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詹庚西及其花鸟画艺术
大家好,特63青铜器邮票「毛公鼎邮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964年8月25日发行
全套8枚
发行量100万套
(8-1) (360) 4分父戊舟爵(300万枚)
(8-2) (361) 4分亚觚 (300万枚)
(8-3) (362) 8分矣父乙觥(450万枚)
(8-4) (363) 8分斝 (450万枚)
(8-5) (364)10分 四方羊尊(150万枚)
(8-6) (365)10分戊箙卣 (150万枚)
(8-7) (366)20分龙虎尊 (100万枚)
(8-8) (367)20分 司母戊鼎(100万枚)
邮票规格:31×41毫米 齿孔度数:11.5×11度
整张枚数:50枚(10×5) 版别:影雕
雕刻者:孙鸿年、孔绍惠、高品璋、唐霖坤
设计者:邵柏林
印制厂:北京邮票厂
考古资料表明,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青铜,在中国古代主要是指铜与锡的合金,是人类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发明。和铁器相比,青铜器较能耐得住氧化,在潮湿的环境里,可以保存数千年而不容易被腐蚀掉,甚至仍然能够保持特异的色泽和光彩。中国文物中的青铜器在世界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殷商则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繁荣、昌盛时期,铜器种类和数量均有很大增长,冶铸技术不断成熟,有许多艺术珍品。
殷商时代铜器可以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晚期的铜器为代表,铸造较粗糙,无花纹和铭文;中期以郑州商代遗址和黄陵盘龙城遗址出土铜器为代表,有花纹,胎质较薄,花纹较简单;晚期则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铜器为代表,种类增多,花纹开始繁缛,并且开始出现铭文。从种类上分,包括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装饰品等类型,都是供贵族适用的。殷代青铜器大多装饰丰富,花纹布满全体,并有上下层次,甚至高起如浅浮雕;也有少数青铜器装饰简单,甚至朴素无饰或仅有一道弦纹。青铜器上也往往有凸起的立体装饰。
1964年8月25日,为了展示我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邮电部发行了《殷代铜器》特种邮票,全套8枚。
第一图为“父戊舟爵”。河南辉县诸丘出土,是一件古代流传品。“父戊”是殷代人祭祀时对父辈的称呼。“舟”是在“父戊”名下有一个类似小舟的象形字。着这种符号,有人认为是官名,也有人认为是族徽。“父戊舟”是“爵”的所有者。这件酒器凸底,圆腹,前有倒酒用的“流”,后有似雀尾状的“尾”,旁边有把手“錾”,口上游两柱,下面有三个尖形高足,通高23厘米。器身起扉棱,两面均饰兽面纹,辅以三角纹和雷纹。流外侧有铭文“父戊舟”,一柱上有铭文“作尊”,整体造型灵巧,装饰精细。此爵的流与柱上分铸的铭文构成完整的内容(父戊舟作爵),这在爵中十分少见。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
“爵”是古代饮酒器的一种。可用以温酒和盛酒。“爵”的形状是中为杯,下有三足,前有流,即倒酒的槽,一侧有錾,后有尖锐状的尾,流与杯口之间有柱。殷商时期,“尊”既指一种盛酒器,又是对酒礼器的统称(共名)。此件器物的铭文“尊”是第二种含义。
第二图为“亚觚”。河南省安阳大司空村出土,是一件古代流传品。“亚”字,有人认为是造器主的姓氏,也有人认为是官名。“亚觚”细高的器身上设计有四条扉棱,侈口下饰蕉叶纹,腹与足部均饰兽面纹,形制秀丽优雅。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
“觚”是古代盛酒器一种,喇叭形口,细腰长身,高圈足,用以盛酒。
