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画派
大家好,唐玄宗黄巢起义的经过「朱温篡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唐僖宗统治时期,土地兼并严重,全国一大半的农民因为无田而四处流亡。
与之同时,朝廷的赋税却没有减少。很多贫苦百姓为了缴纳朝廷的赋税、徭役,不得不卖儿卖女。可即便是这样,穷苦人也依然无法承担朝廷的赋税和徭役,悲惨的生活望不到尽头。
很显然,老百姓不会坐等死亡降临。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用暴力反抗官府!
可以说,此时的大唐就如同一堆枯草,只要一颗小火苗,就会燃起熊熊烈火。
875年初,点燃火苗的人出现了。
这个人叫王仙芝,原本是私盐贩子。他见到统治集团荒淫无度,民心可用,便聚集了几千百姓,在山东郓城发动了起义。
起义成功后,王仙芝又攻占了曹州(今天的宇宙中心曹县),在河南、山东交界区域站稳了脚跟。
正常情况下,如果地方爆发农民起义,官府应该在第一时间派兵镇压。
但可笑的是,王仙芝起义后,不管是远在长安的唐僖宗,还是唐朝在山东、河南的地方节度使,居然都对王仙芝视而不见。
有人造反,朝廷不管不顾,导致的后果自然是有更多的跟风者仿效。
同年四月,浙西军的士兵因为不满节度使赵隐克扣军饷,聚众造反。
这伙叛军,聚集了上万人,攻陷苏州、常州等地,把浙西、福建地区闹翻了天。
到了六月,一个更猛的人出现了。这个人叫黄巢,造反前的职业也是私盐贩子。
黄巢起义后,队伍很快就发展到数万人。并在拿下郓州(山东郓城)后,与王仙芝顺利会师。
听闻河南、山东、浙江、福建均爆发了大规模叛乱事件,唐僖宗这才意识到严重性。
为了镇压叛乱,僖宗任命平卢节度使宋威为诸道行营招讨草贼使,率领淮南、忠武、宣武等五军节度使,以及三千禁军和五百铁甲骑兵镇压起义军。
实事求是地说,为了平叛,唐僖宗拿出了十足的诚意。起义军在与唐军交手后,被打得丢盔弃甲,死伤惨重。
但前面说了,王仙芝和黄巢起义的背景是老百姓的生活看不到希望。如果唐僖宗不能解决民生问题,起义就不可能被完全扑灭。
所以,唐军在取得初期胜利后,很快就陷入了不管怎么剿,始终消灭不了义军的困境。
眼瞅着荡平叛乱遥遥无期,宋威便给僖宗上了一道奏折,说王仙芝已经被自己剿灭,要求禧宗遣返诸镇兵马。
收到宋威的奏折,禧宗信以为真,在没有核实的情况下,就把兵马遣散了。
可是,禧宗还没高兴几天,王仙芝就又开始上蹿下跳,四处出击。而这时候,原本负责镇压起义军的唐军已经返回了各自的藩镇。
没办法,为了镇压王仙芝和黄巢,禧宗不得不再次下旨,令各镇军士再去平叛。
想想看,你已经下班了,正躺在舒服的沙发上打游戏。结果老板打电话,让你回公司再加个班。你会是什么心态?
肯定是骂骂咧咧的嘛!
脾气爆的人,直接就不去。即便去了,到了公司,也不会老老实实工作。
当时的唐军就是这种情况。
在前去平叛的路上,骂声不断,见到起义军也是出工不出力,坐视王仙芝和黄巢不断壮大。
趁着这个机遇,王仙芝连续攻占阳翟(河南禹州)、汝州(河南汝州)等地,直逼唐朝的东都洛阳。
而此时的洛阳,只是一座空城。
876年形势图
当时,要不是王仙芝担心被唐军包围,主动放弃攻打洛阳。可能此前已经沦陷了无数次的洛阳,又要沦陷了。
放弃攻打洛阳后,王仙芝调转马头,朝着如今的湖北武汉杀了过去。
到了876年底,王仙芝的部队横扫今天的鄂豫皖三省。算上黄巢的部队,起义军的规模扩充到了三十万人。
而在王仙芝和黄巢大杀四方的同时,唐僖宗又在干什么呢?
当时的禧宗,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他命令各地节度使平叛,可节度使们心怀鬼胎,都是坐观其变,不想卖命。
眼瞅着武力解决不了问题,禧宗只好诏安。
表示只要王仙芝投降朝廷,就封他为神策左军押牙,兼任监察御史。
还别说,这招好使。在朝廷的诏安下,王仙芝很快就投降了。
在王仙芝看来,自己造反就是为了富贵,然后衣锦还乡。现在富贵到手,自己也是朝廷命官了,也就没必要再造反了。
可是,由于唐禧宗只诏安了王仙芝,没有给黄巢也封个一官半职。
并且,王仙芝的部下也都没有得到封赏。
因此,当求官不得的黄巢气急败坏地暴揍了王仙芝一顿,并号召众人不要被朝廷的蝇头小利蒙蔽双眼后,王仙芝迫于无奈,也就只好拒绝了朝廷的招安,又开始流窜。
这场事件后,为了避免尴尬,王仙芝带着自己的人马继续在荆湖一带攻城略地,黄巢则回到山东活动。
见王仙芝和黄巢分兵,唐僖宗下诏免除宋威的职务,任命曾元裕为诸道行营招讨使,专心对付王仙芝。
曾元裕到了前线后,见王仙芝部队的军纪比唐军还烂,经常对老百姓烧杀劫掠,引起民众的强烈不满。
于是,他就主动出击,大破王仙芝军,斩杀五万多人,并砍了王仙芝的脑袋。
878年二月,历时三年的王仙芝起义,被唐朝平定。
878年形势图
王仙芝被打败后,唐军随即把矛头对准了黄巢。
见情况不妙,黄巢躲避锋芒,南渡长江,流窜到了今天的浙江、福建一带。
878年十二月,黄巢在积蓄一定实力后,攻陷了福州。
听闻福州沦陷,唐僖宗任命宰相卢携推荐的高骈为镇海军节度使,全权负责镇压黄巢。
高骈到了东南后,完全不像其他坐观其变的节度使,而是对着黄巢一顿疯狂输出,接连逼降了黄巢的十几员部将,打得黄巢狼狈逃窜到了今天的广州地区。
到了广州后,黄巢见部队人心不稳,便派人给朝廷送了一封信,表示只要唐僖宗封自己为天平军节度使,他就归顺朝廷。
但唐僖宗认为,黄巢的老家就是天平军,如果让他回老家担任节度使,那天平军还不变成独立王国了。
于是,唐僖宗就拒绝了黄巢的要求。
见禧宗拒绝自己,黄巢又表示,只要朝廷封自己为广州节度使,他也可以归顺。
其实,黄巢的这个要求不过分。对唐朝也是有利的。当时另一个宰相郑畋就认为,黄巢已经折腾五年了,闹得是民不聊生,国库空虚。现在国家亟需休养生息,而广州虽然有点外贸收入,但终究是个偏僻之地。如果能用一个广州节度使就把黄巢圈养在岭南,这对大唐明显是利大于弊。
郑畋提出观点后,唐僖宗认为可行,把广州给黄巢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是,卢携却坚决反对。
卢携为啥要反对郑畋呢?
