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大家好,国粹之美 让我们一起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国粹之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孩子眼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怎样的?是浓墨重彩的京剧脸谱,是空灵超然的中国书画,还是壮硕威武的金毛狮王?我们欣慰地看到,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很多孩子年纪虽小,但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国传统艺术,并努力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让我们与孩子一起感受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领略形神兼具的国粹之美。
京剧于吾辈
一七一中学怀柔三中初一(2)班 王钰哲
2018年夏天,我第一次接触京剧。那一天,没有人告诉我是来看京剧的,我自然也不知道看的是哪一出戏。坐在国家大剧院的剧场里,我极其不耐烦,本以为妈妈是带我出来消遣,谁承想让我看这无聊的京剧。磨磨唧唧,慢慢悠悠,演员唱的说的我全都听不懂。好在剧场里有个提词器,我一边看着那块提词器,一边斜眼瞄瞄台上的情形,不一会儿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忽然,我的脑袋被拍了一下。我愤怒地转过身,看着坐在我正后方的观众。那是一位老爷爷,两鬓斑白,银色长须在胸前散开,一副世外隐士的样子,他看起来至少有七八十岁了。我瞪着他,他貌似也很生气,虎目圆睁地盯着我。我竟一时心虚,因为我不是不清楚他为什么打我——睡觉是对台上演员的极不尊重。我赶紧转过身,假装专注地看京剧,心中则盘算着如何睡觉才能不被他发现。
就在这时,精彩的武打场景开始了。别看我不太喜欢京剧,但对武打场景还是情有独钟的。只见台上龙腾虎跃,台下叫好连连,我也开始觉得有意思了,竟然认认真真看了一小时四十分钟。
整场京剧大概演了三个小时,演出结束后我筋疲力尽。正要走出剧院,突然,身后一只大手将我抓住,我转身一看,是那位“隐士”老爷爷。我连忙对他说:“爷爷,我后来认真听了。”“隐士”没说什么,递给我一张纸条,走了。我打开纸条,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很整齐,很清秀。
纸条上的大致意思是:孩子啊,第一次看京剧吧,想当初我第一次看京剧也是你这个年纪。当时的我懵懂无知,不喜欢京剧。直到后来在戏园子里遇到一位老先生,告诉我京剧的奥妙,我才爱上京剧。现在剧院里欣赏京剧的年轻人少了,我想告诉你,京剧是国粹之首,传承的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你们年轻人要学会欣赏它。
我非常感谢这位“隐士”。自打那天之后,我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并逐渐爱上了这门博大精深的传统艺术。
指导教师 崔艳如
国画的神韵
八一中学国际部高一(3)班 侯若琳
我喜爱书法与山水画。从小拜师学艺,至今已走过整整十个春秋。习艺虽苦,有时甚至苦不堪言,但每每还是心心念念,终究放不下宣纸与毛笔。
我爱书法与山水画,爱的是它的大写意。中国书画不喜专事模仿,它讲究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它崇尚的不是令人炫目的华美色彩,而是黑白之间的韵味与意境。它追求的不是整个画面铺陈得满满当当,而是处处留白的空灵与超然。
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被誉为国粹,是因为它深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又生动地诠释了中华文化的精髓。中国书画的意境之美与重视道法自然的中国哲学浑然一体。中国哲学既讲求入世,更讲求出世。所以中国书画的灵感一定是源自生活的,是有温度的。但中国书画却不止于反映或描绘生活,而是追求“逍遥”“圣智”“至人”的境界。《庄子注疏》中认为人生之自由境界是自然,“自然耳,不为也,此逍遥之大意。”有了“不为”的自由与遐想,才有了中国书法与山水画“柔而不屈,强而不刚”的美学意境。
然而,这种美真要细细品味、再认真加以介绍与解释,才能让外国人欣赏起来能得要领。初三时,我跟妈妈和她的外国朋友们同游故宫。在欣赏陈列的中国书法与山水画时,外国朋友们看着看着皱起了眉头,进而面面相觑,然后又窃窃私语,最后终于疑惑不解地问到:“为什么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色彩这么单调?是因为物质匮乏、没有颜料吗?”“为什么画面有这么多的空白,而且人总是小小的。是中国文化不够尊重个人的缘故吗?”
