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昆曲600年 你懂它的美吗视频「怎么形容昆曲的美」

时间:2022-11-18 11:57:22 来源:名城苏州

大家好,昆曲600年 你懂它的美吗视频「怎么形容昆曲的美」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昆曲之美,正在于它可以把浩荡的悲壮,凝聚在一出戏中呈现为一个永恒不可替代的瞬间。无论是勾勒了脸谱的、净扮的关羽,不画脸谱的、末扮的史可法,还是俊美的、旦扮的李香君,他们同样能够传递出悲壮的情怀。

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昆曲至今已有六百年多历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

昆曲艺术于六百多年前发源于苏州地区,辐射全国、影响海外的中华优秀文化,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最高典范。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在昆曲艺术到达鼎盛之时产生的《牡丹亭》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和戏剧的不朽之作。作者汤显祖和英国的大文豪莎士比亚一样,都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在这两个东西方戏剧家身上有着太多的巧合,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汤显祖的《牡丹亭》都是列入世界文学宝库的瑰宝。因昆曲而生的昆曲传奇最终超越昆曲本身,为中国戏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批最为经典的剧目,并成为中国人乃至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昆曲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上演剧目。其中有影响而又经常演出的剧目如:王世贞的《鸣凤记》,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鄣记》、《南柯记》,沈璟的《义侠记》等。高濂的《玉簪记》,李渔的《风筝误》,朱素臣的《十五贯》,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另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折子戏,如《游园惊梦》、《阳关》、《三醉》、《秋江》、《思凡》、《断桥》等。

昆曲之美,美在博大精深

1、“昆曲之美”之“文化底蕴”

昆腔唱词极具中国古典诗词的色彩,字斟句酌,字字珠玑,韵调优美,含情蕴意。

昆曲的音乐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属于联曲体结构,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它所使用的曲牌不计其数,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

词本为唱而生,字数、平仄、韵调、对仗,处处讲究,只是当世人多作古典文学作品来赏读,但亲耳听其谐调而唱时,才能感到真正的韵味之所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牡丹亭 游园》中的这段唱词是很多戏迷朋友所喜欢的,看似描绘园中景,实有幽愁怨情生,全然是古典诗词的一贯作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意含蓄不外露,颇具“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韵味。如此这般的唱词在昆曲中处处可见,可以说赏昆曲一部,如品诗词盛宴。古典诗词的语言魅力,无疑也为昆曲艺术成为经典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昆曲之美”之“韵律唱腔”

昆曲唱腔,缠绵婉转,清丽悠远,温柔委婉。轻缓而不急躁,温润而不刺耳,多情而不矫揉。词句之间,暗生情意,女子的温柔,男子的儒雅,在唱和之中,独属华夏儿女的古典优雅气质尽显。

昆曲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水磨腔”奠定了昆曲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中。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愈加突出其柔曼悠远的特点。

昆曲的念白也很有特点,由于昆剧是从吴中发展起来的,所以它的语音带有吴侬软语的特点。其中,丑角还有一种基于吴方言的地方白,如苏白、扬州白等,这种吴中一带的市井语言,生活气息浓厚,而且往往用的是快板式的韵白,极有特色。

3、“昆曲之美”之“表演艺术”

转身回眸,便是风情万种;袖手一挥,便有情深意浓。有执手相看的眷恋不舍,有荡舟湖上的闲情逸致,有征战沙场的壮烈激昂……小小一个舞台,因为唱戏人的真切演绎而更加精彩。

昆曲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昆曲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于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4、“昆曲之美”之“心灵情怀”

情到浓时温婉悠扬,境况危险紧凑急切,心有苦楚悲凉凄伤。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不同的乐器有着不同的情感与性格,在人的演奏之下,表现出万千场景与情感。

主角唱词时和着曲调低音伴奏,无人唱词时,乐队便成了舞台的另一个主角。儿女情长时的恋恋缠绵;生离死别时的痛苦不舍;金戈铁马时的激烈对决……演员的表演因不同的场景与曲调而多了几分引人入胜,观众的情景体验也因此更多了几分身临其境。

不朽传承——昆曲扮相之美

推开厚重的朱门,转过曲折的回廊,拂去满身尘埃,静听婉转的水磨调,让思绪飞回几百年前的江南。彼时,昆曲自闺阁深处,觅一段锦屏人的春愁婉转,化作一唱三叹的小磨调,演绎了《牡丹亭》的一往情深;自华清池边,寻一段大唐盛世的歌舞升平,化作水袖飘飘,演绎了《长生殿》中的爱恨情愁;自落日楼头,记一段末路英雄的漫漫长叹,化作《夜奔》中林冲的英雄泪;自秦淮河畔,写一段南朝往事,化作李香君的扇上桃花。

昆曲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舞台表演上的细腻委婉,精雕细琢,也在于其人物形象之丰富,世间百态,众生万象,无一部浓缩于其中。昆曲的内涵,并不只是戏曲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戏曲去表现人生。有的时候一部戏曲,就是一个人生。而故事中的角色,也往往是生活中人物的缩影。

说到昆曲的人物,就不得不提到其中的行当。昆曲中的行当,与京剧相同,主要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类。同一个行当中,也会细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像是扮演男子的“生”,就可以分为“大官生”,“小官生”“巾生”“穷生”“雉尾生”等等。“大官生”多指一些帝王或是洒落不羁的人物,像是《长生殿》中的李隆基或是《惊鸿记》中的李白。

传统戏的内容,大都是表现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市井庶民的生活。依据历史、服装头饰产生了京剧旦角扮相的程式。如:青衣,在京剧中大都是正旦,扮相要端庄大方,眉眼的勾画要清秀,以鸭蛋形为一般标准。整体效果要雍容华贵,基本以戴点翠和银丁头面为主,根据人物、情节的变化决定头饰的变化,以戴红绒花、凤头桃为表示结婚、喜庆;以左戴茨茹叶为守寡、丧夫;右边留甩发为表示流浪、发配、疯癫的精神状态,还有个别青衣戏挽缕子。

另外,另外正面人物要插面牌、绣球,反面人物要插茨菇叶,右插绒球。反映神鬼戏中的武旦则要打彩球、戴额子,其颜色要与服装相配套。彩球要扎得花瓣均匀,绸子不歪不斜,三个球的尺寸相对应。还有的武戏要根据人物身份在头上捻犄子,方法是左右手各一根,在头上反复相系,留出两个犄角,以显示人物干练、素朴的性格和身份。

结语: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这句话来形容昆曲的起起伏伏再合适不过。昆曲如一幕永不谢幕的长剧,一次次场景变换,一年年的人物变迁,转眼就是600年。雅致的戏服,悠扬的笛声,还残留着昆曲风雅之美,然而这声音太柔太细,以至于快要被历史遗忘。戏曲其实是一种深情,会让人明白千古情思、困顿、孤寂,不只自己一人。放慢脚步,给自己一种古典情怀,一份从容的心境。岁月流转,心境变迁,回眸处,几缕笛音,几句唱词,仍能拨动心弦。昆曲之美于心灵深处渐渐沉积,升华为岁月带不走的最美情怀。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