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大家好,消费主义过时了 不消费才是快乐的方式对吗「怎么快乐起来」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下半年从双十一到感恩节圣诞节,一路到新年,随着经济复苏,许多人的生活就是马不停蹄地逛街购物。但世界上却有另外一群人,他们选择不消费或低消费,这些人被称之为Freegan,又称作为「不消费主义者」。奉行此主义的人会尽可能的不花钱,包括购买食物在内,这股不消费主义的风潮正在一些论坛兴起。
他们奉行尽量不消耗资源的原则,通过领取试用、家庭种植、商家分享等方式得到食物,甚至以替朋友看房子换取居住空间,开销仅限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简单说来就是能不花的一分也不花,那么这些人是现代葛朗台吗?
其实这种不消费主义,旨在通过降低自己的欲望,来摆脱了为钱劳动的现状,摆脱被工作绑架的人生,同时将目标转换到实现自我价值上。
不消费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一位德国老太太,她是一名退休教师,约20年前,当她54岁时,决定不再依赖钱生活也不再工作。于是辞职卖掉房产、停止缴纳保险,替朋友看房子换取居住空间,在超市领丢弃的食物,开始了不消费的生活。她不花钱也不赚钱,即便如此二十多年里,她从未流浪街头,听起来不可思议。
在她亲身实践不消费主义20年成功后,最近几年加入不消费队伍的人越来越多,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不消费主义行列中,其中不乏高材生。
有人要问,不消费主义与乞丐有区别吗?不消费主义者不以乞讨为生,也不在路边坐等施舍,而是主动选择远离失去理智的消费主义。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很多基建良好的国家,人们生活常见的各种物品其实都已经过度生产,过度生产导致了过度消费,商家引导人们买了一堆用不到的东西,浪费是天量的。
不消费主义者其中一项理念就是减少这些浪费,尽管这项理念欧美国家从30年前就有人在施行,但真正开始流行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之后。经济状况受到严重影响的人们,开始在泡沫破裂后,提倡回归基本消费需求和极简的生活方式。
他们认为如果不购买,就会减少对企业的支持,就可以有效降低人类的垃圾,使生产萎缩,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制造过剩商品的机会。
不消费主义者如何解决日常吃饭问题?他们有些人在垃圾堆翻找食物,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却是真的。有时他们在超市或餐馆,找寻那些被丢弃但还可以吃的食品。据2015年英国记者的报道,他在爱丁堡一家超市的垃圾车找寻被丢弃的食物。「在这边一个晚上你甚至能找到价值约100英镑的食物」。但这种生活方式不适合大部分人,因为你得习惯翻垃圾堆,还要有胆量咽下肚。
国内如此极端奉行不消费主义的人确实不多,因为一个不小心会被人看成乞丐,绝大多数人采取一种比较折中的「低消费主义」,比如在阳台养鸡实现鸡蛋自由。
中国的不消费主义者——最早在媒体上曝光的是丁红,她出生在中国贵州的一个小山村,35岁以前她是北京的一家公司的游戏美术师。六年里她住在公司,靠着公司包三餐的食堂和浴室生活,可以说是一份「包吃住」的工作(虽然其他同事并不这样认为)。
她在北京的开销低于500元人民币/月,因为极低的支出,丁红很快存到了去新西兰留学的钱,于是在35岁完成了去新西兰学动画的愿望,毕业后留在新西兰工作。虽然她没有像德国老太太一样不工作,但他依然奉行着尽可能不消费的生活,并从中得到了实现自我的方式。
在国外那些极端不消费的人里不乏大学教师,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买不起东西,只是不想买,他们不觉得这样生活有什么问题,也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他们非常积极地向大众分享这个理念,以对抗消费主义的时代。但相对于不花钱的快乐,那些美轮美奂的精致餐具、丰盛奢华的食物、曼妙的灯光对人们散发着诱惑,绝大多数的人似乎更容易接受后者。
这里是京城少年,那么今天就到这里,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下面留言聊聊你们的想法。如果喜欢我的栏目,记得关注点赞和分享,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