一方面,这两人是冤家。卢携和郑畋从来就没有因为一件事而达成共识。
另一方面,高骈是卢携推荐的。卢携觉得只要高骈再努力一把,一定能够灭了黄巢,自己就能得到封赏。而反之,如果黄巢被招降了。他就捞不到功劳了。
所以,他便极力反对招降黄巢。
唐僖宗见两个宰相意见不一致,只好中和了二人的意见,表示黄巢投降后,可以封他为率府率。这是一个正四品上的职务,工作是负责太子东宫的安全。
黄巢那边,谈了几个月,结果却只得到一个弼马温,自然是大怒不已。
于是,黄巢就带着部下,离开广州,进入今天的湖南,并在攻陷潭州(长沙)后,屠杀了城中的数万唐军,以这种极端方式向唐朝示威。
879年形势图
在潭州休整一段时间后,黄巢又沿水路继续向北活动,攻占了今天的湖北荆州,并在荆门地区与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率领的唐军大战了一场。
这一战,唐军估计是害怕战败后被屠杀,所以爆发了惊人战斗力,打得黄巢惨败,几乎将义军剿灭。
可是,就在唐军只要再努一把力,就能把黄巢军斩杀殆尽时,刘巨容却收兵不打了。
为什么不打了呢?
因为唐朝皇帝的德性,刘巨容很清楚。
当敌人强大时,皇帝眼里的节度使,都是大唐的忠臣。
可一旦敌人没有了,功劳大,贡献大的节度使就变成了皇帝眼中的逆臣。
就算节度使不想造反,皇帝也会找茬,想尽办法把节度使弄死。
刘巨容不想被皇帝飞鸟尽,良弓藏,便决定养寇自重。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节度使想养寇自重,而是皇帝不信任他们,迫使他们为了保命,不得不这么干。
880年形势图
黄巢那边在一场大败后,跑得飞快,一溜烟就渡过了长江。并皖南、浙西招兵买马,又把部众发展到了近二十万人的规模。
消息传回长安后,僖宗听说黄巢又流窜到了高骈的地盘,立即提拔高骈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出兵镇压。
老仇人见面,自然免不了一场大战。但黄巢这次依旧打不过高骈,再次被吊打。
见自己实在打不过,黄巢只好使出诈降计。
对于黄巢的诈降,高骈当然是不信的。但为了剿灭黄巢,他还是顺水推舟答应了。
按照高骈的设想,他准备乘黄巢放松警惕的时候,发动突袭。
可是,黄巢的部队在修养了一段时间后,战斗力却突然暴涨,居然打败了高骈。
一场大败后,高骈见打不过,便也开启了养寇模式。
郑畋听说这件事,便以此嘲讽卢携。气的卢携与其大吵一架。
僖宗闻之大怒,便以宰相相争,难为天下表率为借口,将二人全都免去宰相之职。
后来,卢携因为与宦官的关系,被禧宗重新起用为宰相。郑畋则被禧宗委任为凤翔节度使。
解决了宰相内耗问题后,禧宗下诏,让高骈出兵。可高骈认为自己兵强马壮,禧宗不敢拿自己怎么样,死活就是不出兵。
堂堂的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全国兵马总指挥都不追剿黄巢了,唐朝的其他节度使自然也是纷纷效仿,作壁上观。
就这样,黄巢在无人围剿情况下,带领大军渡过长江,一路上通过招兵买马,把部队规模扩充到了六十万。
到了880年九月,黄巢抵达洛阳外围。
驻守洛阳的唐军见情况不妙,主动烧了洛阳的安喜门,并在大肆劫掠一番后跑路。
黄巢趁虚而入,轻松拿下洛阳。
与之同时,河中爆发兵变。参与兵变的军士在将领王重荣的带领下,举兵造反,把河中城洗劫了一番。
唐朝的河中,就是今天的山西蒲州。这是从关东进入关中的要道。
如果河中守不住,潼关也没必要守了。
眼瞅情况不妙,唐僖宗赶紧召开廷议,让宰相和文武百官商议御敌之策。
河中的问题好解决,给王重荣加官进爵,把叛军的首领笼络住,叛乱就能暂时平息。
难的是怎么对付黄巢。
此时此刻,潼关守军才一万多人。而黄巢有几十万大军,这仗根本没法打。
因此,群臣对这个问题均是默不作声。
禧宗见到大家都不吭声,急得直接在朝堂上嚎啕大哭。
见此情形,宦官田令孜站了出来。
他对禧宗说,当年安禄山造反时,玄宗皇帝就曾经前往蜀地巡幸。现如今打不过,咱们也可以往蜀地跑。
田令孜说完后,宰相豆卢璩也随即表态附和田令孜。
豆卢璩的话,综合起来就是两点意思。
第一,当年哥舒翰有十几万大军,尚且没有能守住潼关。如今黄巢有六十万大军,而我们在潼关却没有十几万大军。所以,跑路不丢人。
第二,现在节度蜀地的陈敬瑄等人,都是田令孜早先安排的心腹,信得过。所以,现在去成都巡幸,完全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僖宗见众人都建议跑路,心里本来也想跑。
但为了面子,他还是拒绝了田令孜、豆卢璩的建议,表示不能不战而逃,要与黄巢在潼关决战一番。
明知道打不过,禧宗为什么不直接跑路呢?
