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于希宁玉兰图
当代草书十家风格与技术析例:李铎
李铎在总结自己几十年的学习书法经验时,概括出“临、立、变、创”四个字。“临”和“立”是第一阶段:“由临到立,是指先把古的东西学到手以后才立得住……这个阶段的长短因人而异,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四十年都可能,这个阶段本质上是继承。这时的临帖我主张‘真’临,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临,越像越好,把古人的东西真正学到手。”“变”和“创”是第二阶段:“通过不断变化和创新,逐渐写出自己的个性和面貌。如果第一阶段叫‘深进去’的话,那么第二个阶段就是‘冒出来’。这第二阶段更长,没有止境,直到生命的结束。总起来说,第一阶段叫继承,第二阶段叫发展,如果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说,就叫继承和发展的道路。
几十年来,我就是按这么一条路走过来的。”(《中国书画报》,1996年5月9日《李铎访谈》)李铎,1930年生,湖南省醴陵市人。他5岁入私塾时即开始学习楷书,小学时以能书在学校中屡受嘉奖。1950年,他调到中国人民
革命军事博物馆。这成为其艺术生涯的转折点。他此时所作行草书多受郭沫若影响。之后,其年愈长而字愈老,融会魏、晋、唐、宋以及明、清诸大家,碑、帖合流,成自家风貌———风格瑰玮奇肆,雄健豪迈;气势峻拔恢弘,粗犷开张。李铎此件草书(见图一)用笔沉实厚重,劲伟诡谲;起止转折筋节突出,方圆兼用,疾不滑、徐不滞;结体紧密,字形方峻,惯用横势,落地沉毅,有北碑及黄山谷意趣;横画欹斜度与水平夹角最大未有超过45度,而字轴线与行轴线多重合,字与字紧密相连,与行距形成明快对比,有密不容针、疏可走马之感,整体视觉感甚好。从所附作品字形、字势、轴线、重心、支点的技术分析示意图(见图二)可以看出,其草书的字形多有方整感,这在我们的量化分析中显而易见。这是缘于其结字无论大小,字径的纵横比例都近于方整。偶有或纵、或横的夸张之处,也只是大段落中的细节强化,起到了调整节奏的作用。其结字于支撑点多见平稳,字的轴线倾斜角度不大,而行轴线多垂直,重心亦较稳定,故其取势之奥秘多在线条的起伏波磔处。
李铎草书以法出、以力胜,笔力扛鼎,故能真力弥漫、赋性摩空。其点画张力四溢,气足势酣。他尤善作大字巨幅,挥运之际,臂展肘运,腕转指捻,线条十分生动。他尝作《孙子兵法》长卷,纵0.7米,横达220米,可谓皇皇巨制。此卷复又被摹勒上石,山崩海立,更见气度雍容。李铎草书用笔善用实而不善用虚,虽能入木三分,但却少通透韵味,故老而不辣,难至神秀。他还擅写楷书,秦篆、汉隶亦多涉猎,兼以诗文养其正、绘画养其雅。他尤其看重道德人品,认为人品是艺术之基。李铎虽能作诸体,却善于藏拙,主要以行书、草书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