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大家好,秦腔旦角类型与演唱用嗓特点不同「秦腔旦角」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老旦类型与演唱用嗓特点
老旦,在传统剧目中是指老年妇人,有富贵与贫贱的形象之分。在扮演富贵的老旦时不仅衣着尊贵,而且在表演上也要力求表现出文雅、沉稳的气质与风格。老旦的唱腔更偏向于苍劲深沉,唱念皆音调低沉,且旋律比较平直,所以多用平音,不同于正旦的唱念,演唱用嗓以本嗓为主,嗓音宽厚有力,做功偏于大起大落,所以老旦表演更加能显示出衰迈、气弱的形象特色。经典剧目有《岳母刺字》《杨门女将》等。
二、其他旦角类型与演唱用嗓特点
正旦(挽袖青衣,批蟒青衣),在秦腔中多扮演正直性格、举止端庄大方的中年女性,正剧或悲剧人物都有,在秦腔舞台上出现的频率极高,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旦角艺术风景线。(1)挽袖青衣,又细分为两种青衣,一种是褶子青衣,即着装素裙,表示其扮演人物家里贫穷,社会地位较低,大部分扮演比较悲苦的寻常百姓人物,以唱功为主,但也有唱做皆重的剧目中,演员运用水袖功来表现人物特点,舞台典型人物有《探窑》《赶坡》里的王宝钏,《三娘教子》里的王春娥等;一种是花帔青衣,即根据年龄和身份的不同可以着装各色花帔,地位较高,表演风格大气稳重,唱腔大方端庄,知书达理,如《二堂献杯》中的田夫人就是其代表人物;(2)披莽青衣即华彩正旦,一般身着绣花对帔或穿戴凤冠霞帔,扮演太后、皇后、公主或诰命夫人以及皇亲国戚中有身份地位的旦角角色,表演时重视唱功,如《斩秦英》中的银屏公主)等。
正小旦是秦腔中的一个特殊角色行当,如《窦娥冤》《三上轿》《五典坡》等都是其经典剧目。
小旦(闺门旦,刀马旦),一般扮演一些性格开朗、积极聪明、举止优雅的年轻女子。(1)闺门旦,常常扮演未出阁的妙龄少女,在表演上要求秀丽端庄,举止大方得体,且唱做并重,如《火焰驹》中的黄桂英就是其代表人物;(2)刀马旦,一般着红、白色彩服饰,表示人物性格刚烈,以塑造身怀武艺绝技的女英雄形象为主,其装扮特点鲜明,一般扎女靠、执马鞭等,对刀枪剑戟等一一精通,对做工和武功要求比较高,唱腔突出飒爽英姿、干净利落的特点,精炼简洁,著名剧目有《杨门女将》、《杀仇》中的庚娘)等。
花旦(玩笑旦,泼辣旦),饰演剧中活泼开朗、风趣动人、轻俏美丽、聪明机灵、能言善辩、娇气洒脱的少女形象。如《柜中缘》《打金枝》等剧目中的少女形象。(1)玩笑旦,则主要是表演一些精于算计且油腔滑调爱说爱笑的旦角,如《双官诰》中的大娘、二娘等人;(2)泼辣旦,即在剧目中饰演一些性格泼辣、善于刁难、刻薄刁钻的妇女角色,如《杀狗》里面的焦氏等。
武旦是指身怀武艺的女性。但与刀马旦的区别就是武旦不穿靠,一般穿比较紧身的战衣或夜行的服装,且头箍英武巾,人物形象一般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如《打焦赞》中的杨排风等。
媒旦,又称彩旦或丑旦,是指媒婆、店婆等一类人。一般以化妆浓艳且着装鲜艳者,表演一些幽默诙谐、被讽刺嘲笑和捉弄的角色。性格以张扬泼辣见长,所以在表演上运用夸张手段,或挤眉弄眼,或卖弄风情,同时讲究念白的艺术性,并带有一定的模仿性,舞台动作能大能小,喜怒哀乐随时可见,属于“活宝”式的人物类别。彩旦的表演技巧性,为旦角舞台艺术增色不少。如《看女》中的柳氏,《牧羊卷》里的二娘,《拾玉镯》里的刘媒婆等。
秦腔旦角演唱时多用真嗓,但在拉腔时结合假嗓,声音清脆婉转,强调脑后摘音,中低声区时胸声共鸣多,真声音色明显,高音区带一些假声,使得音色明亮有力,声音位置较高。正旦在某些唱段中,为强调情绪时多用胸声增加声音厚度,所以声音深厚、有力、激昂,音色纯净、明亮且丰富,处理旋律时委婉细腻且高音低音游刃有余,表现情绪丰满,感情充沛。小旦以甜美纯真、秀丽婉转,含蓄温柔、淳朴稚嫩的声音形象为发声特点,音色透亮、集中,并以“细”字为表演特色来刻画剧中人物的心理细节,同时表达出人物细腻的情感。花旦在演唱时,主要以纯净、甜美的嗓音来变现人物形象,注重做工与外形塑造,通过在表演外形上讲究脚步的轻快、手指的灵动、眼神的灵敏、腰身的轻巧、面部表情的活泛等表演细节来深度挖掘人物特色,再加上借助水帕、扇子等道具,更加完美的塑造出鲜活的人物形象,使人物情感和行动结合的更加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