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大家好,漯河市民间艺术大赛「漯河王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
泥土,是万物赖以生存的根基。女娲用泥土创造人类的传说,更是赋予了泥土神秘色彩。而通过艺术家的创作,泥土也能变成生动的艺术品,丁大军便是这样的民间艺术家。他凭借一双巧手,十余年如一日,用一件件精心设计的泥塑作品讲述感人至深的故事,歌颂美好新时代,弘扬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今年,以丁大军为传承人的河上街泥塑被列入我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泥塑这项古老的民间技艺在沙澧大地上绽放出夺目光彩。
四代人接力传承
漯河是近代著名的物资集散地,尤其是京汉铁路通车后,漯河更成为区域性的物资集散中心。这里贾商云集,人流量大,集市庙会众多,为泥塑艺人谋生提供了空间,河上街泥塑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在漯河生根发芽的。
今年44岁的丁大军,经营着一家润滑油销售公司,同时也是河上街泥塑的第四代传承人。谈及泥塑的家族传承,丁大军说,他的启蒙老师是自己的姥姥李俊英。清光绪年间,李俊英的祖父李全先是一名为寺庙塑像的手艺人,后来这门技艺在家族中代代相传。
“我姥姥是第三代传承人,心灵手巧,制作的泥塑栩栩如生。我小时候,姥姥经常捏泥人给我玩。看着一个泥人在她手中诞生,感觉非常神奇。”丁大军说。
“我十来岁时就跟着姥姥学捏泥人,玩泥人是我童年美好的记忆。”丁大军说,2008年,他事业稳定后,萌生了传承家族泥塑技艺的想法,就开始跟着姥姥学习泥塑制作。
改良家传技艺
在学习初期,他每天天刚亮就起床,准备一天所需的泥塑材料,有时一创作就是一整天。当活灵活现的泥人在他的手中成形时,往往已是入夜时分。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让他的技艺越来越精湛。在掌握了家传泥塑技艺后,丁大军开始拜访泥塑艺术家,又到美术院校学习。之后,他对家族传承下来的泥材配方进行优化改良,加入黏合剂等,并在创作方式上融合了一些现代雕塑的技法,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有传统泥塑的端庄大气,又有现代雕像的写实感。这些泥塑作品经过烤制后更坚硬、更有光泽,可长久保存。
近年来,他把生意交给了妻子,将全部时间和精力都投入泥塑创作中。2019年,丁大军在源汇区河上街景区设立了泥塑工作室,专门从事泥塑的创作、传承和发展。8月20日,记者来到他的工作室时,仿佛进入了一个泥塑作品展览馆:活灵活现的孙悟空、勇猛憨直的张飞、英雄联盟游戏里面的盲僧……桌子上、展架上甚至地面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神态各异的精美泥塑。
“这是我创作的‘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是他站在河水里,伸出双臂拦截外军的场景。”丁大军一边捏着手中的泥土,一边向记者介绍他近期的作品。
让更多人热爱泥塑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十余年如一日的潜心创作,让丁大军的泥塑技艺日渐精进,其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并多次在比赛中斩获奖项。2020年,他创作的“抗疫”主题作品《坚守》被媒体广泛报道;今年,他创作的党建题材作品《驼铃》,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河南省群众文艺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得民间艺术作品类一等奖;在今年我市举办的非遗技能大赛中,他的作品《边境》获二等奖。
今年,河上街泥塑被列入我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十多年的坚守,丁大军不仅用辛勤付出换来了社会各界对泥塑艺术的关注和认可,也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不遗余力地发挥着积极作用。从2015年起,他陆续在市区多个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活动,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了解泥塑、热爱泥塑。他的工作室经常开展活动,让泥塑爱好者免费体验制作。
“我的作品基本用于展示和开展教学活动,工作室几乎没有收入来源,靠我爱人经营公司支撑。我打算明年扩大工作室的规模,除了展示作品,也为更多热爱泥塑的人尤其是孩子提供学习、制作的场地。”丁大军说,一项传统民间技艺的发展,靠的是手艺人的齐心协力。而他要想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泥塑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
OURDREAM
泥塑
泥塑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即用黏土塑造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多次出土泥塑作品。汉代时泥塑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道观、佛寺兴起,更是促进了泥塑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泥塑艺术的杰出代表,他与被称为“画圣”的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同师张僧繇,被当世人称赞“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
宋代,不仅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制作技艺日益精湛,小型泥塑玩具制作也发展起来,很多民间手工艺人依靠制作泥塑玩具谋生。北宋时东京著名的玩具“磨喝乐”(七夕节供奉牛郎、织女的一种泥偶)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会买回去供奉。
明、清和民国时期,泥塑艺术在社会上仍然盛行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生产,其中著名的有无锡惠山泥人、天津“泥人张”、陕西凤翔彩绘泥塑、山东高密泥塑、河南浚县的泥咕咕、淮阳的泥泥狗等。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改革开放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泥塑这朵古老的民间艺术之花大放光彩,在一些地方成为重要的旅游纪念品。
2006年,泥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尹晓玉
本文来自【漯河日报-漯河名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