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河湖文化书画摄影优秀作品展开展
大家好,古典浪漫主义绘画「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巴洛克-洛可可的出现与浪漫主义的出现有共同点,就是都是对古典形式的失望所导致的。古典主义弱化情感的表达,讲求复古,尽量以俭朴的风格为主,浪漫主义则强调情感的表达。事实上,纵观美术史,一 种理性风格背后似乎必然地承接一种更遵循感情的风格。那么浪漫主义为什么对古典主义失望呢?解答这 一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欣赏作品,如果你看过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再去看古典主义的作品,就会一下 子明白。今天我们为大家精选了十幅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他们有的是风格鲜明的画 作,有的则是将两种风格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的佳作,欣赏过这些画作过后你会明白,被失望的画作其实也很伟大,也正是因为这时代间的更替,才铸就了整个绘画历史的进步,而我们将和你一起领悟,并为你解读。
1.《阿尔卡迪的牧人》——发人深思的哲学命题,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绘画手法相结合的典范
《阿尔卡迪的牧人》
普桑
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作品的背景是希腊阿尔卡迪地区。在古代,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就如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样。画中的背景是一片风景优美的墓地,画面前方有一块大墓碑把画中的四个人分成两半,墓碑上的拉丁文是“牧人们,如你们一样,我也曾生活在阿尔卡迪,体验过幸福,而如我一样,你们也必死亡。”
画中墓碑上的文字显然是全画的“画眼”,所有的情节都围绕它展开。而这个关于生命和死亡的哲学命题,在这幅画中被处理得平静、超然、美丽。那么,画家通过他们思索的表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是告诉我们:不管生命曾经多么美丽,不管你体会了怎样的幸福,到头来都会化为虚无,消失在另一个阴暗的世界里。还是告诉我们:如果你真诚的活过,好好地享受过了幸福美丽的人生,那么死亡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美丽的人生就已经永恒。不管怎样理解,当我们面对这样一幅画,看着墓碑上的文字时,心灵总是难以平静,它引发我们长足的思考,而这或许就是名画的魅力所在。
2.帕里斯的评判——引人入胜的典故,诗意的意大利田野风光
《帕里斯的评判》
克劳德·洛兰
现收藏于华盛顿国家美术画廊
画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希腊神话故事:希腊英雄珀琉斯同海洋女神举行婚礼时,除纷争女神外,众神都被邀请前来参加。纷争女神怀恨在心,于是就有了那个著名的“金苹果事件”,《帕里斯的评判》描绘的正是帕里斯评判将金苹果给那位女神的一瞬间。
作者将故事发生的场景安排在具有典型意大利特征的风景里,由于太阳余晖的笼罩,山崖、草地、树木的枝叶,远处的田野都呈现出金黄色,与蓝天白云互相映衬,把画面衬托得如梦如幻,美丽无比。往近处看,眼前的一株大树虽然挡住了人们平视的目光,却很好地平衡了画面的空间感。在它的衬托下,帕里斯与三位女神以及维纳斯的儿子丘比特,如同戏剧舞台上的演员,近在观众眼前,令人看清他们一举一动,甚至仿佛能够听到声音。
洛兰是位伟大的风景画大师,他把古典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他画中的风景,甚至一度成了人们评判一片风景美丽与否的标准,许多富有人家也以他画中的风景为标准布置庭院。
3.林荫道——一幅平凡中见奇崛的作品
《林荫道》
霍贝玛
现收藏于伦敦国家美术馆
画面展现了乡野的美丽风光,宁静的乡间景致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对称的小树于平稳中见动感,车辙印在泥泞的村道上,表现出一种正在延续着的平静而艰难的生活,占有大部分画面的天空则云蒸霞蔚,美得令人陶醉。
画面上的两排树木,笔直地伸向远方,给人一种摇曳多姿的感觉。其实这种构图是很难把握好的,画家采取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手法,把透视的焦点放在路的尽头,并将这两排树木在画面中略微倾斜了一些,然后把树木从高大依次逐渐缩小,而树木的枝叶却逐渐趋于繁茂和稠密,前后形成对比和衬托。