这是因为,禧宗知道如果直接跑路,他会被贴上是一无是处的昏君标签。可如果是先派军抵抗,向天下人展示态度,然后再前往蜀中,那他的历史评价就会稍微好一些。
毕竟,打不过和不战而逃是两码事。
什么是政客式的虚伪?这就是例子。
定下应对策略后,禧宗任命田令孜为平叛总指挥,并从神策军征调三千名弓弩手,交由田令孜的亲信张承范指挥,前往潼关镇守。
听说皇帝让自己带三千神策军增援潼关,张承范直接傻眼了。
三千人顶什么用?此时此刻,对面的黄巢可是有六十万大军啊!
并且,神策军都是些什么玩意,难道皇帝不知道?这些个纨绔子弟,平时站站仪仗,搞搞政变还行,打仗能指望他们?
所以在出征当天,张承范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唐僖宗哭诉道:对面几十万大军,我们这几千人去了,怕是也顶不了多久。陛下您还是要再派援军和军饷来啊。
听完张承范的哭诉,禧宗随即表示,你们先前往潼关据守,朕马上派大军支援!
然而,唐禧宗原本就是想做做样子,根本不指望能守住通关,他又怎么可能真的派出大军和军饷支援呢?
所以事后,禧宗除了派出一直两多千人的支援外,就再也没派任何增援了。
五天后,黄巢大军向潼关发动攻击,张承范率潼关唐军坚守了两天两夜。
打到第三天,守军的弓箭全部射完,就连守城的石头也全部砸完了。无奈下,张承范只好带领残兵逃回长安。
在退回长安的路上,张承范遇见慢慢悠悠的援军,心里颇为不满。后又见两千多援军,各个都穿着华丽的裘皮大衣,更是勃然大怒。
这一个个的,哪有一点军人该有的样子!
一怒之下,张承范胸中的怒火喷薄而出,对援军大骂道:老子在前线浴血奋战,这些纨绔子弟居然穿着裘皮大衣招摇过市,还有天理吗!
于是,这位原本的大唐勇士,瞬间就变成了一条恶龙,下令抢劫了援军,并甘愿充当黄巢的向导,杀向了长安。
长安方面,听说潼关失守,军队哗变,田令孜立即安排五百名禁卫军,护卫唐僖宗和几位亲王,以及受禧宗宠爱的嫔妃,离开了长安。至于满朝文武和长安老百姓,禧宗就像当年的玄宗一样,把他们都抛弃了。
想当初,玄宗跑路时,老百姓得到消息,都是向西跪拜,祈求皇帝能杀回来。
现如今,经历了百年战乱,老百姓对皇帝出逃已经习以为常。于是,当禧宗跑路后,得知消息的老百姓不再向西跪拜,而是在第一时间冲进大明宫,抢劫皇帝的金银珠宝。
至于文武百官和李唐宗室,有的直接在家里自杀了,比如卢携。
有的则夺门而逃。因为这些人知道,如果自己被黄巢逮住,肯定没好果子。
不过,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没能逃脱,又被黄巢的军队俘虏。
880年十二月,黄巢大军进入长安。
同月,黄巢下令将活捉的李唐宗室处死。
屠杀了皇室宗亲后,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登基称帝。建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881年形势图
称帝后,黄巢组建朝廷。他对唐朝的文武百官很厌恶,便下令四品以上官员一律罢黜,并将自己厌恶的,不在第一时间归附自己的官员,一律处死。
在这场大清洗中,很多老百姓受到牵连。一时之间,整个长安,尸体堆积如山,街上臭气熏天。老百姓开始反感黄巢。
881年初,黄巢在长安胡搞的消息传到蜀地。
唐禧宗得知后,号召天下兵马入京勤王。
但除了曾经是宰相的凤翔节度使郑畋外,没有一个节度使响应。
无可奈何之下,禧宗只好拿出真金白银,这才调动了一些节度使的积极性。
不久后,郑畋被任命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负责指挥泾原军和朔方军反攻长安。
黄巢在得知唐军的动向后,派出五万人攻打凤翔。
这一战,黄巢军大意轻敌,以为郑畋只是一介书生,不会打仗。结果,中了唐军埋伏。
一场恶战下来,两万黄巢军被斩杀,尸体连绵数十里,景象惨不忍睹。
消息传回长安,有个读书人在尚书省的大门上写诗,嘲讽黄巢的失败。
这事被黄巢知道后,下令搜捕全城,将会写诗的读书人擒拿归案。最后,约三千多会写诗的读书人被杀。
黄巢如此胡搞,让他瞬间得罪了两批人。
一是唐朝的官员和士人,二是关中地区的普通老百姓。
而失去了官员、士人和老百姓的支持,黄巢也因此由盛而衰,开始走下坡路。
后来,见黄巢由盛转衰,原本还与他勾勾搭搭的河南、河中等地的节度使,纷纷与其划清界限。
这些节度使,其实无所谓谁当皇帝。只要皇帝不剥夺他们的土皇帝地位,谁实力强,他们就支持谁。
原本他们以为大唐完了,纷纷投靠黄巢。
现在黄巢被唐军击败,他们又瞬间变脸。
见到节度使们翻脸不认人,黄巢决定挑一个出来杀鸡儆猴。
然后,河中就被盯上了。
可是,藩镇也是不好惹的。尤其是当藩镇的利益受损时,藩镇的军士极有战斗力。
王重荣见黄巢找自己茬,奋起抵抗,双方一通激战后,黄巢的部队又是一败涂地。
先前斗不过神策军,现在又不敌藩镇军,黄巢可谓是威信扫地。
