典为依据,以现实生活为素材,雕塑与绘画构成了一幅延续上千年、生动绚丽的社会生活画卷,被誉为“中世纪的百科全书”,堪称文化艺术宝库。讲座中,张元林研究员将从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个方面系统介绍敦煌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全方位呈现敦煌文化的开放性、多元性与包容性。
本次讲座将在成博五层社教区进行,现场开放80个坐席,邀请观众与张元林研究员一同,在丝绸之路河南道起点,回望古丝绸路上的敦煌“明珠”。
云上成都继续“营业”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成都博物馆将通过网络直播让更多观众能观看张元林研究员的精彩讲座。同时,“云上成博”将继续“营业”,观众可通过成博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无限重温那些成博的重磅大展、趣味视频。
从成博入驻抖音到“云上成博”,再到如今的多平台直播讲座、社教活动,这是成都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进一步延伸、在传播途径上的又一次探索。与观众相向而行,走进博物馆才能从“及时解渴”变成“润物无声”。
敦煌北朝石窟艺术讲座海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