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无味的生活 无趣的灵魂「无趣且乏味」

时间:2023-01-19 16:05:05 来源:秀秀悠笔

大家好,无味的生活 无趣的灵魂「无趣且乏味」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提到艺术,普通大众就觉得那是属于名流阶层的东西,艺术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太遥远。很多人既看不懂名画又听不懂名曲;既看不明白雕塑又欣赏不了舞蹈。艺术不仅虚无缥缈,关键是没啥实际的用处?读文学名著哪有看考试指导书来得更实际呢?

艺术与平常百姓看似没有一丝瓜葛。


但《感知艺术》这本书中说:

艺术是生命的一个元素,我们能够也必须面对,每一天都需要应对。我们的生活少不了艺术,因为它的原则渗透在我们的人生之中。

或许艺术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对它还不了解,感知不到它的存在。

但想要了解艺术,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面对众多的艺术门类和艺术形态,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感知艺术》这本书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它是专门写给大众的艺术普及书,已经出版到了第11版,可见这本书受欢迎的程度。

这本书最让人舒心的是,舍弃了那些高深难懂的、枯燥乏味的艺术理论,放下了一贯的学术腔调,单纯的告诉读者如何观察和聆听艺术品和文学作品。

书中选取了绘画(含摄影、版画)、雕塑、建筑、音乐、文学、戏剧、电影和舞蹈等八大领域。就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讲述:1、它是什么?2、它是如何形成的?3、它是如何刺激我们的知觉的?全书脉络清晰,容易阅读。

作者丹尼斯·J.斯波勒是享誉国际的教授,获奖作家,学者和艺术家。曾担任宾夕法尼亚州州立大学,亚历桑纳大学等多所大学的终身教授或院长。他的教学经验涵盖人文与美术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演讲、戏剧、音乐,演唱、舞台场景及布景等方面,都有不凡的成绩。他的著作还有《穿越艺术的现实》《创作的冲动:艺术品介绍》《视觉艺术指南》等等。

让我们和这位教授一起走近艺术,去看、去听、去感知。


01 你喜欢问"好不好看",其实是艺术探索的开始

当我们看一幅画、读一本书、听一首曲时,总会不自觉地问“好看吗?好听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就像艺术很难定义。有人认为艺术必须满足功能性的标准,有人认为艺术只为艺术存在。因为争议很大,所以艺术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慕名去看到一部评分很高的电影,但觉得并没有宣传得那么好,反而看了一部被人说得很差的片子,发现还不错哦。

可见艺术的评判总是带有个人的判断,正如《詹森艺术史》这本书中说的:

艺术从不是空洞的容器;相反,它满载意义,其意义可以做出多样化的解读,而且无一例外地表达着个人"观点"。

也正是这种个性的评判与批评让人们对艺术作品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验。"批评应当引起细节的分析过程,以获得理解和欣赏"。

批评分两种类型:形式批评和语境批评。形式批评是我们只分析艺术作品本身,也就是一幅画我们只看画框之内的内容,一部电影我们只对看到的进行评价。而语境批评是指形式加上作品外部信息,例如作者的生平,社会与文化、政治等等。


来看书中这张作品《移民母亲,尼波莫,加利福尼亚》,如果只看作品,我们看到的是一位面容沧桑疲惫的母亲,眉头紧皱目光忧郁地看向远方,身旁是两个孩子,不开心地趴在母亲的肩头,感到整个画面让人压抑。

这是一张纪实摄影的照片,记录的是美国大萧条时期,一位年仅32岁的寡妇带着好几个孩子,陷入被剥夺公民权益的痛苦中,她过早衰老的皮肤,眼神中带着恐惧,孩子们的背影看着无精打采,失去了该有的活泼,或许还忍受饥饿吧。

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刺痛了人们的内心,引发人们的担忧和思考。当我们知道了照片之外的这些社会、政治问题等等背景资料,会对作品更加了解。