这件事后,各地藩镇节度使彻底倒戈,不仅与黄巢划清界限,而且还响应禧宗号召,出兵打黄巢。
一时间,河中的王重荣,义武的王处存,夏绥的拓跋思恭,鄜延的李孝昌等,齐聚于长安郊外,在总指挥郑畋的一声令下,对黄巢发动了围攻。
见到唐军来势汹汹,黄巢急忙下令撤退,战略性地撤到长安东部的灞上。
听闻黄巢军撤退,长安的老百姓高兴坏了。
可长安的老百姓哪里知道,自己送走了一个瘟神,迎来的却是另一群强盗。
唐军进入长安后,立即开始劫掠商铺,搜刮钱财,抢夺民女。
一时间,长安城内哭声不断,惨剧连连。
退到灞上的黄巢知道情况后,果断传令,反攻长安。
而在黄巢发动反攻时,很多唐军因为忙于搜刮民财,根本无心作战。
于是,这场反攻战就变成了单方面屠杀。
进入长安的唐军,最后基本上全军覆没。
事后,郑畋下令撤退,黄巢又进驻长安。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黄巢占据长安,与周围的节度使激战。
起初,黄巢还有优势,毕竟他兵多将广。
但是,随着黄巢腐化堕落,不理政务,黄巢军也就渐渐敌不住周围藩镇的围攻了。
882年九月,黄巢部将,负责镇守同州(陕西大荔)的朱温实在顶不住王重荣进攻,写信向黄巢求援。
但由于黄巢不理政务,代理黄巢处理书信来往的左军使孟楷又与朱温有仇。故意截下了十几封朱温寄回的求援信,不管其死活。
于是,朱温在一怒之下,就处死了黄巢派来的监军,率部投降了唐朝。
唐僖宗得知朱温投降后,大喜过望,不仅封其为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赐名朱全忠,希望以其为榜样,招降更多的黄巢将领。
黄巢那边,听说朱温投降,勃然大怒,随即就调集大军报复。
于是一时之间,各路唐军,也包括降唐的朱温在内,被打得是苦不堪言。
打不过黄巢,怎么办?这个时候,有人向唐僖宗建议,召李克用回来吧!
李克用,沙陀族。因为打仗很骁勇,每次冲锋陷阵均在众将领之前,所以时人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飞虎子”。
这位仁兄不得了,手下有一支当时最精锐的沙陀骑兵。战斗力可以说是冠绝天下,完爆当时其他诸路唐军。
这么牛掰的部队,之前为什么没被唐僖宗招来围剿黄巢呢?
这是因为黄巢起义时,李克用的父亲李国昌与山西的几个节度使有矛盾,大打出手,被唐僖宗视为叛军,赶出了中原。
李克用和李国昌是禧宗派军赶走的,僖宗自然不可能招他回来勤王。
不过,现在情况危急,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不久后,唐僖宗以高官厚禄许之,召李国昌和李克用回朝。
当时,李克用和老爸正在塞外吃沙子,整天风餐露宿,僖宗诏他们回去,还许以他们高官厚禄,他们自然是高兴坏了,立马南下协助唐军平叛。
长安那边,黄巢听说李克用回来了,自知打不过,便派人带着大批金银珠宝前去议和。
然而,黄巢高估了李克用的道德底线。
李克用见到使者后,收下了黄巢送来的金银珠宝。但使者刚走,他就撕毁了和约。
而由于李克用的加入,长安战场的局面从平分秋色,瞬间变成了黄巢被唐军吊打。
883年二月,黄巢的十五万大军被数万唐军和李克用的一万沙坨骑兵击败。
到了四月,黄巢无法再坚持,只好放火烧了长安的宫殿群后,弃城而逃。
在逃跑的路上,黄巢一面下令急行军,一面下令抛洒金银珠宝,延缓唐军的追击速度。
五月,黄巢退到蔡州(河南睢阳)。他见唐军没有追过来,便对蔡州发动进攻,并逼降了蔡州节度使秦宗权。
拿下蔡州后,黄巢又派孟楷进攻陈州。
但陈州守将赵犨(chōu)早有准备,孟楷攻了几次,不仅未能占到便宜,反而还被赵犨俘虏了。
听说孟楷兵败被俘,黄巢大怒,遂亲自带兵围攻陈州,并在陈州的北面设立行营,打算打持久战,誓死要拔掉这根钉子。
客观的说,如果黄巢这时候离开陈州,发挥他善于打游击战的特点,就凭唐朝与节度使的矛盾关系,他依然能如鱼得水。
但可惜,他没有选生路,偏偏就选了死路。
同年七月,禧宗任命朱温为宣武节度使,把今天的开封地区划给了他。
到任不久后,禧宗又加封朱温为东北面都招讨使,要他去解陈州之围。
朱温新官上任,当然不敢不去,随即就联合其他两路唐军,赶到陈州,与黄巢激战。
这一战,双方都拿不下对方。眼瞅着战争陷入僵局,朱温便向禧宗打报告,能不能把李克用调过来帮忙。
不久后,李克用亲率五万铁骑赶到陈州。
随着李克用的到来,局势又是瞬间逆转。
黄巢被李克用打败后,自知惹不起,便挑柿子捡软的捏,转头向北攻打汴州,决定抄了朱温的老巢。
朱温见老家不保,又向李克用求援。
李克用收到求援信,立马赶到汴州,以一波穷追猛打,把黄巢杀得只剩一千多人。
884年五月,黄巢在李克用的追击下,狼狈逃向山东。
原本李克用是想继续追击的,但奈何黄巢跑得太快,实在追不上,便只好放弃,打算返回汴州稍做休整后再出击。
李克用到了汴州后,朱温大摆宴席,感谢李克用的救命之恩。
但是,李克用不知道发什么疯,在宴席上居然指着朱温骂道:你算个什么东西?要不是你投降的早,老子这次连你也一并剿灭!
