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文化艺术:魏晋南北朝篇(之二)

时间:2021-09-08 15:45:24 来源:

魏晋南北朝篇(之二)

blob.png

卫瓘《州民帖》拓片


blob.png

blob.png

索靖《月仪帖》拓片局部

blob.png

《平复帖》,晋,陆机书,纸本,手卷,纵23.8cm,横20.5cm 。
草隶书9行84字(一说82字),藏故宫博物院。

卫瓘 索靖

伯玉行间腾六翮,

幼安毫底有余姿。

一台二妙凭章草,

筋骨相承异本师。

【阐说】

内乱不止、动荡不安的社会秩序,“风俗淫僻,耻尚所失”的社会风气,倒使得西晋短短的五十余年里,骋笔弄姿成了一种流行时尚,由此也促成了“一台二妙”的产生。“一台二妙”,是由卫瓘与索靖这两位大书法家都曾在尚书台为官而得名。卫瓘(字伯玉)是尚书令,索靖(字幼安)是尚书郎;卫瓘书风“天姿特秀,若鸿雁六翮,飘飖乎清风之上”;索靖书风是“银钩虿尾,妙有余姿”。卫、索二人均学书于张芝(字伯英),“瓘得伯英筋,靖得伯英肉”(见《晋书·卫瓘传》)。

出身河东望族的卫瓘,以及他的父亲卫觊、儿子卫恒,都是立于时代潮头的大书家。细读卫瓘的《州民帖》,分明感到与《平复帖》同样高古的气息,少有刻帖惯有的圆融。这在当时是一种“特秀”的风格。与他相比,索靖虽然十分幸运地留下了较多的刻本书作,然而气息都有些失实。即便是其赫赫有名的《月仪帖》和《出师颂》,也不能令人深入地领会其“余姿”的妙处。

陆机

逸笔匆匆细雪飞,

浑然高古洒幽晖。

楼兰残纸遥相合,

羲献新风已见微。

【阐说】

通篇领略《平复帖》,它冷而碎、静而逸,颇似初冬纷飞的细雪。千载岁月、辗转递藏所赋予的那份沧桑,与秃硬的毫锋、简淡的用笔,共同调和出高古的味道。明代董其昌在此帖后跋道:“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此数行,为希代宝。”当我们瞩目这吴士书风的遗情逸韵,还需放眼西北楼兰古道的残笺,分明相似的笔势印证着时空的交融。同样的历史沧桑感中,《平复帖》只是多了一些江南文士的情怀,有一点儒雅的气息。这些似乎也预示着羲、献书法新风的到来。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