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王问草书七言古风卷
书法家窦宝铁印象
他是天津市美术特级教师,在教育战线叱咤风云多年;他还是一名书法家,在纸墨间默默地辛勤耕耘。他就是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小学美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河西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天津市政协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津市河西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集美术教研员和书法家为一体的窦宝铁。
窦宝铁生于1959年,自幼酷爱书法,初临柳公权《玄秘塔》八年,后又系统地学习颜真卿《麻姑仙坛记》、《李玄靖》以及钟繇《宣示表》、王羲之《兰亭序》,乃至欧阳询、黄庭坚、郑道昭、张旭、怀素等人的书法,打下了良好的书法基础。
品性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作为农民的儿子,窦宝铁既有爽直、厚重的性格,又有沉稳、凝重的风貌,外溢着博学的儒雅,以及阅尽沧桑、宠辱不惊的淡定。
在窦宝铁看来,人生就犹如一条船,航行的动力来自于不懈的追求,只有扬起理想的风帆,穿越无数暗礁险滩,才能尽享海雨天风的波澜壮阔。少年时代的窦宝铁特别喜爱毛泽东“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名句。他一走出校门,便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自己钟爱的职业——教师。他把教书育人比作辛勤耕耘自己的“责任田”,把利用闲暇时间搞书画创作比作侍弄自己的“自留地”—— 一手抓好课堂常规的美术教育,一手执笔进行书画创作。
在教学之余,窦宝铁利用大量的时间进行书法研究。他拜著名书法家孙伯翔为师,潜心翰墨,先习唐楷,后专师北魏石刻。早年其书法筑基于《龙门二十品》及六朝摩崖、墓志,其中尤钟情于《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魏灵藏造像》,得其神髓。窦宝铁的书法,体现出的是一种眼光、一种胸怀、一种领悟、一种技巧、一种智慧。他几十年如一日,摒弃喧嚣尘世的纷扰,矢志不渝地认真研究书法,一步一个台阶,不断走向自己人生的辉煌。
孙伯翔先生在48岁时做过一首诗:“南园急雨北园晴,载酒西园月又明。天上风云原一瞬,人间成毁不须惊。”这首诗一直激励着窦宝铁,使他更加热爱生活,更加钟爱艺术教学和追求书画作品的高品位。窦宝铁在自己50岁生日时,即兴挥毫写下了“五十当十五”五个遒劲刚毅、朝气蓬勃、彰显凌云之志的大字作为纪念,并自撰注脚:“志学之年,家境微寒,耕读兼顾,追慕古贤;运兴弱冠,翰墨情缘,津城笃行,躬阅华典;今际天命,愤以忘然,圣哲于心,志存高远。”到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窦宝铁能有如此青春的激情,以15岁的心态对待生活和艺术,实在难能可贵。
窦宝铁的书法,就像他的为人一样,犀利、大气、爽直、真诚、淡泊。多年来,窦宝铁始终能够保持本真,不骄不躁。他认真把握人生的每一瞬间,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抒写着响亮的乐章。
窦宝铁的书法,具有细腻深入、富于抒情韵味、笔墨流畅、表现力丰富的特色,其结构疏朗、用笔精到、气息贯通,观之使人顿觉一股雅气扑面而来,静穆自然,令人百看不厌。
窦宝铁的书法取法高古,得众家精髓,碑中寓帖。在几十年的磨砺中,他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品格。其作品方峻挺拔中含清新灵动,用笔方中寓圆、刚柔相济、中侧兼施,结体开合有变、天然成趣、雄浑博大、血脉畅达、精神飞扬、宁静自然,得苍劲、细腻、流畅、生动之美。
书法是一门面对受众的艺术。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只有令人赏心悦目,才能达到陶冶人情操的功效。群众是艺术的主人,故而窦宝铁追求高雅隽永又适合大众的审美情趣。他牢记书法家的使命,用作品的文化内涵与群众沟通,以艺术家的审美品位来影响和提升广大群众的审美水平。(左上图及左图均为窦宝铁的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