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古玩赏析:东莞横沥文化新名片--逸颐艺舍博物馆

时间:2021-05-31 17:45:43 来源:

现在很多小伙伴对于古玩很有兴趣,收藏爱好者也越来越多,关于东莞横沥文化新名片--逸颐艺舍博物馆的问题,西北艺术网小编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不要走开,我们一起来了解东莞横沥文化新名片--逸颐艺舍博物馆。

“凝天下收藏,集中华瑰宝”,这是广东东莞著名书法家陈植荣先生为东莞市逸颐艺舍博物馆所题的字。而逸颐艺舍博物馆,则为当地文化艺术界所熟知的民办私人博物馆。据了解,该馆于2011年开始筹建,其总建筑面积约为一万平方米。馆内展厅设施、灯光照明、消防报警、安全监控系统均达到先进水平。馆内还珍藏了陈氏家族由上世纪开始收藏的各类精美藏品,藏品范围则涵盖了古今书画、明清家具、田黄美石和各时期的青铜器、竹木牙雕以及唐宋元明清乃至民国时期的各种陶瓷珍品。根据介绍,展示厅中的藏品已得到故宫知名专家和广大藏家的认可,深的藏界好评。其中,作为资深收藏家的陈焕伦馆长更是把与北京故宫专家李辉柄合著的《元明瓷器研究》一书中提及的藏品专门设置了一个展厅展示于馆内。

环境幽雅的逸颐艺舍博物馆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彩霞路段,其设计独特。馆内设有骐达主题展厅,分别为“瓷器研博”、“石赏幽清”、“翰墨寄情”、“木秀经年”、“大气青铜”、“牛气冲天”、“尚精品鉴”。根据馆内相关负责人的介绍,馆内主要推崇“保存与保护、尊重与欣赏”的文化理念,兼营从事艺术品收藏、展览陈列、艺术交流与合作,为个人、机构和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艺术顾问服务,让客户通过参与艺术鉴赏与收藏提升其个人品味,树立其机构或企业公共形象。我馆本着成为一个文化地标,努力打造成为区域文化符号。通过这样的引导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反哺博物馆的发展,更好的服务社会。

>>>走进艺舍>>>

“逸”取安闲、安乐之意,又含隐遁之情。“颐”取修养之意,隐遁于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中的博物馆,带着一份大自然的清新之感,淡然之意,也是难得的休养生息之处。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大铁笼子,走近看看,正对博物馆大门的大笼子里养着许多不同种类的飞禽和攀禽,有八哥、画眉等常见的小鸟儿,还有锦鸡、白鹇、黑鹇等濒危保护动物;这些鸟儿或攀枝或低飞,好不热闹。铁笼子旁边是一里四角亭,对联写着“静听鸟说甚、闻问花笑谁”,牌匾上书“鸟语花香”,对联出自佛教禅语“听鸟说甚,问花笑谁”,大自然本是充满着禅机的世界,鸟语、花语、万事万物之语,在于一颗慧心的感悟。临亭而望,一个不大的荷塘出现在了亭子背面,荷塘里一群“丑小鸭”在荷叶间穿梭,时而立于假山之上,轻轻梳理自己的羽毛,时而又窜入水中,在水面上留下淡淡水纹向四周散开;平视而望,荷塘边的两块泰山石分别写着“和谐天地春”、“荷塘清韵”,与荷塘里的景色相得益彰,美不胜收。亭子两边分别养着两只金刚鹦鹉和几只孔雀,喜欢自己剥葵花籽吃的金刚鹦鹉时不时会蹦出几句“你好”,而几只孔雀里最夺目的,应该就是一只白孔雀了,白孔雀是人工繁育下野生蓝孔雀的变异品种,数量稀少,是极为珍贵的观赏鸟。

正对着这些灵性小动物的地方,有一条长廊,长廊呈“之”字形,漫步在长廊里,墙壁一侧,每隔一小段距离都挂着一块瓷板画,就像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通过瓷板画的形式,显的更独具一份风味,“之”字折角的第一幅瓷板画,一个穿着粉红色绒装的妙龄女子,梳着雍容华贵的布包髻,手持着一枝梅花,女子身后是盛开的梅花,整幅画面显得大气简约,极具立体感,在瓷板的左上角题着两句七言绝句:“纤纤软玉削春葱,长在香罗翠袖中。”,此句出自全唐诗,是唐朝赵鸾鸾所写,寓意表现出女子纤纤玉手柔美的样子。顺着长廊往前走,还能看到几幅组画,这几幅组画体现出当年繁华的广州城里各行各业的人们劳作的样子,被统称为“广州七十二老行当”,有“卖鸡鸭”、“卖衣裳竹”、“整烟筒斗”、“浇烛”、“卖茨菰”、“钉屐”、“卖绒线”、“塑神像”等等,再现了当年广州城的辉煌;除了这些带着浓浓历史味道的瓷板画,还有“八骏图”、“九老四少图”、“神牛图”等等,都有着不一样的风采。