李克用骂完朱温,心里很痛快。
他环顾四周,看到朱温不敢顶嘴,一副唯唯诺诺模样,心里就更飘飘然了。
然后,他就做了一个很莫名其妙的决定:大军在城外扎营,自己则在城里休息,并且他还要在朱温的府里休息。
看到李克用的表演,朱温惊呆了。他自认是个土匪,但他是真没想到,李克用是土匪中的土匪。说话做事,从来不给人面子。难怪先前会被朝廷视为叛军。这种活阎罗,谁容得下他?
于是,朱温脑中瞬间涌出一股邪念——今晚做掉李克用!吞掉他的沙坨骑兵。
到了晚上,白天还唯唯诺诺的朱温,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他目露凶光,放火烧家,打算把李克用烧死。
当时,要不是天降大雨,扑灭了大火。加之李克用的卫队拼死杀开一条血路,护送李克用从城门用绳索坠城逃出,李克用肯定就挂了。
而因为这件事,朱温和李克用结了梁子。朱家和李家,前前后后斗了两代人。
可以说,晚唐的后二十年和五代十国的前二十年,整整四十年历史,都是这次“开封雨夜杀人事件”的后续。
到了六月,穷途末路的黄巢被下属刺杀,持续了九年时间的黄巢起义宣告落幕。
不过,李克用和朱温都无意关心这件事。
李克用那边,一面整军备战,一面连写了八封告状信,派人送到成都。打算只要唐僖宗点头同意,他就灭了朱温。
朱温那边,因为担心李克用报复,也在整军备战。
唐僖宗接到李克用的八封告状信后,找来大臣们商议,给个答复。大家伙开了个会,最后一致认为,李克用实在是太能打了,不能让他一家独大。至于朱温,虽然有错,但这次一定要保他。留着他牵制李克用。
当然,李克用受了这么大委屈,也得给他点甜头。
于是,这场讨论的结果就是不罚朱温,重赏李克用,不仅封其为陇西郡王,把麟州(陕西神木)、云州(山西大同)、蔚州(河北蔚县)等地都划给河东。还一并晋封李克用的弟弟李克修为昭义节度使。
眼见朝廷保朱温,李克用也不好说什么,只好作罢。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
李克用和朱温的问题刚解决,蔡州就又出了大事。
秦宗权在黄巢死后,完全忘了自己曾经也是唐朝的节度使。他见皇帝躲在成都,又见朱温暗算李克用也没有受惩罚,便认为天下大乱,正是开创属于自己基业的大好机遇。
于是,他就在蔡州登基称帝,国号沿用黄巢的大齐,表示自己是黄巢政权的传承者。
885年形势图
称帝之后,秦宗权派出六路大军,分别进犯淮南、江南、襄州、洛阳、汝州、汴州。在中原挑起了一场全面战争。
据史料记载,秦宗权称帝后,比黄巢还残忍嗜血。凡是秦宗权所到之处,百姓绝无存活的可能。因为老百姓都被他的部队捉了当作军队的口粮。
不久后,洛阳、汝州等地被秦宗权拿下,整个河南只有汴州的朱温、陈州的赵犨还在负隅顽抗。
朱温不投降,是因为他想自己做皇帝。不愿意屈居于人下。
赵犨不投降,是因为他想做大唐的忠臣。
由于禧宗无法组织兵力平叛,朱温和赵犨也就只好合作,结为姻亲关系,两家共同遏制秦宗权的吞并步伐。
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朱温和赵犨与秦宗权打得热火朝天,双方的损失都很惨。
到了887年二月,秦宗权失去耐心,便将主力集结在汴州城下,决定一战定乾坤。
朱温那边,见秦宗权找自己玩命,便派人到山东搬救兵。
等到大战开始时,一支万余人的骑兵队伍攻入战场,将秦宗权的军队冲散。
秦宗权见情况不妙,赶紧下令撤退。
保住了汴州后,朱温趁秦宗权元气大伤,四处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势力。
如果这是黄巢起义前,朱温的行为肯定会遭到朝廷的猜忌,会被其他节度使群殴。
可现如今,朱温打着镇压叛军的幌子,他的招兵买马,也变成为了国尽忠的正常行为。
这里可能有人会好奇,朱温和秦宗权打了两三年,朝廷那边在干什么?李克用不是一直想报汴州之仇吗?他怎么没有趁虚而入?
当时朝廷那边,情况更乱。
唐僖宗在成都期间,田令孜组建了一支五万多人的神策军。
这么多军队,要拿钱粮养活,可是因为长年战乱,国库空虚,朝廷没钱粮养这些人。
没钱怎么办?总不能把军队解散吧。如果解散了军队,谁来保护僖宗和朝廷的安全?
