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大家好,书法是哲学的艺术化表现「高义民书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韩勇潮作品欣赏
韩勇潮:书法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艺术再现
中国书法何以光耀千而不衰,何以拥有一支与其他仼何艺术不能比的庞大队伍,何以声名远杨,享誉诲内外,为世人敬仰,甚至有视书法为生命的,这是因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的核心”,这是上世纪80年代哲学家、美学家熊秉明先生对书法的一种诠释。何以理解,按他的解释:中国文化的核心是哲学,而书法是写意的哲学,这种精辟的解释,无疑对我们认识书艺术的本质具有启发意义。
哲学是什么?有称是玄学,是致力于研究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社会等关系。着眼于寻求天与人,内与外,知与行的统一,并从中探求人生的潜能与意义,而书法正是力求通过变化的笔墨点画及其组合的规律来表现,对立统一规律是哲学中运用最基本的规律。要使字写得有意有情趣,就要设置大量的矛盾关系,即对立统一规律的运用。书法的魅力归根结底来说,就是哲学的表现力。笔者认为大凡优秀的书法作品,必定是充满着哲学的内涵,可以说哲学意义在书法艺术中得到最简洁明了而淋漓尽致的外化。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出矣”(蔡邕《九势》),用现在的话说,书法起始于自然,有了自然,就会产生阴阳,有了阴阳,姿态和气势就产生了。阴阳对立,相克相生,渗透转化,这便构成了哲学中说的"道",这“道"就是宇宙万物的运动规律。"阴阳既出,形势出焉"(蔡邕《九势》)意即有了阴阳,书法的字形和笔势就出来了。这样从汉字产生的源指出了书法的哲学依据。
书法是一门至高无上的线条造型艺术,更是一门彰显心灵情思与精神襟怀的抽象视觉艺术,书法艺术之所以那么奥妙深远,那么不可思议,就在于一开始与哲学扯上了关系,就在于本身浸透着哲学思想,承载着哲学道理,并贯穿组成书法的各个要素之中。创作书法作品,书家无不在揭示矛与矛的强烈对比关系,又无不在对各种矛盾起着协调作用。这就是哲学中所谓的"和",而髙明的书家会把这"和"发揮到极至。纵观组成书法的四大要素,可以说每个方面都充满着哲学内涵。
1、用笔是书法的基础:落脚点应是对立中寻求统一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要求极富变化.赋予韵味。故书法以用笔为上。用笔也称笔法,所谓笔法,是指用笔中具有规律性原则性的要领和法度。用笔很重要,所谓得笔法者得天下,虽有片面,但它强调了书法用笔之重要。清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书法在用笔,用笔贵用锋。用锋在书法中主要归纳为"中锋、侧锋、藏锋、露锋等,故历代书法家都非常重视中锋用笔。所谓中锋用笔就是"令笔心在画中行,令笔芯自画中,凡是能给人以美感的都应是有力度的,称之为笔力,现我们判断书法有无笔力,主要是看其有否中锋用笔。在笔法中,只有做到虚实有机结合点画,才有节奏韵律感,而用笔的虚实主要表现在轻重、连断上,轻为虚,重为实,断为虚,连为实。笔不虚则欠圆活,笔不实则欠沉着。只有虚笔则漂浮,只有实笔则板滞,所以用笔有虚实,妙在虚实之间的恰当好处。用笔又称运笔,包括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步骤。运笔力求首尾完善,气脉流畅,笔力丰盈,使毛毫在顺逆相交、疾涩兼顾,轻重相间的情况下运笔,尤其是行草书的创作,用笔的急缓、方圆,笔锋有藏露,顺逆,点画的长短,粗细,笔法的力感,质感等,表现尤为突出,故笔法是书法中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评判书法水平高下,风格雅俗,优劣成败的重要依据。笔法虽重要,但不能拘于法,若为法所缚,便容易俗,所谓拘则取俗。若过于放纵,全然不顾笔法,则易狂放失度,甪笔的妙处是在对立中寻求和谐统一。