越优秀的艺术作品,关注的人越多,被人批评的就越多,评论的声音越多,人们对作品的理解就会越深刻,从众多的批评中获得对作品新一层的认识。

所以说追问"好不好看",或许你是探索艺术的开始。


02.掌握基本因素,让复杂的艺术作品化繁为简

尽管每个人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但如果你想理解艺术作品,还真的需要具备基本的认知才行。

正如作者所说:“鉴别一件艺术作品的形式元素——认识到应该寻找什么——是第一步”

例如,看一幅画我们要知道该看什么,所以我们必须要清楚绘画的五个元素:线条,图形,颜色、体积、质地,以及绘画的四个原则:重复、平衡、统一、焦点区域。

单看这些名词感觉很抽象,不容易理解,即使你能解释清楚这些名词的含义,但当真正遇到画作时还是不知如何欣赏。


选取书中的《圣母升天图》这幅画为例,来看这幅画中的"构图、线条、图形和色彩",画面中有一条假象的线条从左下角贯穿画面,延伸至右上角。这是通过线条的边缘和阴影,使得画面从一种颜色明显地过渡到另一种颜色,通过色彩的区分,画面也就形成了上下两个分区。

同时画家利用曲线的线条特点营造出强烈的动感,曲线形成一个个漩涡的图形,我们的眼神就会跟着旋转,整个画面呈现一种上升感。

再来看色彩,可以说色彩能最刺激人的感觉,整幅画最多就是肉色、红色和金色,以暖色调为主,并与白色形成对比,少量的冷色让人物更加鲜明。

通过这种带你"现场"看画的讲解,让我们对构图、线条、图形和色彩等这些模糊的概念有了直接的理解,还明白了这些要素是如何在画作里运用与体现的。

每个领域的艺术都有基本要素,像音乐的基本要素:声音、节奏、旋律、和声、调性和织体。诗歌的6要素:韵律、意向、比喻、暗喻、象征、和讽喻等等。

就像方程式里的关键变量,掌握了基本概念和要素就等于掌握了解题公式。遇到再眼花缭乱的艺术,都能够化繁为简。

以前看不懂的艺术,立刻变得简单明了,生动具体仿佛伸手就能感知了。

03 主题就像灵魂,还要让灵魂出窍

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创作者选择一个有意义的主题并精准地表达出来。

上学时我们都知道写作文最怕"跑题",文章不仅要有明确的主题,还要内容能够清楚地表达主题。

很多小说的主题在标题里就能看出,例如:《西游记》主题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僧玄奘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电影《公民凯恩》从片名就能知道是讲这个人的故事,讲述了报业大王查尔斯·福斯特凯恩自幼起一生的故事。

大部分优秀的小说都是通过一个非常有力的中心思想或主题来塑造小说中其他的元素,同样电影、音乐要有主题,画作、戏剧、舞蹈都要有主题。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例如:海顿的《G大调第94号交响曲》这个作品被命名为“惊愕”,乐队最开始轻柔地奏出主题,之后是更加轻柔地重复弹奏一遍后,就出现了响亮的和声,听众确实被震惊到了,就突出了"惊愕"的主题。

我们继续看这幅《圣母升天图》的主题选取的是基督教的一个事件,圣母玛利亚未死便直接升入天堂。作者对主题的处理采用木板的油画,让画面人物高度逼真,人物生动有神,血肉丰满,连身上的衣服也和现实世界一样。

作品的主题是否准确地表达,越充分地表达,越能引发欣赏者的共鸣,更好地理解和接收作者的意图和主张。这也直接决定了人们对作品的评判。

如果说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把主题表达清楚,如何让灵魂出窍就是关键。

最后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当你学会理解与欣赏艺术,就能看到更多,听到更多。就会突然发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处处是美,并能享受其中。

《感知艺术》这本书就像一位艺术大师,亲自带你去聆听、去触摸、去感知艺术作品。他用简短、清晰和真实的方式给你展现真实的艺术形式。

愿你的美好就从这本书开始吧。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