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徐雪村和他的《溪山访友图》长卷
方政和工笔竹画
福建画家方政和的工笔画,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法的线性抒写。缘于对书法的自我体验,他的画呈现出一种温和的动态性。他画中的线条在微妙的起伏中相互交织,在谨严的结体中映带着抒写的意味,充盈着东方艺术的审美特质———表意与抒写、物性与感觉共融。
方政和 工笔画
方政和的工笔画在题材上有相对的稳定性,绣球、白竹、龙鱼这些物象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他的画中持续出现。方政和对它们的描绘是循序渐进式的,将它们表现得越来越精到。他在《画竹札记》中写道:“我做事或作画,总喜欢以一种不激不厉、徐徐渐进的方式来进行。这种看似‘慢’的方式,使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时,反而有了一种因耐心而生发出的细致观察的态度,并得以同自然界交流。在我看来,体验和领悟都不是一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的心理活动。”在这里,我们读到了画家的一种情怀。他以渐进、稳健的方式来修为,其间有对技法与题材的调整与选择,也有对自然物象的体悟与思考。这些心得、体悟共同汇成他探索绘画的潜流。
方政和 工笔画
竹子,清华其外,淡泊其中,与画家在绘画创作中心性的修为相近。在竹子单纯、简约、朴素的外形上,政和找到了秩序与变化之美:“竹子少开花,因而四季青翠、风姿清润、不争时尚、不趋时流,如古代士大夫隐逸者,清静淡然,以一颗平和、朴素的心来对待世间万千的变幻,滋养的就是安宁而平静的内心境界……竹的形感全在‘单纯’两字上———竹节渐高,竹的主干直线中逐步舒展出优美的弧线。枝梢的弧线中又聚集了重重叠叠的长三角形状的叶片,枝叶相错,折旋向背各异,姿态曲尽生意。竹节间小枝梢的穿插分布,使简约、单纯的形象衍生出丰茂、繁密的意味来。”
方政和 工笔画
方政和对传统绘画,尤其是宋、元绘画心追手摹。他画竹多用生宣,渲染、勾勒多有变化,或用写意性的墨笔率意渲染,以浓墨画叶面,以淡墨画叶背;或用留白法,使其画富有装饰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画的白竹有别于他人。观他的《宣和往事———犹当江南梦里看》(见左下图),白竹胜雪,竹林清幽,几只水鸭或伏、或站,或回首、或啄毛,姿态各异。在《静竹双鹅》(见上图)中,茂盛的白竹自左上方入画,向右下方伸展,有的已耷拉到地上。竹叶下,两只鹅都在啄自己的羽毛。它们与竹枝上的鸟形成呼应。这两幅作品造型准确、刻画生动、笔墨清新、格调唯美。
方政和对物象位置的经营同样值得人们关注。他的画构图饱满而平衡,多给人以天高地远的宏阔感。他画中的平衡是在疏密、欹正的变化中达到的。《湖州旧忆》中,千枝万叶,纷披掩映,气象恢弘,依稀可见王冕、陈录构图上的影子。《风雨杳如年》中的“势”,一方面来自禽鸟与墨竹上下两个方向相互牵扯所产生的逆向运动,另一方面来自画中的留白。画中的留白如气流,可推动实处的“风”,使画面整体气脉相通。另外,方政和还善用“俯”与“仰”的观照方式观察物象、描绘物象。事实上,游移的视点本身就有视觉与心灵畅游的快意。
多年来,方政和一直在艺术道路上艰苦跋涉,力求突破自己。他最近画的竹子以黑白为主,偶尔变白为紫、青、绿,竹色斑斓,稳重沉着,美观大方。其间有理性的秩序,也有画家触之于心的感动。方政和勤勉、聪慧,颇具文心。如今,他正凭借对艺术的热爱,不断地探索着、精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