于是,田令孜就只能想办法搞钱。
怎么搞钱呢?田令孜把目光投向了河中的两座盐池。
这两座盐池,原本是朝廷的财产。河中军叛乱时,为了拉拢河中叛军,禧宗便把盐池的所有权让给了王重荣。而王重荣每年则只需要向朝廷象征性地缴纳三千车盐。
盐这个东西,我们知道,在古代是硬通货。
掌握了盐池,自然就有经济收入了。
于是,田令孜便以唐僖宗地的名义,要求王重荣让出两座盐池。
王重荣本来就不是什么善类,他当年能举兵叛乱,现在当然也可以。
于是,他就拒绝朝廷的诏令,拒不交出盐池所有权。
田令孜见王重荣违抗圣命,便又以禧宗名义将王重荣调到福建担任泰宁节度使。
对于田令孜的这招釜底抽薪,王重荣当然也是不会配合的。
于是,在谈不拢的情况下,田令孜控制的神策军便与王重荣的河中军打了起来。
为了确保胜利,田令孜还以朝廷名义,调静难节度使朱玫(陕西彬县)和凤翔节度使李昌符助战,打算灭了王重荣。
按道理来说,这仗本来没什么悬念。双方兵力悬殊。可是,由于朱玫和李昌符与朱温的关系很好。而朱温又与李克用有仇。
因而在战争开打前,李克用在王重荣的一通忽悠下,就带兵到了河中。
见李克用跑来凑热闹,禧宗下旨,要求李克用回河东。但李克用拒绝接受圣旨,坚持要保王重荣。
后来,双方开打。在李克用的打击下,田令孜的神策军被打得丢盔弃甲,朱玫和李昌符也被打得连夜逃回了驻地。
晚唐混战初期的李克用就是这么牛,只要他站哪边,哪边就一定能赢。
李克用打败了田令孜、朱玫和李昌符后,拒不罢兵,指挥部队向长安进发,表示一定要砍了田令孜才罢休。
田令孜不甘心坐以待毙。便挟持唐僖宗逃出了长安。此时距离禧宗从成都回到长安,才九个月时间。
不久后,李克用攻陷长安,朱玫和李昌符见李克用兵强马壮,随即横跳,转投到了李克用的门下,支持李克用杀田令孜。
田令孜见状,大惊失色,又急忙挟持禧宗跑到了汉中,准备再次逃往四川,投奔了自已的哥哥西川节度使陈敬瑄。(田令孜原本姓陈,入宫被姓田太监收养,才改姓田)
但是,禧宗跑到汉中后,他就不愿意跑了。
为什么不愿意呢?原因很简单,他受够了。
在禧宗看来,既然自己只是傀儡,落到宦官手上,是宦官的傀儡。落到军阀手上,是军阀的傀儡。那还不如留在汉中算了,至少汉中离长安近,以后死了还能归葬长安,与列祖列宗埋葬在一起。
见禧宗死活不肯走,于是,田令孜就自任西川监军使,一个人跑到了成都。而神策军的指挥权,则交给了另一位太监杨复恭。
后来,听闻汉中的变故,李克用感觉事情闹大了。为了表明忠于唐朝的立场,他就撤出了长安。
等到李克用走后,朱玫觉得山中无老虎,自己可以称大王。然后,他就把襄王李煴立为了新君,遥尊唐僖宗为太上皇,改年号为建贞,自任左右神策军十使,独揽朝政大权。
这个事传到河东后,李克用勃然大怒:天下人都知道是他把僖宗赶出了长安,可他并没有做废黜皇帝的事。现在朱玫擅自拥立新皇帝,天下人自然会把朱玫在长安的勾当归咎于他。这样一来,他头上就被扣上一顶乱臣贼子的帽子了。然而实际上,他并没有从这次拥立新君的事件中拿到半点好处。
所以,李克用立刻上书唐僖宗,要求出兵讨伐朱玫。
唐僖宗得到李克用的支持,随即向天下发布檄文,宣布谁能砍了朱玫,就授予谁静难节度使的官职。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朱玫就被的手下大将王行瑜干掉了。
杀了朱玫后,王行瑜请求禧宗返回长安。
887年三月,在外逃亡了一年多的禧宗再一次率领群臣,准备返回长安。
但是,禧宗刚刚到凤翔,就被凤翔节度使李昌符给扣了。
李昌符,也是个脑子不好使的人。
朱玫废立皇帝,刚刚被杀。他现在又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不是找死吗?
所以没过多久,他就被神策军大将李茂贞给灭了。
李昌符被杀后,禧宗任命李茂贞为新任凤翔节度使。在禧宗看来,李茂贞是忠臣。
可他哪里知道,李茂贞也是一个二五仔,后来为唐朝的灭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这是后话了。
888年三月,回到长安的禧宗因为身体染上了重疾,没多久就驾崩了。
禧宗死后,杨复恭拥立他的七弟李晔继位,这便是唐昭宗。
唐昭宗这个人,是读圣贤书长大的,从小就志气很大,立志要当唐朝中兴之主。所以在继位不久后,他就把矛头对准了割据蜀地的田令孜和陈敬瑄。想着拿下四川,扩张朝廷的势力。然后实行以蜀地和关中为根本,实行全国范围的削藩。
于是,剿灭陈敬瑄、田令孜,就被昭宗提上了日程。
后来,为了武力解决田令孜,昭宗一口气调集了十万神策军入川。
可是,昭宗高估了神策军的战斗力,同时也低估了战争导致的巨额军费开支。
战争打了几个月后,由于无力承担军费,昭宗只好下令罢兵休战。
后来,虽然陈敬瑄、田令孜被原神策军大将王建击败,但唐廷也未能控制蜀地。因为神策军撤走后,王建派人切断了蜀道,然后自己关起门来做了蜀地之主。
就在昭宗从蜀地罢兵的同时,朱温解决了秦宗权。
除掉大敌后,朱温与云中防御使赫连铎、卢龙节度使李匡威一起上表,希望昭宗能以朝廷名义,讨伐李克用。
昭宗本来就想敲山震虎,借收拾李克用强化自己的皇帝威严。
于是便也没多想,就调集几万神策军,并召集李茂贞等七八个节度使,对李克用宣战。
在昭宗看来,李克用是很厉害,但这次大家一起平推过去,难道还打不过他李克用?
然而,昭宗还是太年轻了。
自安史之乱后,藩镇向来就不听招呼。皇帝利用藩镇打藩镇,向来就不靠谱。
藩镇的骄兵悍将,个个都是老滑头。擅长磨洋工,精通如何多拿钱,少干事。
这些老滑头们怎么可能真的出力呢?
