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艺术鉴藏:书画名家沙俊杰作品欣赏
李纯博的艺术情怀
看过上世纪80年代出品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观众,想来一定留意过插曲歌词及剧中大量诗词的字幕,这些书法字幕便是出自当时一位年仅二十多岁的青年之手。他就是李纯博。
李纯博 书法作品
李纯博4岁始便在父亲李明春的督导下习字,后师从郑彦伟、萧劳、欧阳中石、刘炳森诸先生。在书艺之旅中,他经历了以写字为累———为趣———为癖的三部曲,而今俨然以书法为责任了。1979年,香港清水湾电影厂为其拍摄《书坛新葩》记录片;1981年,他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1982年,他在日本东京春秋学院与吴佩孚、罗振玉、溥杰、黎雄才、张仃等名人、名家作品共同参加“现代中国美术展”。李纯博年少时曾获北京市青少年书法比赛第一名,而给他颁奖的正是欧阳中石先生,由此他成为欧阳先生的弟子。除书法悟性高之外,欧阳先生喜欢这位弟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都嗜京剧如命,而且纯博擅拉一手胡琴,师徒俩爱好相同,性格相近,都属于谦恭温良、儒雅持重一路,所以感情甚笃。1994年12月,李纯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三十而立”首次个人书法展,成为该馆开始举办个人书展以来最年轻的书法家。欧阳先生欣然为他题词:“艺须通博,务求真纯;纯而且博,可以立矣!”
李纯博 书法作品
曾为中央电视台“体育大世界”、“祖国各地”等栏目及上百部电视文艺、专题片题写字幕和片头,至今已出版《李纯博书千字文》等14部书法字帖的李纯博,虽然工作在现代化媒体单位,却痴迷于古体诗,甚至在古老的三言、四言诗的意境里默默推敲考究,凡格律、韵脚、文辞、用典均力求规范、缜密而优美。近时,他给我寄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纯博诗书·宁夏颂》和吉林出版社出版的《纯博墨迹》。翻开《宁夏颂》:“悠悠黄水,巍巍贺兰。宁安古夏,后土皇天。水草丰美,塞外粮川。民风朴茂,花儿频传……丰穰百姓,回汉和鸾。重披画卷,斗笔如椽。孤烟不曲,落日浑圆。凤凰展翅,再谱华篇。”真可谓古风浩荡、气势如虹。全国政协副主席兼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读李纯博此幅诗书合璧的作品后题词评赞:“案头如山积,偶得纯博文。初见惊书美,潇洒亦雄浑。飘逸透灵气,碑帖见苦功。待品诗中味,忽觉心相通。殷殷报国意,源自乡土中。一卷常在手,犹如沐春风。”
李纯博真、草、隶、篆等书体无一不彰显他非凡的传统功底。这一点,恰与其为人的踏实求真、勤勉笃学密不可分。在《纯博墨迹》中,《节临〈神策军碑〉》是他启蒙于柳体书风的代表作,不论用笔、结体还是意趣,几乎可与原碑乱真,精到工稳的临摹让人叹服于他那完全尊崇原帖形神的虔诚态度。虽然我对柳楷并不偏爱,但对于如此愿下苦功的书者,我还是由衷钦佩。除此之外,他所书的一些甲骨文、铁线篆和石鼓文书作也是端雅古朴、清劲畅达,这与他高度严谨、科学的模仿和个人领悟力有关。集子中大部分作品均为其典型的行书及小楷:行书取法“二王”及董其昌、赵孟頫,丰润纯熟而俊逸健美;小楷则蕴涵隶意行气,有《灵飞经》的精致与魏碑墓志的风骨,字字珠玑,清新灵逸。
高占祥先生在《纯博墨迹》序文中说,李纯博供职于中央电视台,作为现代传媒人,每天与先进的数码技术打交道,他当然不排斥外来文化。而越了解外国文化,越知道外国文化的内涵,他就越觉得民族文化的珍贵、民族文化的厚重,从而不断萌生着作为中国人、作为中国文化人该有的持重、自重。每见有人唯西风是瞻,特别是个别年轻人妄自菲薄时,平日温和、寡言的纯博总是按捺不住心中的不平。这时候,他身上涌动的更多的是使命感和责任感。
作为京剧世家的后代和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的总监助理,李纯博还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陕西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等职务。他曾担纲1999年、2001年、2002年央视春节戏曲晚会总导演,第二届全国京剧戏迷票友电视大赛总导演,1997年、199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导演,2005年至2008年怀仁堂新年京剧晚会电视总导演。他还曾经邀请戏曲界的书画爱好者与书画界的戏曲爱好者汇聚一堂,使祖国的两大国粹交相辉映。
其实,书风的人格化是文人书法的一大特点。和匠人们把书法仅视为一种工具不同,文人则把书法当做寄寓性灵、陶冶情操的形式。而作为书法载体的汉字又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反映了千百年来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把握和提炼。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并不一定意味着另起炉灶,有时在旧风格、旧模式的基础上改变其中的一两个因子,便能使全局顿改旧观而发生质的飞跃。李纯博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他让自己沉潜再沉潜,深入挖掘传统中看似寻常但却可贵的矿藏,由生而熟,由熟而生,周而复始,精益求精,直至筛洗出熠熠闪光的金子。
爱而至纯、能专能博,这便是李纯博卓立书坛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