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周国平谈伪书
2004年,中国书市突然响起了一片打假之声。这里所说的打假,并非打击盗版,而专指东拼西凑出来的励志书、经管书、营销书,以及假冒的国外译著——它们被统称为“伪书”。随着伪书的日益泛滥,它的种类又增添了一种,即假冒著名人士之名出书。
在今年1月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就出现了两种署名周国平的新书,其一是《纯粹的智慧》,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其二是《读禅有感悟》,金城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记者向周国平教授证实之后,得知这两本书均系伪书,其内容和文字风格与周国平的作品迥异,十分浅薄和粗糙。目前,周教授已聘请律师,将通过法律途径追究有关当事人的侵权责任。
记者为此对周教授进行了特别采访,就伪书现象进行了探讨。
记:您的以法维权活动已经进行到什么程度?
周:目前我已经聘请了律师,由他来帮我解决。我自己和其中一家出版社的负责人联系过,他给我的解释是作者与我“同名同姓”。
记:这让人联想起不久前的“王跃文事件”,感觉是个很低劣的借口。
周:是啊!同名同姓的说法也太巧合了,王跃文事件最终以“假王跃文”的败诉告终。对于另一个周国平,《读禅有感悟》一书在订货会征订时打出“周国平新作”的广告语,我们可以问问他,他的旧作在哪里。这些低劣的伪书不仅是损害了被冒名者的声誉,更严重的是对读者形成了欺骗和损害。前些天的聚会上,就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买了我的“新书”,我希望广大读者切勿再上当。
记:书市上的伪书层出不穷,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周:伪书极大地搅乱了图书市场,它的性质比盗版更恶劣。盗版只是损害了写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读者的利益受损害并不太大,但伪书却直接损害了读者。不知情的读者购买了冒名伪书的话有两种情况:如果他对被冒名作者熟悉的话,能判断出实非真作,那他损失了经济和时间;如果他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很可能把伪书当作被冒名作者的见解和思想来接受,而他因此接受的可能是有害的东西,这就造成了精神上的损害。
记:您认为现在图书市场的混乱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周:我认为媒体要负很大的责任。媒体本应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阅读方向,但受到利益的驱使却与书商合谋,不负责任地炒作一些品位低下的书籍,向读者进行名不副实的推荐。不可否认的是,媒体除了文化标准之外,还有商业标准,但无论何时何地,其商业标准都应该服从文化标准。
此外,盗版和伪书现象越来越泛滥,还因为相关的法律不够健全,以及已有的相关法律没有得到真正的贯彻实施。
记:伪书现象现在已经引起了较大的关注,除此之外,在书市受到关注的还有翻译作品质量低下的问题,您认为低劣的译著是否也可归入伪书的行列?
周: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它当然不算;但从原作者的角度来说,它也是伪书。低劣的译著不仅无法体现原著的风格,而且可能扭曲原作者的观点。不负责任的翻译造就出来的可能会是一本与原著完全不同的书,它的危害和伪书是一样的,读者看了那样的译著可能会对原作者产生误解,误以为译著的水平就是原作者的水平。而且,读者从那样的译著中也得不到什么阅读的乐趣。
记:外资书业已经逐步进入中国图书市场,您觉得这对中国图书市场及伪书现象有什么影响?
周:国外的出版行业经过长期发展,比国内的要完善一些,他们更完善的出版机制如果能被借鉴过来的话,对中国书市肯定有好处。
外资书业不会直接对伪书、劣质书产生遏制作用,但他们肯定不会鼓励这种书籍的出版。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外资的流入方向应该是出版高品位的、有底蕴的作品的出版机构,这就能使这类优秀出版机构得到更好的发展,品位高雅的书自然会多起来。随着外资的流入,他们的出版机制和管理模式也随之流入,这也会对中国书市产生良好的间接影响。
记:您对中国书市未来的发展持什么样的态度?
周:总体来说,我还是持乐观态度的。
记:感谢您接受这次采访。
周:我也感谢你对我进行采访:)
采访后记:
在采访周国平教授之前,我对周教授的了解都是从其他媒体间接获得,印象非常平面化。通过一小时的直接接触,我发现周教授是个很可亲、很可爱的人,他待人非常温和,说话的表情生动有趣。抱歉我用可爱这个词来形容一个优秀的学者和作家,但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可爱是一种难得而可贵的品质,虽然在这一问一答式的采访稿中无法体现出来。
我在最后问到周教授喜欢的作家,周教授特意说了《小王子》及其作者。我想,喜欢《小王子》的人心里都充满了真诚和温情,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读懂《小王子》。
周教授接受此次采访的目的和我进行采访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希望读者能够远离伪书,更希望中国的图书市场能够远离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