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蒲松龄画像印章之谜
大家好,傅聪为什么叫钢琴诗人「傅聪经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著名教育家、翻译家傅雷之子,被称为“钢琴诗人”的钢琴家傅聪,在感染新冠病毒住院两周后,于当地时间12月28日在英国伦敦逝世,享年86岁。傅聪年轻时曾说,“我离开艺术就没法活下来”,傅聪的一生,如他所愿,果然是与艺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除了艺术之外,与傅聪的名字紧紧相联系的,还有那本非常畅销的《傅雷家书》,这本书正是傅雷先生写给爱子傅聪的。
对于《傅雷家书》,众人褒贬不一。不管如何,傅聪如今的成就,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这其中有傅聪发自内心的对音乐的挚爱,也有父母教导的部分功劳。
如今傅聪先生因为新冠疫情已经仙逝,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和回忆,终其一生的成长经历来看,他是如何成为享誉世界的音乐大师的呢,其父亲傅雷的教育有哪些值得借鉴和需要避免的地方?都是很值得我们深刻思索的。
发现天赋,因材施教傅聪在三、四岁时已初具音乐天赋。只要家里播放音乐,他就会安安静静地听,不哭不闹也不打瞌睡。当时傅雷就想:“不管他将来学哪一科,能有一个艺术园地耕种,他一辈子受用不尽。”于是在傅聪七岁半时,开始学钢琴了。
首先,作为一个父亲,傅雷对孩子的观察是很敏锐的,因为傅雷察觉到自己的儿子对音乐的情有独钟,从而有意栽培,不能不说是因材施教。现在的家长往往一窝蜂地报班,别人家的孩子学了钢琴,自己的孩子也要学,唯恐落后,自己却从未细细观察孩子的爱好和天赋,报了很多班,孩子学了几天就厌烦,实在是一种浪费和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严厉的管教按照傅雷自己的看法,他曾经为此深深地懊悔,他在第一封家书中就说:“老想到五三年正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在这段家书后面还有一段话,那是被北师大于丹教授称为,一读起来就会涌起泪水的话。“分析这两天来精神的波动,大半是因为: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得深切,而正在这爱的最深切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
接着傅雷又写了自己的回忆:“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从这些文字中不难读出来,傅雷小时候也是在父亲的棍棒与严厉的管教下长大的。
所以,作为初为人父的傅雷来说,难免会按照自己所接受过的教育的模式去教育孩子,因为他本人也没有见过,也不知道其他的教育的方式。等到傅聪远去了,离别了,又开始拼命后悔自己的错误的行为。虽然我很反对这种强迫式的教育,但是对于这种让人泛起泪花的文字,与饱含忏悔的语言,我想理解与释怀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是的,一个父亲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毕竟也是第一次当父亲,无论怎样都可能会犯错,但是错而能改,就应该被理解。他留下这样的文字,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反思。至少读了这样书信的父母们,应该意识到棍棒下的教育其实是错误的;作为一个孩子读到这样的书信,如果曾经被父母严厉管教过的话,我想也可以理解和释怀曾经对父母的怨恨和误解。小孩子难免会犯错误,父母也可能过于严厉,但人生又何尝不是在这样的磕磕绊绊中,一路前行呢?
他说自己“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如果他留下的文字,可以给后人以启发,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未尝不是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毕竟,“棍棒下出孝子”,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观念,这是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如果要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也是受害者。如果因为他的文字,撼动了这样的根基,中国更加重视赏识教育等等,这真的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
对于这样的教育,傅聪本人又是如何看的呢?
傅雷说“萧邦比赛大会的总节目上,印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七十四名选手的音乐资历,其中就以傅聪的资历最贫弱,竟是独一无二的贫弱。”即使到80多岁的时候,傅聪每次提到练琴,也会把自己的“童子功”没练好挂在嘴边,这俨然成了他的一个心结。
傅聪认为自己天生手硬,是因为从小童子功又没练好,所以一日不练就不行。他每天都要练琴约11个小时。直到年纪大了,才减到6个小时左右。他说“我爱音乐,可弹琴是苦差事”,可做什么事情又不是苦差事呢?