2、结体是书法的核心:支撑点须遵循对立统一规律
"书法无他秘,只有用笔与结字耳"。(清冯班《纯吟书要》)“结体之功在学力,而用笔之妙关性灵"。(清朱和羹《临池心解》)用笔在使尽笔势,然须收纵有度,结字在得其真态,然须映带匀美。结体也称结字,是指每个字中点画的长短丶疏密,各偏旁之间的大小距离及及形势等安排布置。结字是决定一个字好坏、成败的关键,字的好坏主要是通过整体结构来实现的。
结字的原则,王羲之在《笔势论》中说"夫学书作字之体,须尊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掛树,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笔者研习"二王"一路书风的结字规律,归纳为“紧那中宫,八面伸展"。古用方格"井"字平均分为九份,正中一格是中宫,中宫是核心,是整个字的精神所在,只有中宫收敛,字的笔画向中宫部靠拢,而外的部分向字的周边伸展,也有书家喻为辐射状,这样字才平稳、紧实、立得住。有时我们判断字的结构是否有美感,认为能符合这规律的,那是美的,至少是合理的。当然,结字还须匠心独用,力避类同。结字中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齐列,为体互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孙过庭)
结字中,点画及其组合是极富变化的,如偏正关系,正则端庄,偏则出奇,如一味正则易呆板,状如算子,四平八稳,少有活气;如一味求偏,则会出现凌乱无度的状况。再如行书中的因势随形结字,更是变化无常。其方法多用字形的大小、高低、窄长、收放来体现。揖让避就,长短错落,疏密相间,参差穿插,动静结合,稳中求险险,中求稳结字的高境界是自然,以求"天人合一",故书家创作最为关注的精气神,就是书法创作的本源,因为"无气则和字焉而已"(姚鼐)。书法的结体,可谓贯穿着哲学的理念,并从中吸取丰富的营养,才能在创作践行中获得艺术升华。
3、墨法是哲学阴阳两极对立的典型的变化色彩。
黑白两色是书法外在最重要的表现色素,也是中国哲学阴阳两极对立的典型色彩。墨法重点是处理好用墨的燥润、浓淡的矛盾法则。
老子《道德经》“知其白,守其黑"的哲学思想,正是研究如何用墨的重要参考依据。墨法在书法创作中尤显重要,枯润浓谈,知白守黑,做到实中有虚,燥润相应。古所谓水生血,墨生肉,墨就象书法血肉,而书法如无血无肉,则不可思议。润可联妍,润可生情,墨色黑亮,有神有气有力。用墨燥,则可取险,老辣苍劲。用墨淡雅,则显平静安祥风韵。故用墨"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润燥枯浓互渗,险才能险出气势,润才能托出风韵。用墨的原理是哲学阴阳的反映。
4、章法是统帅,也是哲学理念的聚会。
在书法艺术的技法中,最能产生的视觉冲击效果,就是章法的处理,它不仅要重视外在的刑式美,而更重要的是重视内在的美,觉体现着作品的个性、风格、气韵和审美意趣。弘一法师曾说,书法是章法七分,字法三分,合起来十分,才可学书,强调了章法的重要。章法具体说就是字与字,行与行,上、1下相承,左右相辅,互相照应,安排成篇的方法,款式多样,其特点是把字的大小,轻重,粗细,虚实,疏密,作正奇聚散,俯仰起伏,参差错落的安排。优美的章法必定是通篇和谐,整体完美,匠心独用:用笔的轻重缓急,结体的整合开张,用墨的浓谈润枯等极富变化,"中庸"就是使两个矛盾的对立面统起来,并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因此对章法的设计布局,可以说每一步都离不哲学思想的指导。
综上所述,书法是形象化了的中国哲学,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外在形象和表达形式,是具体化了的中国哲学思想。换言之中国书法始终形象生动地表达中国哲学意念,为中国哲学提供了表达工具,书法的灵魂是中国的哲学思想。因而我们可说,书法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艺术再现。(作者系浙江杭州萧山闻堰人,1956年出生,地道百姓,笃嗜书法,无书法头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