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书画艺术:记天津画家闫勇

时间:2021-09-05 09:45:08 来源:

记天津画家闫勇

近年来,中国画坛上,以工笔为表现手段的绘画作品居多。同样,以工笔画为“术业”进行专攻的青年画家也占绝大多数。虽然工笔画与写意画两者的艺术本质相同,但工笔画以其视觉效果的直观性和笔墨的可控性而更为青年画家所青睐。在这种背景下,青年写意画家可谓凤毛麟角,毅然从之的写意画家就更少了。天津的闫勇就是一个执著于写意的画家。

认识闫勇已经有很多年了,对他算是有较深入的了解。他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豪爽的性格和广泛的人脉。闫勇毕业于人文底蕴极其深厚的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上学期间,他涉猎广泛,如美术史论、文学、书法、民间艺术、电影等。这为他日后绘画艺术的勃发储备了足够的营养。工作后,闫勇没有沉沦于现代的经济大潮中,也没有被浮华的功名利禄所诱惑,而是甘于清贫和寂寞,始终在画案前潜心研究,不断提高自己对绘画的认识。我多次与闫勇探讨中国画理。通过讨论,我大致了解了他的艺术思想脉络:

一、从传统中感悟

他重视传统绘画,师承经典,博采众长,以丰厚的绘画传统作为自己艺术的生长之根。在大学期间,他曾临摹过大量的经典绘画作品。从他的花鸟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八大画的空灵、任颐画的生动和齐白石画的灵趣,感受到他对中国经典绘画的精心研究和博取兼容。但他没有陷入传统程式化的窠臼中,因循守旧,也没有简单地重复古人的笔情墨趣,停滞不前,而是在充分消化、吸收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深入生活,汲取养料,借古开今。他将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进行心灵的陶铸,经过反复尝试,终于探索出适合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意取古人之法,参以当代人的情感和审美意识,使他的花鸟画有一种新鲜感,彰显出从传统中蜕变出的笔墨张力与生机。

二、以书入画

这里的“书”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还包括文化上的意指。闫勇常说,读书是他艺术不断攀升的原动力。在他的家中,各种与艺术相关的书籍一应俱全。他觉得,坐拥书城是他人生的一大幸福。他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和生活态度。这种对文化艺术的认识和感悟,看似与绘画创作有些距离,实则有重要关系。读书不仅提高了闫勇自身的学识、修养水平,而且也为他的绘画创作添加了一种人文厚度。清代画家石涛说:“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兼而得之,是谓有笔有墨也。”这里的“蒙养”包含对传统笔墨技巧的锤炼和文化素养的积淀。笔墨绝不仅仅是物质性的表现技巧,而更是画家的内在蒙养与生活体悟在技法上的体现。文人的精神主体与客体社会生活的交汇、统一,构成了中国画的本体内核。闫勇的艺术理念正是基于对中国画本质的深刻体悟而产生的。聪明才智养其品性,博览群书扩其才识,性情胆识促其创新,所以其笔墨能够在坚实的文化底蕴上尽情发挥而不流于粗俗。正因为文化的蒙养,所以其花鸟画中的笔墨才有了生命。他画中的布局不是简单的点、线、面的堆砌,而是处处体现着他对简而愈厚、艳而不俗、纵而不乱、静而愈动的追求。故而他的画,物象造型既简洁又耐看,设色明艳而不轻佻,笔墨恣肆灵动,张扬着自然世界的蓬勃生机。

“书”的另一层含义,即书法,也是闫勇笔不离手、天天研习的日课。他说,中国画家必须对毛笔的性能有全面的了解和应用的本领,用墨就是用水,用笔就是用墨,书法对提高绘画线条的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以文心托墨、以书法为笔,使闫勇的绘画境界有所拓展。书法上的功底为他的绘画线条增添了力度和美感。他勾线干净利落,用墨、用色干湿相间,用笔中、侧锋率意而行,线条曲、直相伴,故其画有一种气贯通神的艺术效果。闫勇绘画创作的最精到之处是用水、用墨。画面上,墨色因水的渍化而产生丰富的变化。在大片的水墨中,他通过在墨中加胶的方法来控制水分,使水墨鲜润、生动。通过水与墨的自然碰撞、渗透、融汇,画面上呈现出水墨氤氲的幻化之境。

闫勇的花鸟画创作,题材涉猎广泛,花、鸟、鱼、虫无所不精,尤擅画孔雀。他笔下的孔雀没有我们惯常思维中的华丽与繁琐,而是高傲、清雅。画中的孔雀或亭亭玉立、或闲卧有思、或高瞻远瞩、或侧目凝视……由此可见画家平时对孔雀是多么注重观察和写生。

闫勇在路上见到熟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走,去我那儿喝茶啊!”在香茗缭绕之间,他总会为客人展示他那一幅幅新作。他是一个质朴平和、充满真情的画家。这真情也在他的画中缓缓流淌。当然,闫勇的画还有诸多尚待完善之处,诚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与之共勉。(左图及下图均为闫勇的花鸟画作品,左者为《凝香图》,下者为《一帘幽梦春将尽》)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