所以,昭宗的操作其实是在作死。
战争开打后,除了与李克用有仇的朱温还稍微出了点力外,其他诸如李茂贞之流,都是有便宜就占,情况不妙就马上开溜的货色。
打到最后,藩镇的军队都跑没影了。只剩下昭宗的神策军独自迎战。而面对神策军,李克用一个反推就吊打了,给年轻气盛的昭宗好好上了一堂军教课。
听闻前线惨败,昭宗慌了。
迫于现实,他只好向李克用认怂。
事后,见削藩困难的昭宗,又把修理对象瞄准了宦官杨复恭。打算除掉杨复恭,收回神策军的指挥权。
昭宗此举,让杨复恭觉得莫名其妙,也极为愤怒。
在杨复恭看来,当初杂家拥立你继位,结果你翻脸不认人。欺人太甚。
后来,杨复恭在一怒之下,就跑到自己干儿子的地盘上,与昭宗翻脸。
昭宗一看,好啊,就怕你杨复恭不翻脸。现在你敢公然叫板,我正好有理由出兵。
之后,昭宗重复了先前打李克用的套路,召集王建、李茂贞等节度使攻打杨复恭。
然而,昭宗这次又是鸡飞蛋打,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后啥好处也没捞着。
因为杨复恭的实力偏弱,不扛揍。
王建、李茂贞之流,见有便宜可占,就纷纷出兵,很卖力的揍杨复恭。
等到杨复恭被揍趴下后,他的地盘和财产就被参战的节度使们瓜分了。
昭宗那边,见杨复恭挨揍,起初很高兴。但后来见情况不对,节度使们怎么在瓜分杨复恭的地盘和兵马啊?这是朝廷的财产啊!
他急忙下诏阻止,然而节度使们根本不听他的命令。
最后,王建、李茂贞等节度使通过瓜分杨复恭的财产,都发了财。至于唐昭宗,除了捞个敢于终结大宦官干政的好名声外,什么实际好处也没捞到。
而经过这一通折腾过后,昭宗的折腾本钱更少了。地盘基本损失殆尽,实力之弱,别说是招惹李克用,就连李茂贞这种小军阀都惹不起。
比如有一次,李茂贞就写信嘲笑昭宗。
昭宗见李茂贞敢嘲笑自己,勃然暴怒,找来宰相杜让能,商议惩罚李茂贞。
杜让能见昭宗又要瞎折腾,马上劝诫,能不能不要再胡闹了?你现在自己是啥条件,难道你不清楚吗?
但是昭宗不听,非要出兵打李茂贞。
结果,硕果仅存的几万唐朝神策军,被李茂贞一通暴揍后,十不存一。
事后,昭宗只得再次认怂,哭着罢免了杜让能的职务,还杀了几个太监。
这一幕,像极了他当初给李克用认怂的模样。
然而,李茂贞并不好忽悠。他出兵长安,逼迫昭宗杀了杜让能。
昭宗无奈,只好杀了杜让能。
可怜的杜让能,原本不支持出兵。昭宗自己要胡闹,他阻拦无效,最后只能是为昭宗的任性当了替死鬼。
这件事后,昭宗的皇帝威严跌倒了谷底,可谓是傀儡之相尽显。随便一个节度使都能欺负他。
比如后来王行瑜就曾给昭宗下通牒,要求昭宗封他为尚书令。
当时的宰相韦昭度不同意。王行瑜居然联合李茂贞等人,攻打长安,杀了韦昭度,并试图废黜昭宗。
想当年,王行瑜不过是朱玫的部将。现在居然也能欺负皇帝了。这让李克用这个大佬级别的军阀很不爽。
于是,李克用就以勤王为借口,出兵荡平了王行瑜。然后,把矛头对准李茂贞。威胁李茂贞交出昭宗。
李茂贞见李克用兵强马壮,连忙认怂,把昭宗交给李克用,然后溜回了凤翔。
896年形势图
过了一段时间,李克用派人跟昭宗通气,表示只要昭宗说句话,他就去灭了李茂贞。
这本来是昭宗一雪前耻的机遇。
但昭宗认为,藩镇都是一丘之貉,如果李茂贞被灭,李克用会更强大,所以他就谢绝了李克用。
见昭宗是这个态度,李克用也不好再赖在长安不走,只得撤兵。
送走李克用后,昭宗折腾之心不死。为了防备李茂贞,他再次招兵买马。
李茂贞见昭宗招兵买马,猜到皇帝是为了对付自己。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宗旨,他趁昭宗还没训练好部队就攻打长安。
这一战,李茂贞大败神策军,包围长安。
听闻前线大败,昭宗没有选择,这次杀谁都糊弄不过去了。
无奈之下,他只好带着心腹和神策军跑去山西投靠李克用。
可是,昭宗刚走到华州(陕西渭南),就被当地的节度使韩建给软禁了。
在被软禁期间,昭宗依旧不安分,这让韩建很是恼火。一怒之下,韩建先是遣散了昭宗身边的两万神策军,后又制造血案,残忍屠杀了十一位李唐皇室成员。
这两场变故,让昭宗彻底沦为光杆司令。
不过,就在昭宗被韩建软禁期间,关东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剧变。
李克用则因为属下刘仁恭的背刺,损失了五万精兵,实力大损。
朱温则在吞并了两个义兄朱瑾和朱瑄(为了剿灭秦宗权而结拜的义兄弟)的地盘后,实力大涨。
这一此消彼长,让朱温和李克用的实力对比发生倒转,朱温成了关东的头号军阀,李克用则无力再与其争锋。
眼见关东无人再敢跟自己叫板,朱温便举兵西进,拿下唐朝的东都洛阳,威胁关中。
洛阳离华州很近,急行军几天就能到。韩建见情况不妙,便主动放唐昭宗回了长安。
但回到长安后没多久,昭宗因为想收回太监的兵权,还想把太监集团彻底铲除。得罪了整个宦官集团。因而,他便又被团结一心的太监们给软禁了。
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唐朝的宦官是一个大群体。
大群体,自然就会分成几个派系。
而有派系,自然就可以分化击破。
也就是说,一两个太监,并不难对付。皇帝只要能离间太监,拉一派,打一派,可以很轻松的就搞死个别大宦官。
