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鉴藏赏析:辽宁书画交易热中有隐忧

时间:2021-09-24 11:45:15 来源:

辽宁书画交易热中有隐忧

一幅清代无名之辈的作品可以拍得上千万的高价,一位当代“大师”的润笔费可以数以万计……这就是辽宁书画交易市场的现状?在本报举办的7期“鉴宝”活动中,有近100件书画登记待鉴,在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全省书画市场流通现状的一个集中体现,记者以此为突破点对整个市场进行了调查。

赝品阴影

在参加本报“鉴宝”活动的诸多书画中,购于文物市场的不在少数。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书画集中于明清、民国、“伪满”、现当代等4个历史时期。在这些作品中充斥着大量赝品,且画工极为粗糙。近些年来,由于影视剧的追捧,有关刘墉的书画赝品更是层出不穷。

市民张先生曾持一件落有“刘墉”题款的书法横轴来本报参加“鉴宝”,在经本报专家过眼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件当代人的作品。

blob.png

辽阳的张先生曾持一轴10余米长的《百虎图》来本报参加活动,他称这是几年前他从辽宁的一位画虎大师那里买来的,并极

可能成为该大师此类孤本作品。然而本报专家展轴来看,发现题跋确为这位大师所题,但是画风却去之远矣。结论只可能有一个:“巨作”极可能由其徒弟代笔,而大师则在画尾落个名字。

活跃的“画托儿”

目前,在沈阳书画市场上,卖家将更多的经历放在了“小名家”身上,并且大量的赝品也正在向此“靠拢”。

而随着众多书画作品走上拍卖行,好多赝品就以“无底价”的形式拍出,一时间,“无底价”几乎成为了赝品的代名词。究其原因,“‘小名家’作品名气虽小,但是更多的人看好它们的升值空间,这也是很多人因此受骗的主要原因。”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

事实上,几乎所有种类的文物市场都是一样的———考验的就是人的心态,一旦浮躁就将出现投资失误,到时后悔莫及。

“哄抬物价”,是书画市场中的常见的“销售渠道”之一。一位我省著名画家曾在某次拍卖会以10万元的高价拍出了自己的一幅作品,当时“价”惊四座。可是就在当天晚上,那位画家却把买家叫到了家里,当场又给他画了3幅———原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买家是画家雇来的“托儿”……

专家指明收藏要点

书画市场评论家朱浩云认为,在目前书画市场上应该关注三大板块:首先是古代字画,从总体而言,古代字画比现代字画数量要少、价值要高,而且是卖一件少一件;其次是中国油画,现在海外机构和个人已经在大规模地收购中国油画,但国内却没有高度重视;再次是“文革”宣传画,国外的机构和个人同样也十分关注,同时受收藏“文革”热的影响,“文革”宣传画也会成为一匹“黑马”。

本报特邀的“鉴宝”专家也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书画作品因诸多原因而逐渐减少,而其市场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尤其是“伪满”时期的书画,它仅限于东北地区出产,并且其本身也融入了不少外来绘画风格,其价格增长将会有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