著名主持人董卿谈到自己小时候受到的管教时,也忍不住落泪,说小时候父亲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从刚开始识字时,父亲就督促他每天抄成语、古诗,再背下来检查;上了中学,父亲每天会给她开书单,要求她必须读完多少名著,并且要摘抄书中的精彩句子。当年她的台灯下每天贴10个纸条,是父亲要来检查的功课。
董卿坦言,自己曾经无比讨厌父亲的严苛,但是如今却无比地感谢父亲:正是父亲的严格要求,才让让她如此的博学多才,让她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从书本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成为一个如此知性的著名主持人,成为很多人羡慕的人。如果没有父亲的严苛,也许就没有她的今天。
我想说什么呢,一方面批评父亲的严厉,一方面又支持父亲的严苛。我想说,凡事都有个度。小孩子自制力差,喜欢玩、热闹,做事情只有三分钟热度,他也不知道苦练琴对他将来的价值,因为他还没有那样的远见。但是父母管教孩子,就要因材施教,发现孩子真正的爱好和天赋,按其禀赋对你管教,督促帮助孩子多多努力,才是明智之举。
即使是鼓励孩子教育,也不是放手不管,那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适当的管教对孩子是有益的。我小时候我爸爸会逼着我练字,其实作业做完之后,本可以出去玩的,但是父亲就在旁边看着,不写完字帖,就不可以出去。
我只得乖乖地写。我知道,如果让我自己主动练字的话,我肯定做不到,那个年龄,我自己是管不住自己的,但是父亲在身边,我就可以做到。就是在当时,我都对父亲充满了感激,因为我知道他是为了我好才这么做的。他只是制定了这条规定,只要他在旁边看着,我就会乖乖地遵守。
“书到用时方恨少,绝知此事要躬行。”相信每个人长大后,都会对父亲的这种适度的管教和帮助,报以感激之情。
赤字之心这一百多封家书的接收人,是傅聪。傅聪本人是如何看待的呢?他用四个字来描述,就是赤字之心。想想傅雷的一生,真的令人扼腕叹息。他清白一世,光明磊落,却被划成了“右派”,遭受了各种批斗和凌辱,人格被践踏和摧残,因不堪忍受其辱,自缢身亡。他的作品却为其发声,他对儿子说:“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傅聪自己也说,“我在艺术上的成绩、缺点,和我做人的成绩、缺点是分不开的”。
英国的评判员路易士·坎特讷对他自己的学生们说:“傅聪的《玛祖卡》真是奇妙,在我简直是一个梦,不能相信真有其事。我无法想象那么多的层次,那么典雅,又有那么多的节奏,典型的波兰玛祖卡节奏。”意大利评判员,钢琴家阿高斯蒂教授对傅聪说:“只有古老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萧邦的意境很像中国艺术的意境。”
傅雷起初教育儿子的时候,就希望全面培养儿子,钢琴、数学、英语都会请专业老师教授,语文则自己教授,“从孔、孟、先秦诸子、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等等上选材料,以富有伦理观念与哲学气息、兼有趣味性的故事、寓言、史实为主,以古典诗歌与纯文艺的散文为辅。用意是要把语文知识、道德观念和文艺熏陶结合在一起。”
教学方法就是从来不自己讲,而是让傅聪提前预习,让傅聪先讲,讲错的地方,旁敲侧击的提示,以锻炼其思考能力,可以更深入的理解知识。
“误解的地方也不直接改正,而是向他发许多问题,使他自动发觉他的矛盾。目的是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与基本逻辑。”其实,这是很先进的教育方法了,即使是今天,我们也还有很多做不到的,值得学习的地方。
也正是因为傅聪的国学基础是如此的好,所以,才能够在博大精深文化的底蕴之下去诠释肖邦,取得享誉国际的成就。现在,很多人会一窝蜂地、想方设法地送孩子去国外学习,国外却掀起了孔学热。其实,中国六千年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必定有其价值和意义,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的孙子兵法等课程,也被纳入了耶鲁大学的课程之中,其实钻石宝地就在我们脚下,中国也有很多宝藏资源值得挖掘,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认真对待的事情。
(声明:除STEAM在线原创文章外,STEAM在线分享和转载的文章皆为促进STEAM教育在中国的传播,仅做学习交流,非商业用途,都会注明来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后台快速处理或删除,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