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书画收藏:丁衍庸篆刻作品赏析

时间:2021-09-21 15:45:12 来源:

丁衍庸篆刻作品赏析

丁衍庸(1902—1978),又名鸿,字叔旦,号肖虎、丁虎。广东茂名人。

丁衍庸是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倡导者之一。他以绘画闻名于世,由于精研马蒂斯、毕加索两家的绘画,因而他获得了“东方马蒂斯”的美誉。在学习马蒂斯、毕加索的过程中,他发现他们的艺术核心导源于中国艺术。后来丁衍庸对中国的书、画、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他的艺术历程由西画始而以中国书画和篆刻终,由倡导现代绘画、追随西方现代主义而变为探索传统绘画的革新。从上世纪30年代起,他开始研究朱耷、石涛等清初具有强烈个性的传统画家,探索文人画与现代西方美术的某种联系。50年代后,他的创作以中国画为主,人物、花鸟、山水兼治。他毕生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培养了许多艺术人才。他精于鉴赏和治印,收藏了大量古印鉴。

丁衍庸的篆刻既远溯先秦古玺及钟鼎铭文,又汲取绘画的元素,意趣天成。现择几方他创作的作品以飨观者。

“叔旦”白文印(见图一)如同一篇清新而朗朗上口的散文,娓娓道来而又情入其中。“叔”字线条自然扭转,刀痕毕露;“旦”字上密下疏,圆润可爱。作者把一切都包藏在精谨之中,使印面上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形成一个小小的涟漪,悠然敲击着你的心灵。作者虽不刻意经营、强意表现,作品却依然有穿透人心的感染力,意味隽永悠长。

blob.png

blob.png

“丁玺”一印(见图二)追求的是一种绘画的章法,大疏与大密已是其布局中的具体步骤。丁衍庸追求印面的疏密对比以求其视觉效应,在把握“时间感”的同时,为我们塑造出祥和静谧的空间感。

“丁庸”一印(见图三)中,丁衍庸大胆采用了大面积的块面构成法。块面似乎是丁衍庸篆刻形式中不可回避的话题,这与他多年研究西洋绘画有关。他在红色的底面上,用刻刀“画”着那具有上古气息的“白色素描”。“庸”字浑厚古拙,精气内敛,超秦迈汉,直逼两周。该印的框廓线条对应着繁简不同的结字,又具有无数的变化,给人以极好的视觉效果。其点、线、面一体而成,视一字为一组字、合一组字为一字,长短方圆,斜正曲直,各得其所。他善于制造矛盾,更精于统一格局,充分表现出驾驭全局的能力。

blob.png

朱文印“思文”(见图四),字形安排自然大方,疏密对比有度。作者不作惊人之笔,但“文”字中心的一红点有锦上添花之妙。这种不着痕迹的流露,来源于丁衍庸对古玺的深刻理解。

blob.png

“丁虎”一印(见图五)表现出一种象形的意味。但它只是象形,而不是图画。在这里,我们读到的是一种文字的美,而不是绘画的美或者是肖形的美。该印给我们朴野之感,线条也趋向于恣肆。作者将原始的野味与篆刻的金石味结合起来,在剥蚀的意趣中尽显古玺的一种别样之美。从丁衍庸的篆刻中,我们可以读出他心中的西方艺术情结。饶宗颐先生在《丁衍庸印存》序中说:“吾友丁衍翁崛起于横流之中,作画之余,专力周秦古玺。

blob.png

1960年始治印,规釽偏旁,无乖八体,而褒衣博带,令人如接汉家威仪。尤擅象形印,喜刻玉,纯以铜刀奏功。能作玉玺,浑朴绝伦。夫其求志岩薮,循波横石,蕲向既高,夐出尘表,自非揅极覃思,究乎字源,以画入篆,曷易臻此!”饶宗颐先生的这一评说也算是知音之言了。

blob.png

丁衍庸的肖形印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与来楚生共同构成20世纪肖形印的两座高峰,在流派印章五百年里也属佼佼者,达到了前贤所未能抵达的高度。丁氏的肖形印具有题材广泛、寓意深邃、手法多样的特点。他的肖形印,或线或面、或朱或白,均能在周、秦、两汉图形印的基础上,以新意出之,表现出时代气息。他以最概括、最浓缩的手段,表达丰富、诙谐且具想象力的形象(如图六),达到了神形兼备的境界。

丁衍庸1920年赴日留学;1925年毕业回国后,得蔡元培赏识,创立中华艺术学校于上海,任教授兼教务长;抗战时入蜀,任国立艺专教授;1949年移居香港,初主德明书院艺术系,后任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教授,有《丁衍庸画集》、《丁衍庸的书画印章》(法文)、《丁衍庸印存》、《丁衍庸诗书画篆刻集》等行世。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