离开荷塘小亭,以四合院大门为中轴对称的另一边,首先能看到的是一块大型的泰山石石壁,正面留下了陈植荣先生大笔写下的“盛世中华,德厚流光”“趁感觉良好,去感受世界”“铁石气概”“龙腾”等字,行云流水,苍劲有力。而背面则是陈植荣先生引用“广东第一才子”的清代诗人宋湘在湛江歇脚亭所题对联: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风尘仆仆,驿道摇摇,忙什么?走不尽绿水青山,填不完心田腑海,智兮周瑜,力兮项羽,赤壁乌江空烦恼,劝君稍坐片刻,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留点精神还自己。 这条路来那条路往,光阴冉冉,岁月悠悠,恋怎的?带不走黄金白璧,保不住黑发红颜,富矣石崇贵矣韩信,淮阴金谷总成空,为我掷下几文,沽半壶呼五唤三,遇快乐时须快乐,让些辛苦与他人。

这一首长联,读来耐人寻味,叫人百读不厌。既大气磅礴,又气闲若定,既怀古雄奇,又宠辱不惊,既纵横千里,又安若泰山,表达出自己大气雄迈,却又气定神闲的人生态度,人生的最佳向往不过于与心气相通的故人,一同畅饮高谈放纵情怀。

在石壁的左边,是一里六角亭,迎面可以在亭子的柱子上看到绿色漆料刻书的题联:“何求紫气常归此,只愿青山水长流”,匾额上书“紫气东来”。步入亭子,阵阵水声入耳,围绕着亭子竟然会是一汪碧泉,之间亭子的左边有用假山作成的小型瀑布,唰唰的水声便是因此而来;亭子的正后方连着一座拱桥,横在小池子的上方,站在小桥上,两旁的柳树、红花;不禁让人想起那句“小桥、流水、人家”,一派田园风光。在看看亭下的水中,色彩绚丽的锦鲤结着群,摇曳着各色的尾巴,水面光线折射,仿佛是宝石般在闪耀,细看这些锦鲤,体格健美、花纹多变、泳姿雄然,不愧是风靡世界的观赏鱼种。我馆的几十尾锦鲤均来自锦鲤的最大产国日本,并辅以高标准的养殖设备、优质的饲料、科学化的饲养管理,使得这些“水中活宝石”成为了我馆独具特色的“会游泳的艺术品”。

离开观鱼的“紫气东来”亭,进入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四合院,整个建筑是典型“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风格,大胆使用了整块整块的石料进行装饰,整体建筑的木材也是基本选用了整木大料,使得整个四合院显得大气豪迈。四合院是上下两层结构,共设八大主题展厅及一个主题餐厅,一、二楼分别设有迎客室和会客厅,展厅设施、灯光照明、消防报警、安全监控系统达到国际水平。

四合院的大门前,苍劲有力的“逸颐艺舍”四个烫金大字悬挂正中,两边配有陈植荣先生的题联:“逸兴得澄心广植艺林藏瑰宝,颐情研博物长荣梓里聚高朋”,细细研读,题联当中藏头“逸颐”,联中亦藏“植荣”,不得不感叹陈植荣先生博学之多才,题联之精妙。打开四合院大门,并不是豁然开朗的,黑色的花岗岩影壁隔断了一目望尽的视野,能看到的便是花岗岩上龙飞凤舞的金色大字,正是陈植荣先生所书——“沁园春·长沙”,也借此大气磅礴的诗句让人感觉到心情舒畅、意气风发。绕过影壁,整个四合院以大门为中轴,形成对称美,但却又内藏乾坤。

院内最大的展厅当属正对大门的“瓷器研博”展厅,该展厅有400平方米,由中堂、A区、B区三部分组成,中堂摆放着十余件大件陶瓷精品,也是完全符合四合院对称的风格,最惹人瞩目的就是挂在中堂正墙的“福、禄、寿、喜”四仙图,画面精致细腻,人物栩栩如生,实属难得的精品。中堂左右分设两个圆形拱门,抬眼所见就是一本“书”——完全按照我馆馆长陈焕伦先生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知名研究员李辉柄先生合著的《元明瓷器研究》一书制成的。中堂左边的A区集中展示了《元明瓷器研究》当中的一百余件各类藏品,极具观赏价值。中堂右边的B区集中展示了我馆数万件藏品中所挑选出来的精品陶瓷,从汉唐时期的镇墓兽,到民国时期的浅绛彩瓷器,各朝各代,应有尽有,玲琅满目的陶瓷也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出了陶瓷馆,右边便是“石赏幽清”的奇石馆,奇石馆有160平方米大,一进门便可以感受到一种沉淀厚实的气息,奇石馆内大大小小的石头,各种种类的石头石雕,精美的玉器饰品等等,都展示着石头给我们带来的无穷的乐趣和深厚的知识。其中最精美的,要数“石雕十八罗汉”了,十八个单独的石雕立像,展示了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每一个罗汉都雕刻的精美绝伦,脸上的神情和手上的动作,让人很清晰的辨识不同的罗汉。

