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中国艺术金融范志军「艺术财经」

时间:2023-01-17 10:37:05 来源:遗璞廬

大家好,中国艺术金融范志军「艺术财经」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范勇金融背景出身,在亚洲艺术品金融商业院期间重点研究艺术品金融的问题,关于未来艺术金融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大家需要聚焦两个关键词,即:“大消费”和“融通”。

“首先我们要推动艺术品的大消费概念”,范勇认为我们现在的城市发展正在从过去的功能社区向人文社区过度:现代的高楼大厦越来越美,人们意识到钢铁建筑缺少一颗柔软的心脏;过去买的家具以实用为主,如今大家也感到它们缺少温暖和艺术。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我们的社区会更有特点,无论是公共空间、商业空间或是私人空间,都会出现不同类的艺术品。在范勇看来,引入艺术品的方式,则可以是透过非交易的方式,如租赁,可降低人们艺术消费的门槛,让艺术更加“亲民”。“我们让一座城市更加丰满的方式可以是增加其艺术调性,而不仅是增加其高度和规模。过去我们讲的消费金融都是大金融,很难照顾到个人在金融上的诉求,缺乏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未来艺术品的消费也可以通过消费金融的创新来满足大家的需求。”范勇说道。

另外,他认为解决融通的问题,也是未来艺术市场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没有一家金融机构可以常态化地提供艺术品贷款抵押,这导致了人们会担心艺术品的流动性问题。因此,解决艺术品的融通问题,需要拓宽人们对于艺术资产的理解。借助金融创新,可以盘活资产,为艺术资产的融通提供更宽广的路径。

另外,未来机构作为艺术投资收藏和资产管理的主体会逐渐增加,它具备专业化的管理,可以解决个人缺乏系统行业支持、背景研究和渠道专业化的判断等问题。范勇说,以后人们介入艺术品的方式不仅仅是个人直接介入,还可以透过金融机构、投资机构、资产管理机构等间接的方式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这种介入不是个人消费,而是理财投资。“因此,艺术金融首先是要解决高净值人群的财富配置刚需,而其次就是要解决如何将艺术品纳入中产阶级财富管理范畴。”

发展中的电商,前进中的市场

电商与生俱来的社交属性与艺术品有着天然的契合,它符合人们社交个性的需求。互联网社交的丰富性、多样性和系统性改变了我们过去单向思维的社交,它是一种网状的、丰富的生态。在范勇看来,这也是移动互联网所具有的天然的商业利益因素,它信息量大、交流成本低而且便利,这些优势符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但是就当前而言,社会成长需要一定的周期,社会生态也需要时间慢慢构建和成熟,当前社会分工不够细化也不够专业化,生态不够丰满,所以才会有很多的漏洞。也正因此,我们才需要做一些创新的事情,去完善它,改进它。”

艺术电商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支持,立法、监管、运营、服务等都需要逐步完善。范勇就艺术物流方面给大家举了一个例子,在欧洲有一家275年历史的博物馆,它的主要运营商就是一家物流公司,这家公司可以解决所有的专业流程,博物馆只负责策展、学术以及品牌推广。“反观我们国内的艺术品物流,人们在拍卖会或者画廊花了几十、几百万买的东西,在物流过程中经历风吹雨打,包装挤压变形。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电商想要涉及高层次的商品交易是不可想象的,也是广大买家们内心抗拒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一定有着积极的推动,但它需要一个过程来不断培育和完善。

科学技术的进步实际上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人力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常态化问题。比如在鉴定方面,通过高清数码相机将一件作品放大200倍,很多细节问题即便是外行也能看得懂。未来随着数字认证、区块链技术的导入,将会让我们在溯源认证上能够找到一些源头,也能够解决将来在电商交易中可能存在一些法律风险问题。范勇认为,不仅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处在一个全面的科技升级、社会升级的阶段,我们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消费者也需要不断学习,与科技和社会同时进步,这样才能共同促进市场发展。他说:“我们不妨积极宣传电艺术品电商,多了解,多学习,关注它的问题,思考它的缘由,探索它的出路。这是一个趋势,需要我们共同参与。”


原文:《范勇:艺术金融解决艺术消费个性化需求》

资源出处:《收藏投资导刊》2018年5月总第178刊

更多精彩内容链接:

“九命老猫”韩美林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艺术】!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