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中国书画:《石门颂》的临习与创作3

时间:2021-08-27 15:45:10 来源:

《石门颂》的临习与创作3

第五章:偏旁部首(一)

《石门颂》的偏旁部首是非常有特点的,线条的风格和结构趣味异常丰富。基于摩崖刻石那种自然天成的特点,所以临习时的心态可比具有庙堂之气的《礼器》、《曹全》等碑更放松;但看似平直的笔画蕴含着高古超逸的内涵,尤其是相同的笔画有非常大的变化,有些甚至超出临习者的想象,这些需要我们细细体会。

一、“艹”(草字)头:此碑中“艹”一般有两种写法。其一为左右分开,由两组短横和短竖组成;两组距离较近,且左右呼应。其二为两个类似的“点”辅以一长横,其中两个“点”向内侧收。例字见“苦”、“若”、“荒”、“荫”。(见图一至图四)

二、“阝”(左耳)旁:“阝”写得要窄,呈整个字的三分之一左右。竖画非常突出,细长而挺拔;第一个横折弯曲弧度较大;第二个则呈收势,短小、紧密。两个横折基本在竖画的一半或三分之一处完成。例字见“阳”、“随”。(见图五、图六)

三、“王”(王字)旁:《石门颂》中带“王”的字较少,但是由于此偏旁的字应用广泛,我们还是在这里作一简要的介绍。以“理”为例:第一横和第三横较长,且用笔较重,中间的横画短且细,竖画没有与第一横相连,整个偏旁大约占整个字的一半左右。(见图七)

四、“亻”(单立人)旁:此碑中“亻”变化丰富,例字见“亿”、“佐”。(见图八、图九)

“亿”:撇画较短但是弧度较大,竖画向左侧倾斜,整体偏旁看似不正,但是右部“意”字末笔心钩向右侧舒展,正好使整个字平衡了。

“佐”:竖画写得非常长,呈纵向走势,右部“左”写得很扁,长与扁的变化,使得整个字倍显生动。

五、“言”(言字)旁:基本同右部笔画齐平,但四个横画的变化很多,起笔、收笔或呈方笔、或呈圆笔,长短、俯仰等也有一定的区分。下面的“口”部宽度基本同上面的横画,但写得较扁。例字见“谠”、“课”、“诚”。(见图十至十二)

六、“宀”(宝盖)头:带有“宀”的字一般情况下都是“上覆下”,即“宀”把下部分的笔画覆盖,但下部如有长撇或长捺则例外(如“安”字)。“宀”要写得宽博大气,《石门颂》中此偏旁尤为突出。“宀”的第一笔点或写成短撇,下部的两个竖画或短小(如“官”字),或非常长,把整个字都包裹住(如“守”、“空”)。写带有“宀”的字一般呈外拓势,极具张力。例字见“官”、“安”、“守”、“空”。(见图十三至十六)

七、“辶”(走之)旁:三个短撇(或提)要写得聚拢,且呈圆弧状依次排列;最后的捺画非常重要,也是“辶”的成败关键;要有一波三折之势,入笔轻,中间行笔注意涩行,收笔轻按驻笔,捺脚顿出后,徐徐收笔,注意收笔较长。整个偏旁舒展、大方,为《石门颂》之代表笔画。带“辶”的字内部笔画宜紧凑,这样能够更好地突出主体。例字见“通”、“道”、“遣”、“造”。(见图十七至二十)

blob.png

八、“扌”(提手)旁:“扌”旁所占整个字的比例为三分之一左右。书写时横画平直且较短,提画要斜向上,同时与上面的横画聚敛,不要太远;竖弯钩或飘逸出锋,或遒劲回锋,长短不一,因字而异,出钩方向一般来说向下或者平出。例字见“揆”、“推”。(见图二十一、图二十二)

九、“氵”(三点水)旁:“氵”三个点基本是扇形排列,呈收势,切忌松散。书写时要注意方向的变化以及起笔和收笔提按的变化;一般都靠上写,也有同右部等高的。例字见“泽”、“流”。(见图二十三、图二十四)

作业:结合讲座内容,临习所选例字。主要注意笔画的特点以及同类笔画的区别。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