我认真思考了一下。外国朋友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西方绘画成熟和繁荣于文艺复兴时期。为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西方绘画推崇宏大的叙事、壮丽的色彩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规模。文艺复兴是对传统神权和封建制度的反抗,所以西方绘画在人物处理方面会以放大的人像体现人的力量与荣光。这正是西方绘画所体现出的西方历史。所有的艺术都是文化的历史,也是历史的文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想到这儿,我把自己对中国书画意境的体会详细解释给几位外国朋友,他们听后似有所悟。
要让习惯欣赏《蒙娜丽莎》的西方人学会欣赏中国书画的空灵与超然,是需要国人付出努力和心血的。作为中国的青少年,我们是中国的希望,也是世界的未来。我们要努力学习传统文化,有意愿有能力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为建设一个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指导教师 祝望北
底气
海淀进修实验学校初一(10)班 杨惠晴
受父亲的影响,我从5岁开始习武,今年是第八个年头了。我的启蒙拳是一个名叫通背拳的拳种。之所以选择这种拳,是因为它的名字威风又新颖,父亲说我的身材和本力也适合。起初与父亲学通背,我信心满满,抱有很大希望。可越到后来,我越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开始厌恶练武,不想看到那根练习动作的木桩子。
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父亲带我去了一趟动物园。我们在有猴子的几处地方停留了很久。我发现,猴子不停地在树枝之间跳跃、攀爬,直来直去,速度极快。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长臂猿,那长长的手臂十分舒展,行动起来轻盈灵巧。原来老爸带我去看猴子,就是为了让我揣摩通背拳的形象特征。打拳时想象自己好似一只长臂白猿,体会那松弛灵活的劲道。从动物园回来,我对通背拳又恢复了兴趣和热情。
自那以后,父亲开始传授我通背拳的基本功,抡臂和引手。初学时,我虽然出手速度快,但是动作僵硬,一直领会不了父亲说的鞭梢子劲。后来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我渐渐体会出武术和大自然的紧密联系,领悟到拳法的精髓,找到“手如铁,腕如棉”的感觉。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2018年,我第一次参加通背拳比赛。比赛的日子在11月份,兴奋的我给自己做了一张超大的计划表,上面写满8月至11月的练习计划。就这样,我从酷暑练到寒冬,信心满满地去参加比赛,可是只得了第二名。我失落极了,难道我练习1000遍还不够吗?还是我打得不到位?
第二年夏天,我又报名了一场比赛。那时我练通背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初步掌握了通背拳的基本要求——手如铁,腕如棉,身似弓,手似箭,腰似蛇形脚如钻。那年7月,我每天迎着清晨五点的日出练习两小时,晚上又时常守着夜空的繁星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身体逐渐从僵硬变为灵活,可以忽然间奔腾跳跃,转瞬又坐守如一。比赛的日子很快到来,我仍旧穿着那一身朴素的练功服抵达体育馆。那一次,我打得非常满意,动作如行云流水,劲道发挥得很好。当拿到第一名的证书时,我心里禁不住感谢一直咬牙坚持的自己。
我曾听一位主持人说过,站在舞台上需要一种气,那就是底气。我也认真思考过我在比赛场上的底气到底来自哪儿。或许是因为八年来,打拳时每一个动作都经过我一次又一次的思考,最后才能不假思索地打出。有怎样的付出与努力,就会有怎样的底气。习武这条路真的很难。我也有过动摇,曾经有一年放弃武术而专心研究画画,但后来还是坚定地选择要在武术这条路上走下去。因为我太怀念在比赛场上面对观众与评委时,自己内心的那种紧迫感,怀念作为传统文化传播者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为中国少年,我们应当文武兼修,好好磨练本领,提升自己的底气,在国际舞台上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指导教师 姚飞丹
雄狮之舞
八十中管庄分校初三(4)班 苏博成
你亲眼见过舞狮吗?我见过。在锣鼓喧天的夜晚,起舞的“雄狮”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那是一个春节,一位远房亲戚邀请我们去他家过年。亲戚全家擅长舞狮,祖祖辈辈都靠此为生。我曾通过视频看过他们的表演,对现场看舞狮憧憬已久。坐在飞机上,我眺望波涛滚滚的云海,心也跟着翻腾,仿佛有一只金灿灿的大狮子已然在我眼前律动。
下飞机后又经过一番长途车的颠簸,我们终于抵达亲戚住的小村庄。下午五点,夕阳西下,舞狮晚会即将开始。我跟着亲戚来到存放道具的砖瓦房,只见屋里满满当当的全是锣镲唢呐、大鼓棒槌之类的东西,屋子中间端端正正摆着两颗大大的狮头,下面还垫着几块布。我试着抱起其中一个,原来它并不重。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小步奔跑着穿过一片树林,把它交给舞狮队的师傅们,然后静坐在台下等待演出开始。
演出开始了。一只活灵活现的狮子出现在我面前,它的身子好像远山的脊梁,眼神中透露出猛兽的英气,但面庞又那样和蔼可亲。我被迷住了。我想触摸它的毛发,感受这来自于遥远西域和南北两朝的冲撞的美。大灯一开,唢呐响起,狮子迈开矫健的步伐。随着更多乐器的加入,狮子的动作变得复杂。霎时间,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这突如其来的震慑,吓得太阳躲进群峦,吓得白云向远处逃散,吓得群星睁开了眼睛。那壮硕的狮闪烁着铜铃般的眼睛,身上柔顺而丰满的毛剧烈摇摆,好像金黄的麦穗在风中起舞。在这锣鼓喧天的夜晚,它就是世界的中心!
