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魏晋南北朝篇(之四)

时间:2021-09-08 17:45:13 来源:

魏晋南北朝篇(之四)

blob.png

王羲之《兰亭序》局部

blob.png

blob.png

王羲之《十七帖》拓片局部

王羲之《兰亭序》

三月山阴草色青,

高朋曲水啸兰亭。

清吟抛却形骸外,

妙笔神来酒未醒。

【阐说】

茂林修竹之间,清流激湍之畔,确是修禊之胜地、清谈之佳处。山水性灵,发于毫端;一纸《兰亭》,实天赐也。

清闲时候,不管暮春之初,抑或三秋雨后,细品此帖,觉王书妍媚者,无出其右。起首四行,亭亭玉立,俨然修竹姿态。此后渐次放开,走笔至“放浪形骸”之后,居然生出几分欹侧的态势来。那毫锋的倾倒变幻,正合了心怀之中由“畅叙幽情”到“临文嗟悼”的微妙起伏。

梁武帝曾说:“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兰亭》以秀润见长,似与这种境界尚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而且,它与当时当地的碑刻文字也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妍媚,一个质朴。不过,这只能看做是王羲之书风丰富性的一种表现,而不能据此来否定《兰亭序》的真实性。并且,越来越多的出土文字材料不断表明,当时上层士人与民间字匠、尺牍便笺与刀石碑刻,并存着文与质、正与俗、新与旧的不同风格。

王羲之《十七帖》

书香留得几多真,

西蜀楼台感物新。

聊叙暌离通讯问,

数行短简语尤亲。

【阐说】

“书圣”遗迹,以行草为妙;行草所存,以尺牍为妙。欧阳修在《六一题跋》中说:“余尝喜览魏晋以来笔墨遗迹,而想前人之高致也。所谓‘法帖’者,其事率皆吊哀候病,叙暌离,通讯问,施于家人、朋友之间,不过数行而已。”

东晋时期,门阀盛行。士族豪门,以形容相尚,以清谈为能,交往频繁,书札不断,由此催生了众多尺牍之书。尺牍小札,三五成行,玲珑乖巧,最为适合案头把玩;坐卧之中,亦可随意拈来,陶心养性。

右军尺牍之中,《十七帖》堪称“巨制”。在王羲之写给友人的书信之中,最动人心处,是帖中流露的种种性情,读来每每嗟叹不已。《成都帖》中的那份“慨然”、《都邑帖》中的那份“悲酸”、《知足下帖》的“违离不可居”、《瞻近帖》的“喜迟不可言”……万种风情,笔尖拂过;千载以降,犹有会心。 尺牍之书,纳性情,容学识,见修养,益交流,实是书艺中的“盆景”。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