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家 >

海报设计不仅拼脑洞 还要拼艺术性吗「创意海报」

时间:2023-01-22 09:01:06 来源:芭莎艺术

大家好,海报设计不仅拼脑洞 还要拼艺术性吗「创意海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海报是当下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宣传手段,各种画面精美、设计感极强的海报吸引着大家的眼球。设计者也需要将图片、文字、色彩、空间等要素完美结合,以达到瞬间抓住受众的目的。

海报的历史

现代海报约在1860年前后形成,石版、木版术的发明以及大版面印刷机的问世,给予海报的诞生以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巴黎市政府将“禁止公开张贴海报”的规定改为“除教堂、灯杆、公告栏外可张贴”后,大量艺术家开始投身于海报设计,巴黎的街头仿佛变身为海报艺术的画廊。

朱利斯·谢列特作品

在当时,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着一场影响相当大的“装饰艺术”运动,也称“新艺术”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建筑、家具、服装、设计、插画等都受到影响。其中,最重要的设计代表人物之一便是被称为“现代海报之父”的朱利斯·谢列特。

谢列特完全摆脱了维多利亚装饰风格,色彩明快自然,笔触动感、流畅,整个画面都洋溢着欢快的情调,给人一种生动活泼之感。他设计了100余幅海报作品,题材无所不包,极其广泛。

朱利斯·谢列特作品

在谢列特的带动下,许多印象派大师如马奈、劳特累克等,都创作出被认为是一流艺术作品的海报。

劳特累克作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报起到了巨大作用,各个国家都将它变为一种宣传手段,十分重视。1935-1939年这几年间,仅仅在美国就有近35万种海报广告被印成20多亿张印刷品在全国发行,海报在当时变成了一种可以影响历史的艺术。

1919年,包豪斯学院建立。该学院集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和实验成果之大成,引领了海报设计观念的更新,莫霍里·纳吉和赫伯特·拜尔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

莫霍里·纳吉作品

拜尔倡导功能主义和结构主义相结合,由此形成了拜尔式的包豪斯海报设计风格,即去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用字体或几何色块的组合构成来吸引观者的视线。包豪斯主导的平面设计字体编排方式也一直延续至今。

赫伯特·拜尔作品

代表人物

横尾忠则

横尾忠则是日本著名的平面设计师,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为唱片和电影设计海报和封面。他的作品很容易辨识,大量使用朝阳、樱花、海浪等日本式符号,还有性感的舞女和八卦又艳俗的标题。

横尾忠说,自己不能忘记童年被战火染红的天空和阳光下闪耀着银光的轰炸机。幼时对于二战的印象定义了他的审美,并反复出现在他的作品中。

横尾忠则曾在访谈中表示,亚历山大·罗钦科曾带给他“志同道合”的感觉,但如果说对他影响最大的,还当属波普风格。重复使用的单一形象、平涂的颜色,他设计的海报就像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的万花筒,旗帜鲜明地表达日常生活的大众文化,甚至还有一丝戏虐的颓废感。

他将高雅艺术与世俗生活融合到一起,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富有感染力的符号。所以,人们称他为“日本安迪·沃霍尔”。就像日本学者说的那样:“横尾忠则是21世纪大众艺术复兴的先驱者,他改变了20世纪脱离大众的美术潮流”。

作为先锋思潮的引领者,横尾忠则不仅仅是一位平面设计师,他还是一名画家、演员,尝试过多个领域。

他可以在两个小时内,做出一个新职业的选择。1980年,横尾忠则在纽约现代美术馆看了毕加索的大型回顾展,这个展览对他产生了很大冲击。以此为开端,他迷上了当时流行的新表现主义,并在1982年举办了油画个展。“走进纽约现代美术馆入口的时候我还是个平面设计师,可是两小时之后当我站在出口,我已经变成了一个画家。”

疯狂的他当然不会满足于此,于是横尾忠则在大岛渚拍摄的电影《新宿泥棒日记》中扮演了一名小偷,并为这部电影设计了海报。可以说,他的一生就如同一部电影,疯狂而又任性。

横尾忠则深受日本若嘉三岛由纪夫的影响,而当三岛看到横尾忠则的作品后,也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成功在于将日本式的民间悲愁与美国波普艺术的虚无直接连接起来,是通往人类心灵最深处的幽暗通道,是心灵感应式的交流。”

冈特·兰堡

冈特·兰堡与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美国设计师西摩·切瓦斯特并称为当代“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大师”。

福田繁雄作品

西摩·切瓦斯作品

在兰堡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平面世界里追求艺术的自由。所以,他被人们称为“视觉诗人”。兰堡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诗、艺术和文学是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它无处不在,人们只要去观察它就能发现它。”

1960年,22岁的兰堡在法兰克福成立了自己的图形摄影工作室,著名艺术史学家菲利普·梅洛斯在其《图形艺术设计史》一书中称,兰堡的图形摄影工作室为20世纪后期最具创意的设计工作室之一。

兰堡经常在作品中采用摄影手段,并利用拼贴、分解、重组以及喷笔加工的处理,把现实主义的摄影变成有着抽象涵义的平面设计作品。他曾说:“与其说我把摄影作为一种媒介,不如说是摄影发现了我,变化的时代需要在形式表达上有一个相应的变化——至少那是我当时的想法。”

不过,当一批设计师陶醉于摄影海报时,兰堡便追求起了新的变化,单纯、简洁明了、注重视觉力度成为他追求的新风格。他觉得,一名设计师的作品停在一个水平和风格上不变化,那就是死亡。

兰堡常常把生活中的元素放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说出现频率十分高的土豆。因为,土豆对于他有着特殊的情感。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土豆伴随着他度过了苦难的青少年时期,土豆不仅养活了他,也给他的创作带来营养。

土豆系列作品,充分体现了兰堡奇特的想象力。谁会想到,土豆可以分裂上色,还可以在平面上展示空间效果。兰堡是将土豆“玩”到了极致,通过平凡的土豆,传达深刻的内涵、表现生命力、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他每年至少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一幅海报。

可以说,兰堡几十年来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对他最好的奖赏和赞美。

由此看来,海报是一种信息传递的艺术,没有一种艺术能像海报中的交流那样直接。

精彩回顾:

他是《肉蒲团》的作者,却影响了齐白石、潘天寿等一众绘画大家!

她被Lady Gaga山寨,拒绝天才导演,只和有病的人玩艺术!

插画大师算不上艺术家?这是偏见!

[编辑、文/李佳祺]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