奇石馆的正上方便是“翰墨寄情”书画馆,书画馆有128平方米,可一次性展出字画五十幅。书画馆的正中,是一个大型的展示橱柜,设置了专业的滑勾工具,并在侧边设有除湿风扇,保证字画的展示不会对展品造成损坏,让每一幅悬挂上面的字画都能得到最完美的阐释。

和奇石馆隔空相望的展厅,就是“木秀经年”展厅,该厅占地150平方米,里面存放着陈氏家族近半个世纪的木制傢俬的收藏,民国的靠椅,清代的罗汉床,甚至于机械表、留声机、半导体收音机、望远镜等等对于当时来说都是“洋玩意”的各种精美木制机械,也从侧面反映了我馆收藏之丰富。在展厅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数一张酸枝五围屏竹节纹罗汉床和四条屏老紫檀木屏风,这张酸枝罗汉床是老红木制作而成,年代为晚清。罗汉床是早期床具进化的产物:早期的床四边都没有遮拦,后来为了舒适和美观,在床的三面加上了围子板,谓之“罗汉床”。该罗汉床采用五屏围栏攒接,围屏及牙板镶嵌大理石,以大理石的天然纹理表现变化无穷的的山水、奇景。另外该罗汉床最为显著的特点则是通体采用仿竹节雕饰:竹子具有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风霜等特点,很自然地与中国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意识相契合,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被赋予“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而老紫檀木屏风乘有人物图案及雕有龙纹,雕工圆润、饱满,人物栩栩如生、龙纹活灵活现;具有典型的乾隆盛世宫廷风格。而且该老紫檀木屏风由长达3.2米的紫檀木料制成,自古紫檀无大料,可见一根长达3.2米的笔直紫檀木是何等罕有,由如此罕有的老紫檀大料做成的大型屏风更显得弥足珍贵。

出了“木秀经年”展厅,在二楼还有两个特殊的展厅,分别设在正对四合院大门的二楼的两端,分别是“大气青铜”和“牛气冲天”。“大气青铜”展厅有110平方米,展示了不同时期的铜制品,从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到清末民国的掐丝珐琅铜器,还有各个朝代的通宝铜钱、铜佛像等等。“牛气冲天”展厅同样有110平方米,是一个以牛为题材的展厅,广东省东莞市横沥镇从明末清初开始就有了牛墟,与三水西南、鹤山沙坪并称广东“三大牛墟”,有近400年的历史,是见证横沥商贸繁荣历史的“活化石”。2007年,横沥牛墟被评为东莞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植荣先生怀着对牛的喜爱,特意布置了“牛气冲天”展厅,里面除了牛铜器、牛字画、牛瓷板画、牛瓷瓶、牛木雕等等,还有旧时牛下地里干活用的犁,也表达了对牛性格温顺,吃苦耐劳的赞扬。

下至一楼,“木秀经年”展厅下方,有一个128平方米的餐厅,被称为“逸颐膳食”,该膳食餐厅装修使用了极具广州特色的满洲窗,广州式的满洲窗最初出现于清末年代,当时由于广州开放自由通商,彩色玻璃也就流传进入了广州。黄色、红色、白色、蓝色、绿色的玻璃大受官员、富商的喜爱,于是便把其装饰于自家窗户之上,为求达到美观与采光。辛亥革命之后,彩色玻璃大量传入广州,普罗大众也都开始在自家装饰窗户。广州满洲窗是中西文化结合的成果,在传统的满洲窗格与西方彩色玻璃的融合,成为具有广州特色的广州满洲窗,我馆使用经典的广州满洲窗嵌在两边的墙上,灯光打亮,光线穿透窗子,让整个逸颐膳食像是存在于梦境之中。餐厅设有一大两小三围圆桌,最多可供三十人一起进餐,餐厅还配有两台七十寸超大液晶电视、餐食准备室,能让客人享受到比拟星级酒店的餐饮服务。

后记:艺术收藏行业媒体记者团一行亲赴东莞参观逸颐艺舍后,通过馆内一些列的静心设计、配套设施及丰富馆藏,可以透视出创建者在艺术收藏领域中高明的智慧与其多年收藏中苦煞的心血。如此,深深地令记者们感受到了博物馆筹建人的雄厚经济实力与其深厚的收藏底蕴。采访时与馆长陈焕伦先生深切的交流访谈,得知其父亲陈植荣在书画艺术界中的道行造诣亦非一般。可见其父子二人多年以来,一直为致力于弘扬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而默默统筹着。

回想起逸颐艺舍内景大院,若能于荷塘小亭之下或静夜月明之时,品茗围棋,棋声笃笃之中得心灵大自在,实在也是人间至乐了。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