画面上1/3 的田地是暖色调,而2/3的天空是冷色调,这样的色调搭配是极为冷僻的,很难达到和谐的效果,可是在这幅画中却出奇地和谐。主要是得益于这些树木的平衡过渡以及纵深的深度感缓冲了画面色调的突然对比造成的不适应,是古典主义的集大成者。
这幅画中还带着一种忧伤的讽刺意味,长长的林荫大道在灰暗的地平线处消失到一点,画中这种忧伤的讽喻也是霍贝玛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4.马拉之死——大卫对马拉无比敬重之情的真实写照
《马拉之死》
达维特
现现藏于布鲁塞尔比利时皇家美术馆
画家用古典主义的手法再现了当时的情形:马拉倒在浴缸里,鲜血正在从伤口中流出;带血的匕首滑落在地,而凶手已经逃离现场。马拉手中还握着鹅毛笔以及一份正待签署的申请书,上面写着:“夏洛蒂致公民马拉:我十分不幸,指望能够得到您的慈善,这就足够了。”夏洛蒂正是凶手的姓名。木箱上的便条上写着:“请把这五个法郎的纸币给一位五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不论现实中的样子是否如此,这一切显然都是经过画家精心安排的,他意图通过道德和人格的感召来衬托谋杀的罪恶。
构图中无情的水平线只用无力下垂的右臂做突破,似乎失去任何挽救的希望。上半部分空无一物,空旷而幽深,从左侧射入的光线,照亮着马拉的身躯和面部,具有纪念碑似的立体感。画面上没有繁多的色彩,也没有复杂的缩短法,力求单纯,用他的画笔唤起人们单纯质朴的感情和坚贞的正义感,加强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压抑、憋闷即莫大的悲痛之感。
5.拿破仑加冕——忠实记录了拿破仑加冕庄严、肃穆的一瞬
《拿破仑加冕》
大卫
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画家描绘了1804年12月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场景,据说,当时教皇庇护七世给拿破仑及其皇后约瑟芬的额头涂上“圣油”后,拿起皇冠正要亲自给拿破仑加冕,不料,拿破仑突然夺过皇冠自己戴上了,然后,拿起另一顶较小的皇冠戴在约瑟芬头上。画面中描绘的正是拿破仑给皇后加冕的一刹那,画中人物多达百人,有宫廷权贵、大臣、将军、贵妇、红衣主教与各国使节,气氛庄严,场面壮观。拿破仑看到这幅画时曾说:“这不是一幅画,这是处处都有生命、活生生的一个史实。”
画面的构图也极为科学,展现了古典主义风格化作的特点,大卫以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场景作为中心,把加冕现场的横断面展现了出来,从而为最大限度地描绘这一规模宏大,人物繁多的场面提供了可能。
当然,画家在记录这一场面时,也适当进行了艺术加工,比如把众所周知的矮个子拿破仑画得高大庄严等,这都是为了表现的需要,很好的衬托了加冕的主题。
6.大宫女——潜藏着的欲望和征服
《大宫女》
安格尔
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作为一名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强调绘画必须重视骨骼,而肌肉远在其次,他认为肌肉绘制得过分精确是造型纯真的最大障碍,甚至会造成独特构思的浪费使作品平庸化。在这幅画中作者故意拉长人物的腰身(增加三根脊椎骨),这种"没有骨头"的变体增强了裸体特有的妩媚感。另外色彩的调配显得平和稳定、独具匠心,以至有人称威尼斯画派无一人能够企及。
在西方人的脑海里,宫女是东方社会原始、落后的标志,同时她们又的确具有神秘的吸引力。不过,安格尔笔下女子的意义还不仅如此。创作这幅画的时候,正值法国在对奥斯曼的战斗中失利,在这样的情况下观看只有在私密空间才能看到的东方女子的形象就别有一番含义了,它潜藏着一种心理上的欲望和征服。安格尔毫不掩饰,甚至极力夸张女人体感官上的魅力,同时又极其冷静、富有克制力地将它表现出来,恰好为观众的视觉与欲望之间提供了适当的安置。
7.台岑祭坛画——西方第一幅通过风景画把耶稣送回大自然的著名画作。
《台岑祭坛画》
弗里德里希
现收藏于德国德累斯顿画廊
《台岑祭坛画》是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画家——弗里德里希,为一家私人教堂所创作的祭坛装饰画,画面中的景物比例相对较小,给人以空旷之感,孤峰之上的耶稣殉难像在这种景物、山势的衬托下,显得特别庄严、崇高、伟大,也把耶稣在人世的孤独和天上人间使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在传统的风景画家中,没有一个人像弗里德里希这样把耶稣置身于这样的风景之中,这其中必定包含着画家本人的某种信仰或人生哲学,有一种很深的宗教自省意味,正如画家说的那样:“闭上肉体之眼,那么你将会首先用精神之眼看到图景。这将给你在黑暗中看到的世界带来光明,并从外表感染心灵。弗里德里希同样也是第一个通过绘画把基督送回自然中去,强调大自然的神性战胜人性的画家。
