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远流长的中国书画历史 传承中华艺术瑰宝的独特魅力
大家好,女性眉毛变迁史图「变迁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利维坦按:中国古人将眉毛称为“七情之虹”,因为它表现出不同的情态,并使脸更加具有立体感。古人眼中的眉毛形态变化很多,如秦朝时流行“蛾眉”,汉代崇尚“八字眉”,唐代以柳眉和月眉最受青睐,明清则以纤细弯曲的眉为主等等。以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簪花仕女图》为例(虽然创作年代存在争议),其中仕女的眉型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簪花仕女图》局部
文/JR Thorpe
译/杨睿
校对/石炜
原文/www.bustle.com/articles/125864-what-the-ideal-eyebrows-in-ancient-history-looked-like
最近,眉毛的流行趋势又变了——从21世纪初修得过分整洁的眉毛变成了英国超模卡拉·迪瓦伊(Cara Delevingne,2012、13年的维密天使,后来转型作了演员,曾出演《纸镇》)一样的眉毛,更加浓密、有个人特色。但在古代历史中,眉毛的变化要比这多得多,远不止是粗细的问题:有黛眉,有画眉,也有把眉毛剃光的;有在葬礼上剃眉的,也有用胶水粘假眉毛的——天知道还有多少种变化。甚至还有过很多和眉毛有关的谣传:在18世纪初的英法两国,时尚的女性会用鼠皮制成假眉毛,用胶水贴到脸上。这种说法在历史上传播甚广,虽然英国国家图书馆并不把它当真。总之,毫不起眼的小小眉毛在数千年的人类历史中占了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有关眉毛的谣传:18世纪初的英法两国,时尚的女性会用鼠皮制成假眉毛,用胶水贴到脸上
人们通常有种谬见,认为古代文明就是古人一成不变地以某种方式行事。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已经形成了流行趋势稍纵即逝的概念:某种东西一旦开始在大范围内流行起来,它实际上就已经过时了——流行即过时(Trends aren"t new)。这一点同样也适用于眉毛。在现代,眉毛的流行趋势从20、30年代好莱坞式的浓眉(通常是为了让她们更上镜)到40、50、60年代更加自然、弧度更鲜明的眉毛;到80年代,又开始流行像波姬·小丝(美国著名演员)那样的野生粗眉。而这些,仅仅是眉毛在不到100年时间里的变化史。在一些古代文明中,同样的眉毛变化史也曾上演。
如果你坐时光机穿越到了以下的五种文明,想要跟上那里的流行趋势,我们可以给你一些参考;但就算你勉力一试,这些流行趋势也可能会在改朝换代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古埃及:关于“眼影粉”的一切
很多人都知道古埃及人的“眼影粉”有效地抑制了眼部感染,具有药用价值(眼影粉,英文为kohl,被埃及人称为mesdemet,涂在眼部有除菌、防晒的作用)。但是古埃及也很流行用眼影粉来画眉毛。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这么干(译者注:美国有名的百货公司Kohl’s就是由科尔家族创立的,现在该公司和其他美妆公司生产的眼影笔、眼影膏的名字中都会用到kohl这个词)。
还有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被重复提起很多次,但它的来源并不可靠: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描写了很多关于古埃及人的事情。他说,如果古埃及人家里的猫死了,家里每个人都要在猫的葬礼上剃眉毛。不过,这也可能是希罗多德虚构的。他的确有在真实性上花功夫,但你得知道,他也曾言辞凿凿地断言欧洲有狮身鹰首兽(希腊神话中的一种动物)。如此看来,我们对他有关葬礼上剃眉的说法也要有所保留了。
古代中国:“著名的蛾眉”&黛眉
唐代绢本工笔 《弈棋仕女图》