第三图为“矣父乙觥”。“父乙”是殷代人祭祀时对父辈的称呼。“矣”据形隶定,现在各种字典里都没有这个字。“矣父乙觥”是一件古代流传品,器高29.5厘米,长31.5厘米,重4840克,器盖呈兽形,器腹饰有鸟形纹,体型平稳,制造精致。觥盖前端是昂然而出的兽首,牴角、双耳凌空翘起,两目圆睁,神态肃穆。盖后端作牛角形兽面纹,双耳翘出于器表。盖的中脊浮雕一条小龙,长体卷尾,两侧是凤纹,凤的前方各有一条小蛇。觥体周身饰凤纹,主凤特大,长冠飘逸,昂首伫立,凤爪置于圈足。其余诸凤长尾逶迤,各择空间而居,因所处部位不同而各具形态。这是一件形神兼备的青铜艺术珍品。父乙觥由盖、身、鋬和圈足等几部分组成。此器集多种动物纹样于一身,是将精美的艺术设计和器物的实用性高度统一的一件瑰宝。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觥”是古代盛酒器一种。器腹椭圆,有流及錾,底有圈足,有兽头形器盖,也有整器呈兽形,并附有酌酒用的小勺。
第四图为“斝”,1957年于安徽省阜南县小运河出土。平底,圆口,有一錾、两柱和三足,器腹饰有乳钉纹和雷纹。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
“斝”是古代一种温酒器具,也是一种祭祀盛酒灌地降神的礼器。
第五图为“四方羊尊”。1939年于湖南省宁乡出土。方形,高58.3厘米,每边长52.4厘米,重34.5公斤。四角各浮雕一大卷角羊,羊头突出器外,羊身及羊脚分布在尊的腹部及圈足上,威严挺立,栩栩如生,故称作“四方羊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
“尊”是古代一种酒器,鼓腹侈口,高圈足,呈圆形或方形,形制比较多,用以盛酒。
第六图为“戊箙卣”。图案上的“卣”为古代流传品,椭圆形口,深腹,圈足,有盖有提梁,器高33.3厘米,重6630克;因器盖内有氏族徽记“戊箙”二字,故称为“戊箙卣”。直颈、鼓腹、圈足,盖套于器口外,提梁是纵向装置,与一般横向的装法不同。盖的两侧挑出器外,器的四面皆出棱脊,增加了器的高大和稳重感。盖面饰兽面纹,提梁、盖沿及圈足各饰龙纹,颈部饰鸟纹,腹部是内卷角的大兽面,提梁两端为龙头。形制庄丽雄奇,纹饰深峻华美,是商朝青铜器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卣”是古代一种盛酒器,而且专门盛放一种叫“秬鬯”的香酒。器形变化较多,腹部或圆或椭圆或方形,也有呈猫头鹰一类的鸟形或凶猛的虎形。
第七图为“龙虎尊”。1957年于安徽省阜南县小运河出土,圆形;口径45厘米,高50.5厘米;肩部饰有三条蜿蜒的龙纹,腹部饰有双身虎纹,龙虎浮雕突出器外,形象逼真,故称为“龙虎尊”,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
第八图为“司母戊鼎”。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为直口,宽边,立耳,耳廓饰双虎噬人头纹、深腹、腹周边饰兽面纹,中间为白地,方腹四角各有一道扉棱,平底,四条粗壮的柱状足,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公斤。鼎腹壁内有铭文“司母戊”三字,故而得名。据考证,“司”为祠,意思为“祭祀”;“母戊”是商王文丁母亲的谥号,说明该鼎是文丁为祭祀“母戊”而铸。“司母戊鼎”为现存最大的殷代铜器,造型雄伟庄严,标志着商代青铜器铸造技术的高速发展水平,堪称国宝,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
“鼎”是一种古代食器,用以烹煮和盛放肉食等。商周时,国家为了庆祝诸如长征、胜利、求雨、婚嫁等某一件大事,往往用鼎进行祭祀。由于古代社会中战争和祭祀是很重要的事情,因此,鼎又被视为统治权和国家权力的象征。故有“问鼎中原”的成语。
画面上展示的主要是7种酒器和1种食器。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喜欢阅读集邮文章的 邮友们 请关注 点赞 转发 我会更加努力 续写文章 感谢!感谢!
欢迎邮友 浏览主页 内容丰富!
小说部分 有连载章节 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