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百科:杜军书画
王穀祥行书《赠绍谷诗》
在文徵明的众多追随者中,王穀祥是让人陌生的一个。
王穀祥(1501-1568)字禄之,号酉室,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王穀祥为嘉靖进士,官吏部员外郎,后辞官归家,屡召不出。中年之后,王穀祥便不肯执笔,故其传世墨迹甚少。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云:“王吏部穀祥,正、行法赵吴兴,虽老健而乏雅致。”这里说的“老健而乏雅致”,确切而言就是指他的书法于秀挺俊逸中透着“野趣”。
南京博物院所藏《赠绍谷诗卷》是17位书家为赠予万历时期的名僧绍谷共同书写的诗卷,卷首还有王穉登隶书引首“泉石禅栖”四个大字。王穀祥的这件《赠绍谷诗》(见左图)就是其中的一段。此作为行书,纸本,纵26.4厘米,横24厘米,为王穀祥59岁时所作。释文为:“释子空山里,藏修绝世缘。献花来白鹿,咒钵涌青莲。云壑从游戏,蒲团取静便。躅芳有禅妙,心印得真传。”这首诗赞颂了绍谷僧人于空山修禅得道的事迹。
王穀祥19岁就与文徵明有交,后从其游历,师之书画,字行之间留有文氏书学的踪迹。他的这件《赠绍谷诗》以秀雅、醇和、遒逸为基调,自然洒脱,尽显静穆爽朗之韵和文人雅士的“士气”。此作虽以行书笔意书写,但觉收过于放。就行笔而言,此作通篇笔调缓而稳实,自然流畅,如小河淌水,潺潺汩汩,娓娓道来。其笔势劲健爽滑,顿挫有致,正如清代书画家笪重光在《书筏》中所云:“气之舒展在撇捺,筋之融结在纽转,脉络之不断在丝牵。”此作结体因形就势,略有欹侧之感,端严稳健却无紧实缩束之态。其原因即在于那些舒展开张的撇捺延展了字的格局,亦增添了跃动可爱之趣,一如弥勒,庄重神态中犹存一份憨态可掬。就结字而言,此作字间笔断意连,字内游丝勾连,自然清新,没有盘根错节、交杂凌乱的景象,因而显得干净利落。细审作品,其中的“青”、“戏”与文徵明《题金焦落照图诗卷》中的字相差无几,只是笔触略显圆融。同时,此作亦不乏赵孟頫笔意,且较赵书略有恣放,给人以遒伟萧散而气贯神溢的感觉。如作品中“印”字的长竖,上细下粗,犹支天撑地的顶梁柱,坚不可摧,豪放意态盈溢纸面,意态、气势均有别于赵的悬针竖;而“钵”、“游”二字的竖细有如枯木,瘦硬坚挺,力感完足,这也是赵书中所少见的;“真”字的长横可算是令人惊愕之笔,如被钢针穿透,虚和灵动的意态跃然纸上。
王穀祥此作多以露锋入纸,起落活泼,沉着劲爽,峭利的锋芒使圆润、秀雅的字势骤增阳刚健硕之美,遮掩了“馆阁体”俗媚绵软之弊。王穀祥用笔务穷其变,务尽其能,提按顿挫,方圆并济,然而均不脱平和稳当,与同时期陈道复书法的纵横激昂、奇险奔放形成巨大反差,也与王宠书法拙中见秀、婉丽凌厉的姿容拉开了距离。
此卷章法端正有余,欹侧变化稍逊,字行之间疏朗开阔,清谧萧然,没有昂扬恣肆的气魄,没有放任自流的潇洒,没有狂驰奔涌的躁动,有的只是清雅俊朗的气息;墨色虽无极枯极浓的极致彰显和色阶的突变,但细品之,笔力有轻重之别,笔速有缓疾之变,水润之中仍有丝丝脉脉的枯涩,其总体表现力较之文氏一脉其他书家略胜一筹。
王穀祥受文徵明影响,遍学诸体。明皇甫汸在《司勋集》中云:“穀祥书仿晋人,不坠右军、大令之风;篆籀八体,并臻妙品。”因未能见到其篆籀作品,不能妄自揣测。上海博物馆藏有王穀祥的小楷《庾信马射赋》,千余字,行间紧密,而无壅塞之感,变化多端的结字彰显出深厚的书学底蕴。
王穀祥书法师法赵孟頫,后直追晋人,深谙“二王”书风之神韵。然其多从今人窥前贤,借助他人的理解和诠释造法古人,以致在本派门墙中打转,终不能有所大成。“华亭派”健将莫是龙在《莫廷韩集》中指出:“(吴门书派)皆文氏一笔书,初未尝经目古帖,意在佣作,而以笔札为市道,岂复能振其神理,托之豪翰,图不朽业乎?”
可谓一语道出王穀祥及文氏后学隐没于文徵明的光环之下,未能有所创新、突破,成自家面貌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