看着这穿越千年的雄壮舞姿,我感受到一股热烈的能量在土地中蓄势待发。这是来自人民的能量,来自民族的能量。一头沉睡百年的雄狮,正在这锣鼓喧天的夜中苏醒!
我落泪了,泪洒在土地上。不知不觉,锣鼓已经打到最后一个重音,但这余音,却迟迟挥散不去。
指导教师 申春秀
围棋之道
清华附中朝阳学校高一(5)班 尹晟曦
一棋盘,黑白子,便组成了围棋。围棋的有趣之处在于简单规则下的无穷变化。人生的道理也正如此。
初识围棋的时候,我还很小。一次家中收拾东西,我偶然发现立在角落的一张棋盘和两个棋篓,那是父亲年轻时买的。因为许久不玩,上面积了许多灰尘。面对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我充满好奇,强烈要求父亲教我。
父亲将棋盘摆好,开始讲规则。现在我还记得,父亲所描述的规则很简单:棋盘上有361个交叉点,黑棋先行,黑白两色的棋子,在交叉点上依次落子,最后看“谁占的地方大”,谁就赢了。父亲还想继续讲解什么叫“提”、什么叫“气”、什么叫“长”等专业术语。但我打断了父亲的话,说:“我们直接开始吧!”
第一次下围棋,我选择了执黑先行,落子的时候尽量占满整个棋盘。父亲下的时候却不紧不慢,留足“气口”一步一步走下去。正当我得意之时,父亲看着我笑了一下,落下一白子,嘴里说着:“吃!”之后将很大一部分黑子都拿走了。我很疑惑。父亲笑着说:“棋家说,一子有四气,往复如呼吸。气若不够,便先长气。君不闻,棋长一尺,无眼自活,长不出气,弃了便是。”我想用棋子将棋盘占满,却不懂留气,最后只得把地盘拱手让人。我一赌气说:“不玩了!”父亲笑着说:“这下围棋呀,有好多学问呢!要慢慢来!”但当时的我只知输赢,根本听不进去。父亲叹了口气,也没再说些什么。就这样,我的第一次围棋体验结束了。
再遇围棋,是在学校的选修课上。一位专业老师给我们上了几节课,系统讲解了围棋规则。这次,我不像小时候那般听不进去了,认认真真地将术语听明白,掌握了基础知识。回家后又与爸爸展开棋盘。下棋过程中,我有条不紊,在谨遵规矩的前提下也开始慢慢提子。就这样,我聚精会神地一步一步走棋,终于,一个多小时后,那一盘棋下完了。虽然我还是没赢,但这次完全没有失落的感觉,而是感到心情舒畅。父亲笑着称赞我:“好!你进步了!虽没赢棋,但你却赢了!”当时我有些纳闷,不知道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
后来,经过不断尝试,我逐渐懂得顾全大局、舍弃小利的道理,学会了灵敏地改变道路。在这过程中,我渐渐也悟出了一些别的道理。围棋别名方圆,《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棋子不能下到棋盘外,如同人不能做逾越规矩的事情。棋如人生,我们在人生中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不能倒退的,所以更应该小心谨慎,落子无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围棋中还有很多道理是我没有感悟出来的,留待今后深入学习与体会。
指导教师 朱娜
剪纸铺平江
密云区太师屯镇中心小学六(2)班 严相臣
家中的相册里夹着一幅剪纸作品——“猪”事皆宜。它是奶奶在我满月时亲手给我剪的,希望属猪的我今后顺顺利利,一切安好。
奶奶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老太太,空闲时就喜欢盘腿坐在土炕上,嘴里轻哼着评剧,手里拿着剪子。一张普通的大红纸,在她手中几下子就变成了喳喳叫的小喜鹊、可爱的兔子、开屏的孔雀⋯⋯
我耳濡目染,还咿呀学语时就对剪纸异常喜爱。妈妈说,我在穿开裆裤那会儿就总缠着奶奶要剪刀剪纸。等长大一点儿了,奶奶实在拗不过我,便手把手教我剪纸。慢慢地,我掌握了镂、剔、剪、刻的手法,作品也能“提得起,拎不断”了。
如今,奶奶的岁数越来越大,眼睛也花了。每到节日,剪纸装饰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我的身上。奶奶嘱咐我:“剪纸是咱家的传家宝,都传了好几代了。虽然你是男孩子,但只要喜欢它,就能把剪纸传承下去。
最近,我创作了一幅剪纸作品——“樱”在武汉。那是一棵开遍“中国心”的樱花树。我想以此为中国加油,为武汉助威!希望我们能早日渡过难关,取得抗疫胜利。
“剪纸铺平江,雁飞晕字双。秋山青隔岸,谁启读书窗。”因为喜爱,所以学习,因为美丽,所以传承。现在,剪纸艺术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小小的一张薄纸,看似脆弱不堪,却能展现出世间万物。这就是剪纸之美,这就是国粹。
指导教师 聂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