画家还为这幅画设计了精美的画框,通过优美、精致的画框,仿佛打通了上帝和世人、天上和人间沟通的渠道,作为祈祷用的祭坛画,这幅画确实是极为成功的,有很强的感染力。
8.梅杜萨之筏——法国历史上第一幅用写实手法表现现实题材的浪漫主义画作
《梅杜萨之筏》
籍里柯
1819 年
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1816 年7 月,“梅杜萨”号载着400 多名士兵和少数权贵,前往非洲塞内加尔。率领舰队的船长对航海一窍不通,由于他的疏忽大意和错误指挥,舰队在经过西非海岸时触礁沉没。船长和一群高级官员乘坐救生艇逃命,把150多名乘客抛弃在一只临时搭建的木筏上,任他们在汪洋中听天由命。当时的法国政府为了逃避舆论的谴责,对这一特大的惨剧只做了轻描淡写的报道,后来在两位木筏上幸存者的努力下,这一事件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舆论为之哗然,极富正义感的画家知道这件事后愤慨不已,决定把这一悲惨的事件描绘出来。
画面描绘了木筏上绝望的人们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看到了天边船影的刹那间的情景,来表现人们与自然和命运搏斗的顽强精神及不同心理状态,作品采用了金字塔形的构图,突出了两个形成鲜明对比的三角形——一个是向前倾的人群,另一个是向后倒的桅帆,造成了一种紧张感。再配合画中强烈的明暗对比与森严沉郁的色调使整幅作品充满了悲剧力量。
画家用崇敬和褒扬的心情和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出了遇难者在极端的情况下,紧张、有序地进行自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独自坐船逃跑的船长以及不负责的政府无情的鞭挞和谴责。
9.希阿岛的屠杀——一幅被称为是“绘画的屠杀”的极富表现力的作品。
《希阿岛的屠杀》
德拉克洛瓦
1824 年
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希阿岛的屠杀》同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一样,都是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著名油画作品,也同样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1822 年土耳其侵略者入侵希阿岛,侵略者令人发指的暴行引起了全欧洲进步人士的极大愤慨,面对土耳其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德拉克洛瓦义愤填膺,画了这幅画揭露入侵者的残暴行径,声援希腊人民的正义战争。
德拉克洛瓦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了这场残酷的屠杀,画面中大片的天空使残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画家有意将大屠杀场面推到远方,而突出前景中的人物和情节。人物形象忧伤悲壮,造型也很有特点,为了突出悲剧性,画家把人物形象以半裸的形式表现,并且通过不同角度选择了不同的惨烈情景进行集中描绘,达到了极好的悲剧效果。色彩的丰富充分体现在所有那些忽暗忽明的调子里,远处呆滞不动的背景上天空低垂得令人窒息。画中的每一笔触、每一色彩都鲜艳浓郁,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
”
10自由引导人民——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罗瓦
1830年
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
《自由引导人民》是一幅由法国画为纪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油画作品。图中那位青年姑娘,在硝烟中一手高擎三色旗,一手提枪,奋勇当先,召唤着群众们勇往直前。她旁边一位群众的上衣、露出来的一角衬衣和腰带正好是三色旗的颜色,还可以隐约看到北塔楼上飘扬的一面共和国旗帜。整座城市都期待着自由的来临,既是起义参加者的真实写照。
画面采取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兰西旗帜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位于等腰三角形的顶点,自由女神的人群的头部的横竖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场面宏伟,构图组织井然有序。
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艺术新青年是兰花公社旗下艺术品牌,微信公众号:yishuxinqing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