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收藏:老年书画家作品确实包含财富,只是财富是属于经营者的
钉子精神为艺
钉子精神为艺 谦和品德为人
丁谦,既是军人,又是文人。他生长于中原大地。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有华夏辉煌的历史。书法在这一方沃土上枝繁叶茂、名家辈出。丁谦是从这片书法沃土中走出的书法才俊,成就颇丰,是十分难得的硬笔和毛笔双栖的书法家。
丁谦17岁从军,20岁成名军旅诗坛,后自学中文本科,文采过人。他涉猎书法后,在硬笔书坛摘金捧银,叱咤风云;在毛笔书法领域厚积薄发,声誉日显。他的书法既立足普及,又着眼提高;既常见于名人、百姓宅第,又作为国礼远赴重洋,成为加强中西文化交流和增进中外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丁谦扬名是从硬笔开始的。我不知道他当初是如何选定以硬笔作为书法的突破口,沿着书法的发展脉络进行上下求索的。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良苦用心?硬笔是书法的鼻祖,从甲骨文时期就开始有了硬笔。自从大将军蒙恬制造了毛笔,书法艺术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绵延几千年不绝。随着现代化的飞速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硬笔又取代了毛笔。毛笔书法从实用艺术领域被现代性“粘贴”到纯艺术空间,大众书写的时代已定格为历史。
丁谦的书法练习是从源头入手的,在硬笔书写中找到了突破口。他两手抓,两手都不放松。他的硬笔线条有弹性,软笔线条有刚性。从他的硬笔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唐楷之中游弋,有唐人的严谨法度,用笔精准到位,功力扎实。其毛笔书法作品,楷书取法欧阳询,行草取法明、清诸家,字字雄强,就像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找不到一个掉队的兵,找不到一个懒散的兵。他的作品有一股军人的威严和严谨,有一股军人的阳刚和雄伟。俗话说:“字如其人。”他的书法作品就像他的人一样,往那一站,就有一股正气、帅气、豪气,没有时下一些人的扭扭捏捏、以丑为美、以怪为美。丁谦作品呈现给人们的是健康的、阳光的、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美。
丁谦学书有一股钉子精神,数十年如一日挖两口井,井深泉甘。他软、硬书法比肩扬名。从书法的韵味上来讲,文人的字,大多有风骨、有情趣;武将的字,大多有正气、有豪气。文人的字多秀美抒情,武将的字多大气磅礴。这些在丁谦的书法创作中能找到充分的依据。
书法,自古以来有两种人能“玩”得好:一是文官,一是武将。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古代文人整天和毛笔打交道,字就像一个人的脸,字写得好,就很有面子;写得不好,脸上就无光。书法又像一个人穿在外面的大褂,里面穿的好坏,人家看不到,外面穿的好不好,一见面就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所以,古代文人对字的好坏很重视,认为字体现一个人的个人价值。文官的文化底蕴丰厚,知识积累渊博,自信、儒雅之气会不自觉地流露笔端。文气重、书卷气浓,这是文人书风的重要表现。进入科举考试以来,字的好坏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字写得好,就能步入仕途,平步青云;字写得不好,就可能名落孙山,无缘官道。第二,武将整天和兵法打交道,排兵布阵、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书法和兵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兵法的避让之理和书法的避让、呼应之理是息息相通的。这既是一种通感,也是一种气魄。
我第一次见到丁谦的名字,是在某硬笔书法大赛的获奖名单中。第二次见到他的名字,则是在上世纪中国书协举办的书法培训班上。我至今还保留着那本发黄的花名册。第三次接触是见到了他本人,是在他现在的办公室里。他笑容可掬,温文尔雅,自然谦和。就这样,一个人的三维图像渐渐地清晰起来,而且愈来愈高、愈来愈大。
在我看来,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两件事,而丁谦做好了三件事,实属不易。当军官、写硬笔书法、书毛笔字,他做得都好,都出类拔萃。我相信,未来的书法之舟一定会载着他扬帆于书法历史的长河,发现和开掘一个又一个新大陆。(上图及下图均为丁谦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