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王美盛及其籀篆书法
山东王美盛出版有多部书法古文字著作,其中尤以《石鼓文解读》一书为世所重。他的新著《籀篆字源研究》,最近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体例创新、内容厚重的书法文字学专著。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高明教授评价说:“《籀篆字源研究》目的是建立汉字字源系列,以说明汉字繁衍发展的历史进程。应当说,这种研究方法是非常科学的。”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评议组组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赞道:“山东龙口王美盛先生精研书法,探源文字,新撰《籀篆字源研究》多有创建,有裨学人。”
王美盛系山东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古文字及先秦书法的研究。他的书法创作扎根传统,下笔有由,依据字理对字形加以变化,坚持笔墨技巧与字理内涵的艺术统一。他于石鼓文研习尤勤,用笔老辣果断,格局大气自然。由于研究方向的原因,他的篆书创作严格遵守结字规范,可谓一丝不苟。比如“日”字,不论甲
论甲骨文、金文,还是石鼓文,尽管形体各异,但中间的点或横均不与外框相接。小篆则不然,横画与两边直接相连。像这样的例子,王美盛整理了上百条,创作时从不混用。他认为,无理扭曲字形、杂乱组织结构、狂怪涂抹章法,是书法失去方向的恶为,是创作陷于绝境的表现。他一贯主张,从事篆书创作,首先要过文字关。不识字去写字,书法难有气息,格调难上台面。在当下浮躁的经济社会中,作为一名书法家,王美盛能够潜心治学,梳理连文字学家都感到头痛的籀篆文字,严格区分大小篆之差别,以期开辟新的书法创作道路,实属不易。
书法家大都十分看重书法的“底气”。底气从何而来?王美盛认为,书法的底气当从文字中来。他说,文字是书法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是书法展示美感的直接平台;书法家对字源及其字体演变规律了解得越透彻、越准确,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就越自由、越主动。如果不明字的形义来源,那就无法对一字多形及籀篆的细微差异等现象做出准确的观察和理性的把握。书写时,势必照葫芦画瓢,形散神离,古人原生态字形中所蕴涵的质朴自然、醇厚醉人的气息就无法呈现出来。
对籀篆文字的研究,为王美盛的书法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进、技法的完善和学识的不断升华,他的籀篆书法必将更上层楼,化育成熟。(左二图均为王美盛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