谈“中国古代最流行的眉形”,就和谈“美国最流行的牛仔裤”一样,是件登天的难事。它实在是有太多的变化了!其中有些趋势简直令人瞠目结舌。在《何为美人》(The Search For The Beautiful Woman)一书中,张兢表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的人经常在喜好细长眉和短粗眉之间摇摆不定。人们会照着当时流行的趋势,把自己的眉毛画成那个样子(译者注:《何为美人》一书原为日语书——《美女とは何か》,是留学日本的中国人用日语写的)。
唐朝历代女性画眉样式的变化
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鼓励女子画青黛眉,黛是一种有光泽的青黑色的颜料。当时流行的似乎是一种源于波斯的螺子黛,贵得让人望而却步。而在齐梁时代则流行另一种眉毛:蛾眉(也作娥眉),一种细长而弯的眉形,眉尾像蚕蛾细长的触须。当时还有诗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译者注:The thronging ladies were jealous of my moth-like eyebrows,此句应为屈原《离骚》中的一句,但屈原为战国人(公元前340-278年),与文中所说的齐梁时代时间相差太大,应为作者笔误】。偶尔过个十来年,宫女们可能又慢慢厌倦了早起画蛾眉,重新流行起又短又粗的眉毛。
古代波斯:“绞面法”修眉
对于古代波斯人来说,眉毛是美人之精华所在。曾有诗人着墨描绘过理想状态下的绝世美人,她不仅要“颊染石榴色,眼如杏仁果”,还要“唇似珊瑚红,眉如月牙弯”。事实上,用绞线去除脸上的细毛,修整眉毛,其实是古代波斯女性成年的标志。一旦女子说了亲,要嫁人了,老一辈人就会给她绞面(又称挽面、开脸),绞掉她的眉毛,昭示她成人了。
但到了18世纪初的卡扎尔王朝(Qajar dynasty),眉毛的流行趋势又发生了有趣的转变。哈佛大学的阿富萨莱·纳玛巴迪(Afsaneh Najmabadi)指出:男性和女性对于美的理想型越来越接近,这也意味着有更多年轻的还没长胡子的男性和眉毛浓密、嘴唇上方长了“小胡子”的女性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们甚至认为,卡扎尔王朝才是连头眉流行的起点,至少要比墨西哥画家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的连头眉出现得要早。
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的连头眉
古希腊:若连若离的一字眉
理想眉形的问题在古希腊的男女之间一直备受争议。当时的男性认为,理想的女性应该是“纯天然的”;有很多男性作家都恳求女性不要使用化妆品,也不要画眉,但女性都对这些说法置若罔闻,自顾自地梳妆画眉。培里克琼(Perictione)曾说,“完美的”女人不会“描眉毛,刷睫毛”。但很明显,当时很多女性都达不到他所谓“完美”的预期。维多利亚·雪洛(Victoria Sherrow)写过一本《毛发百科》(Encyclopedia Of Hair),这本书的影响很大。她在书中提到,锑可以让你的双眉更加引人注目。如果你着急赶时间,烟垢也能凑合。作家奥维德(Ovid)和彼得罗纽斯(Petronius)都曾戏谑地提到:你可以“从盒子里拿出”一副假眉毛,用胶水粘到脸上。
还有一种说法四下流传:希腊人喜欢长着连头眉的女子。从希腊的文献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他们的品味的确十分与众不同。彼得罗纽斯口中“完美的女人”应该有“几乎要连在一起”的眉毛;而作家阿那克里翁(Anacreon)的情妇则有一对“要分不分,要连不连”的眉毛。理想的眉形似乎就介于这两者之间:既没有完全分开,又没有变成连头眉,若连若离。
古代日本:发际线下重画眉
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流行把所有的眉毛剃掉之后重新画。中国古代也曾流行过这种做法。这种相当“时尚”的妆容是把眉毛画在额头的高处,靠近发际线的地方。但剃光眉毛后还有另一种全新的画法:当时的“时尚达人”并不会画出真正意义上的眉毛,他们会把眉毛画成两个对称的椭圆形,大小和拇指印差不多。这种椭圆状的眉毛被称为麻吕。有没有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气息?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合作联系:微信号 thegoatj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