这在唐朝中后期很常见,皇帝只要能掌握好分寸,可以把太监玩弄于鼓掌。
但是,如果皇帝对所有太监开刀,想一次性把宦官一锅端了,那就困难了。
昭宗被韩建放回长安后,想一锅把太监集团端了。这让宦官感到人人自危,历史上第一次团结了起来。
而太监又掌握着神策军的指挥权,所以昭宗自然就被太监给软禁了。
怎么说呢,唐昭宗这个人,志向很大,但能力不匹配志向。经常做出超出他能力范围之外的举措。
软禁昭宗后,几个太监首领开了个小会,一致决定与李茂贞、韩建合作,废黜昭宗,并扶太子登基。
不过,由于太监做事不周密,废黜昭宗的消息被文官听到,而文官们找到朱温,邀请朱温进京勤王。
于是,原本很简单的事,一下就复杂了。
长安城内,听说朱温要来。太监控制的神策军发生兵变,以孙德昭、周承诲、董彦弼为代表的将领,杀了几个太监头子,迎昭宗复位。想以此讨好朱温。
事后,文官建议昭宗,应趁热打铁,继续实行诛灭太监集团计划,把军权夺回来。
但估计是被吓怕了的缘故,昭宗这次没有听取文官建议,而是继续让太监掌兵权。
文官见昭宗居然偏袒太监,一下子都就不乐意了。便又派代表去洛阳请朱温进京。
当时,朱温正意欲染指关中,扩充势力,便直接答应了。
不久后,朱温的军队抵达华州,韩建知道打不过,直接举起投降。
李茂贞知道朱温到了关中,担心昭宗被朱温抢走,便抢先一步,将昭宗劫持到凤翔。
但朱温远道而来,怎么可能因为昭宗不在长安就退兵呢?
进占长安后,朱温立马又向西,把凤翔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一战,李茂贞被朱温打得元气大伤,军队死伤惨重不说,地盘上的老百姓也被朱温的军队洗劫得十室九空。
眼瞅自己辛苦攒下的基业要被掏空,李茂贞立马认怂,诛杀了二十多个宦官,并把昭宗送给了朱温。
刚好这时候,李克用联合几个军阀正要报复朱温。所以,朱温也就放了李茂贞一马,只带着昭宗返回了长安。
昭宗见到朱温后,感动得要流泪满面,颇似当年汉献帝见到曹操时的景象。为了报答朱温的救驾之功,他册封朱温为梁王,兼诸道兵马元帅,后来还赐予了朱温“回天再造竭忠守正功臣”的荣誉称号。
一时之间,朱温就从一个地方军阀,晋升为操控中央的权臣。
回到长安不久后,朱温把宫里剩下的几百名太监全部斩杀。同时,他还派自己的侄子朱友伦在长安留守,监视昭宗及一干大臣。
朱友伦留守长安期间,与昭宗和文武百官的关系处理得不错。
但没过几个月,朱友伦在长安打马球时,突然从马上跌落,摔死了。朱温怀疑朱友伦是被朝中歹人害死的。
于是,他就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并放了一把火,将长安城烧成了灰烬。
昭宗被挟持到洛阳后,直接被软禁,除了他身边两百多个近侍外,任何人都见不到他。
过了一段时间,朱温担心这些近侍有一天会成为祸害,便偷偷把这些人全勒死了,换上了自已精心挑选,大小相似的两百多人。
对此,昭宗一开始还没有发现,直到过了几天才发现皇宫的近侍居然全被换了,而他还蒙在鼓里。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大呼不妙。
从此,那个曾经意气风发、神气雄俊的唐昭宗李晔,变得心灰意冷,终日借酒消愁,以泪洗面。随时等着被朱温干掉。
眼见朱温控制了皇帝,不服气的李克用还想努把力。他和当时剩下还没臣服于朱温权势的王建和李茂贞等节度使结成了联盟,一致要求朱温释放皇帝。但朱温根本不搭理李克用,表示你李克用不服,就派兵过来打我啊!
不过,朱温转念一想,他觉得昭宗依然是个威胁。万一昭宗趁着李克用等人挑事的时候在洛阳搞小动作怎么办?
想通了的朱温,当机立断,派人干掉了昭宗和一票大臣,制造了著名的“白马驿之祸”。
后来,朱温另立昭宗的第九子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帝。
自此,唐朝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唐哀帝虽仍在位,但唐朝实际上已是名存实亡。
905年,见昭宗被杀,李克用病急乱投医的找到契丹国主耶律阿保机,他与耶律阿保机结拜为兄弟,约定先灭刘仁恭,再灭朱温。
结盟之后,李克用非常开心,他觉得自己的沙陀铁骑加上契丹骑兵,天下无敌。朱温洗好脖子等死吧。
可让李克用没想到的是,耶律阿保机刚和他结盟,转身就跟朱温勾搭上了。这个变故把李克用气的要死,大骂契丹人言而无信,大骂耶律阿保机不是个东西。
907年,朱温正式篡唐登基,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彻底灭亡。死的透心凉。
得知这一消息后,李克用大哭不止,哀叹自己无能,没能挽救大唐,对不起先帝。
转到来年,李克用先是一病不起,后来病情恶化。眼瞅着就不行了。
临咽气之前,他找来儿子李存勖说:这三根箭给你,每根代表我的一个敌人。一是朱温那个混蛋,二是刘仁恭那个混蛋,三是耶律阿保机那个混蛋。这三个混蛋都与我们有着血海深仇。我是不行了,你可一定要帮我把仇报了!
李存勖痛哭不已,埋葬了李克用后,从此担负起了同朱温对抗的重任。
而历史的进程,也就此翻篇,从晚唐进入到了五代十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