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大家好,走进宜宾 这些非遗项目你不能错过的地方「宜宾历史文化遗产」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们走过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与现代生活接轨,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宜宾非遗的魅力!
01
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粮液,以杂粮酿造为特色,其前身可追溯到宋代的“姚子雪曲”。大约在明代,陈氏在宜宾开设温德丰糟坊,亲任酿酒师傅,几经摸索,创立了“陈氏秘方”。民国初年,邓子均继承“陈氏秘方”后,又多次对配方进行调整,使之在配比上更加科学合理。五粮液传统酿造技艺以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合理配比的“陈氏秘方”为核心,整个生产过程由制曲、酿源、勾兑等三大工艺流程一百多道工序组成。1915年,五粮液在美国“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获得金质奖章,从此享誉世界。
02
江安竹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江安竹簧”,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它构图新颖,结构有疏有密、有张有弛,人物栩栩如生,独有粗犷、质朴、精美的艺术特色。包括竹簧、竹筷、竹雕、竹根雕、竹编、竹具、竹装修七大类,上千个花色品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03
大坝高装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坝高装,这种融戏剧、杂技、舞蹈、鼓乐等艺术和商贸活动为一体,构成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表演精湛的露天舞台,深受群众喜爱。大坝苗族乡的高装戏台之上往往会上演川剧名段,如“天仙配”“西游记”等。
04
苗族蜡染技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珙县苗族蜡染,色彩以蓝白为主,偶有红、绿搭配,有的还点缀少量彩绣,清新如淡云蓝空的互托,明快如高山流水的旋律,古朴中包含粗犷,简略中蕴藏典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珙县地区的苗族同胞将蜡染成品做衣饰、百褶裙、围腰、卧单、枕巾、帐沿、门帘、包单、蚊帐等。调蜡、碾布、绘图、渍染、去蜡……要实现珙县苗族蜡染的这些工艺,需要蜡锅、蜡刀、熨石、案板、染缸、清水锅等工具。
05
宜宾面塑
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一种民俗艺术品。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也走入了艺术殿堂。
06
女子踩桥
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一个仅分布和流传于屏山县龙华镇辖境的一种特有的民俗活动。踩桥原本是为了纪念修桥的人,让人们记住这些为后代造福的人们,每年踩桥以示纪念。实际上就是新桥修成时所举行的一种民间习俗仪式。龙华女子踩桥的历史悠久,源于宋代,历代传承。
07
南溪哈号
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哈号,是古时生活在川南一带的人们发明的,用于集会、祭祀、战争。后僰汉杂居,传给汉人并广泛传播,但哈号则逐渐成为一种民间的娱乐乐器,所以有“泥蜂催下田,哈号吹过年”“哈号嘟嘟吹得圆,看到看到要过年”等谚语流传。
08
李庄草龙
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庄草龙,龙骨取自竹,龙身为稻草,龙须为麻线,真正天然环保无污染。“草龙舞”作为李庄古镇独特的民俗活动,历史悠久。据了解,该舞起源唐代,李庄人利用谷草本身特有的颜色,扎出金色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