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作品:新的审美 现代与传统经典的碰撞—中国青瓷全新的呈献
大家好,当代美术现象「20世纪40年代」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人,人们如何看待人体艺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曾组织过一份民意调查,现将有关结论共享一下:
1989年2月底落幕的《油画人体艺术大展》在上海的观众为18万,低于北京的22万的观众数。
在上海美术馆为期3天的随机抽样调查中,共回收有效问卷1610份。对展出的作品普遍评价不高,54.7%的人认为“技巧还可以,意境一般”;21.9%的人认为“两者均平平”;只有12.7%的人认为“技巧和意境都是一流的”。
对画展的总评价普遍较高。53%的人认为画展“体现了主办者对封建意识的挑战”;52.5%的人认为它“有助于去掉虚伪,增加真诚”;“说明社会容忍度增强了”的占36.3%;认为“体现了政府的开明”的占34.7%;只有0.7%的人批评画展是“引得人胡思乱想,社会效果不好”;8.3%的人认为“主办者借观众的猎奇心理赚钱”,但同时也肯定了它的积极意义。这说明画展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它的艺术价值。在这个问题上,北京的调查结果和上海的基本一致。
对人体模特,69.1%的人认为是“一种正当的职业”,30.2%的人说她们“为艺术做了一定牺牲”;对北京发生的模特风波,52.2%的人回答“舆论应谴责那些说三道四的人”,35.2%的人认为“模特既然是自愿干的,就不该怕”。
批评画家画得太像的有7.3%。对艺术中的美与“性”的关系,69.1%的人认为“人体之所以被认为是美,正因为它和性相关,但是一种升华”,27.9%的人表示自己欣赏人体画时不含有欣赏“性”的成分。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人喜欢阳刚强健的男性和柔美优雅的女性形象,喜欢写实或表现作品的分别为64.8%和21.7%,喜欢抽象的仅占4.6%。这说明在人的心理深层仍基本保留着对传统美的追求。
从被调查者的结构看,绝大部分是城市居民中的中青年,文化层次较高,其中80.7%的人常看画展、影展,83.3%的人近年来读过一些与性有关的医学、哲学、社会学书籍。
这次调查共发放3600份问卷,回收率为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