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杜甫唐代文学家「李白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⒈杜甫,字子美,祖籍襄阳,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立功立言”为家风的官僚家庭。
⒉半生偃蹇,晚景凄凉,老病漂泊。
(一)面对现实、讽诵时事
及时反映重大政治事件和社会问题,表达鲜明态度,如《兵车行》《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纪行、咏怀。熔于一炉的五言长诗,杜甫七年旅食京华、政治生活体验的总结。
通过作者个人的身世遭遇、路途见闻,抒发了往昔的报负、当前的感叹和对将来的忧虑。
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情怀,真实反映了唐王朝安史之乱前夕尖锐的阶级对立和危机四伏的政治形势。
贯穿全诗的主线:“窃比稷与契”和“穷年忧黎元”的思想,这是杜甫一生的主导思想。
全诗结构:第1段的咏怀为主体统摄全诗,第2、3段的展开来具体充实。
(二)热爱生活,描写日常
一面注视着生活的阴暗面,毫不粉饰地揭示出来。一面又最善于发现生活中光明美好的善良的事物,用饱蘸热情的笔将它们描绘下来。
浓郁的生活气息。
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大自然,在诗人笔下充满了蓬勃的生趣。
三、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一)众体兼长
杜甫在继承前代文学遗产和博采古今作家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并且众体兼长。
杜甫的诗歌兼备各类风格,在艺术上善于博采众长,杜甫不仅能熟练地运用各种诗体进行创作,而且经过他的实践和探索,各种诗体也都有了长足发展。
如《兵车行》《丽人行》《哀江头》《秋兴八首》《醉时歌》《丹青引》《戏为六绝句》《漫兴九首》
(二)律诗的开拓与卓越造诣
⒈在题材上:不仅在声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还使用七律表现现实重大题材,且较多抒情与议论,大大拓展了律诗的表现空间。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咏怀古迹》《蜀相》《登楼》等,均以时事为对象,重点表现自己的政治感受与见解。
⒉用多首律诗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抒写:这种以组织形式表现一些较难表现、较宽泛内容的做法,为杜甫所独擅。
如《秦州杂诗二十首》《诸将五首》《秋兴八首》,而《洞房》《宿昔》《能画》《斗鸡》《历历》《洛阳》《骊山》《提封》虽未标出总题,但就内容言,实是组诗。
⒊从诗境创作和艺术技巧两方面推动了唐代律诗的成熟
⑴杜甫律诗曲尽其变,合律而不受声律束缚,对仗工整而不觉其迹,从而营构出了浑然一体的诗境。
如《登高》
⑵对诗律采取从严谨中求变化的态度。追求“晚节渐于诗律细”“老去诗篇浑漫与”。
①“诗律细”不仅在于声律的精心安排,也在于从严谨中求变化,变幻莫测而不离规矩。
②“浑漫与”强调诗律之精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自然天成的。
⑶炼字炼句上的成功。
杜甫炼字,常着重于表现神情韵味。
杜甫善于用动词使诗句活起来,用副词使诗疏畅而富于转折,用颜色字以强化某种情感色彩,用叠字以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以使诗的声调更加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来更加亲切。
(三)古体诗的开拓与创新
⒈杜甫五七言古诗能牢笼千人而又别开生面,他的乐府诗摆脱六朝以来陈陈相因的俗套。
如《兵车行》《悲青坂》“三吏”“三别”等,根据内容需要自拟新题而无复依傍,为乐府诗的发展开辟新路。而《石壕吏》《无家别》《新安吏》等。写法灵活多变,表现方法具不相同。
⒉善于通过典型事例来反映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对现实进行高度的艺术概括。
如《羌村三首》《北征》
⒊杜甫的古体诗还善于揭示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如《新婚别》
⒋杜甫的古体诗十分重视诗歌的形象性,并常把自己的主观爱憎融注其中。
如《石壕吏》
(四)沉郁顿挫的风格
⒈“沉郁”主要是指感情深沉苍凉,意境开阔壮大;“顿挫”指语言刚健,音调铿锵和章法多变。
沉郁顿挫主要概括了杜诗在思想内容方面忧愤深广、表达上波澜曲折的特点。
⒉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便把这个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
四、创作特点
(一)萧散自然
例如在成都居住的两年内,家小团聚、生活无忧,诗作多呈现出萧散自然的意趣。
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去郭轩楹敞”、《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四娘家花满蹊”,境界明秀、情趣闲适,景物描写细腻。
(二)杜诗的感情
⒈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⒉对亲人、友人的关爱
如《月夜》《月夜忆舍弟》《梦李白》等
⒊哀民生之多艰,心系天下苍生
如“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⒋晚年深沉而又悲慨的情怀
如《秋兴》八首
(三)杜诗的具体表现手法
一是对现实生活作典型艺术概括;
二是寓主观于客观;
三是擅长细节描写;
四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艺术。
【杜诗的具体表现手法——“语不惊人死不休”】
主要通过对话、高度个性化、和俗语的运用三种手段来实现。
如“三吏”“三别”等诗,并非广泛描述社会现实,而是抽取最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进行表现。在整个事件的描述中,杜甫尽量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冷静地描述事件发生的经过,鲜少直接表明自己的态度。
如《石壕吏》,全诗从头至尾,我们看不到杜甫的态度,诗尾“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与老翁别”这个不经意细节揭示了老妪已经被带走“急应河阳役”的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