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带来的《“市场”淄博陶瓷需要“全球定位”》。
未来充满希望,但未来并不清晰,这或许是对淄博陶瓷发展前景最模糊而又最真实的判断。
经过几十年的轮回,中国陶瓷这一最早进入国际市场、最大程度遭受国际市场冲击的产业,又一次走到了起跳的边缘。跳过去,会进入一个广阔高远的发展空间;跳不过去,或许又要沉入低端局促的生存洼地。
起跳之前,为什么不先来一次“全球定位”?
危机之后繁荣恐难持久
经济危机并不是对所有的“中国制造”都是灾难,至少日用陶瓷行业算得上是“化危为机”。
对于中国日用陶瓷产业来说,是危机已经彻底过去,还是偶然出现机遇?危中寻机,固然可贵;但在品味当前美好时光的同时,我们是不是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淄博陶瓷产区的调查数字表明,2008年下半年开始,贯穿于整个2009年,特别是今年第一季度,日用陶瓷出口额都在强劲增长。调查发现,至少有一半以上的日用陶瓷企业对未来3年的出口增长表示乐观,这不仅表现在量上,而且表现在企业最为看重的利润上。多家企业表示,多年以来日用陶瓷出口价格过低的局面,去年以来得到扭转,今年一季度价格同比约计增长15%以上。15%意味着什么,陶瓷厂家当然最清楚。这也成为日用陶瓷行业整体乐观的最重要依据。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日用陶瓷出口份额中几乎全部是低档产品没有改变,出口渠道依靠国外贸易商转手居多,以贴牌面目实现出口的占了绝大多数。国内某产区的一家号称全国很著名的陶瓷企业,在宣传中就以为英国陶瓷企业贴牌生产而自豪。
对市场的认识也在陶瓷企业中急剧分化。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蒂花开,同步高歌猛进的时候,对于陶瓷企业来说却是寒暑分明,分化严重。据对国内几个重点陶瓷产区的调查情况看,有的原先出口额遥遥领先的企业,现在出口量微乎其微,内销形势却十分喜人;有的原先只做内销的企业,却乘势跟进,一举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转为以出口外销为主。
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日用陶瓷在国际市场上的位置并没有根本性改变,相反,在行业整体性回暖的前提下,企业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态度却在发生分化,而这种分化正是对行业全球定位不清的表现。
价格和出口量回升从何而来
价格和出口量回升从何而来?这要从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以及中国陶瓷产业内在变化谈起。
据2009年底的统计数字,我国已成为世界陶瓷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中生产的日用陶瓷已占全世界的70%左右,陈设艺术陶瓷占全球65%,建筑陶瓷也已经占世界总产量的1/2。其实上推几十年,还是这样一个比例数字,甚至更高。
从淄博和唐山两个主要陶瓷产区看,日用陶瓷这几年的产量实际上是下降的,唯有建筑陶瓷受房地产市场的拉动呈急速上升态势。日用陶瓷下降时期准确说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以国有集体陶瓷企业全面亏损甚至破产倒闭为标志,中国日用陶瓷进入低潮,在国际市场低价竞争的模式走向终结。在1990年前后,曾经有一家企业接了一笔高达亿元的订单,订单完成之后,这家企业几乎分文不赚。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这家企业能接到订单显示了极强的竞争力,但接到订单不赚钱,结局可想而知。
本轮经济危机到来之时,也正是中国日用陶瓷经历体制性灾难过后重新整合新生的时候。从全国几个重点陶瓷产区比如淄博、景德镇、唐山看,几乎所有国有集体企业都经历了破产重组,转变分裂为民营企业。曾经号称亚洲最大日用陶瓷企业的博山陶瓷厂,辉煌时职工达上万名,1997年前后陷入困境后再也没有恢复过来,直至解体为众多小规模的个体民营企业。这些新的陶瓷企业依靠顽强的生命力在市场扎下了根,在经济危机到来时,反而能够生存下来,并且伴随中国日用陶瓷产能的极剧缩小,获得了较为宽松的市场空间。
出口重新活跃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工艺装备水平和工人素质的提高。在陶瓷产业经历大落大起的时候,工艺装备水平和工人素质却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新一批经营者开始认真思索陶瓷产业的规律。2006年陶瓷企业改制整合完成后,许多企业引进了先进的陶瓷生产设备。同时,由于环保政策更加严厉,多数陶瓷企业完成了煤改汽工程。受陶瓷市场竞争的影响,工人素质相比前些年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堪称出口重新活跃的因素,但绝不是决定性因素。
可以肯定,是市场供求最终决定了经济危机后中国日用陶瓷的反弹,是不是市场就此彻底打开,从此步入了长时期的上升通道,实在难以乐观。今年第二季度日用陶瓷出口价格走低、出口量放缓,这是市场在提醒我们,靠市场拉动只能轻松一时,如果市场结构、市场通道、产品层次、产品品牌这些重要环节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总有一天还会被市场打回原形。
“全球定位”定在何处
“全球定位”一词并不是什么新词,但对于中国日用陶瓷产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崭新命题。
经济全球化,如果从改革开放之初算起,30年来,中国经济汇入世界经济循环圈的努力和进程就是寻找一个全球最佳位置的过程。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正在加速,显然还很漫长,但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像华为通讯,目前已经做到了全球通讯设备业前三的位置。还有一些行业企业比如中国造船业、中国工程机械业、义乌小商品等,也在国际市场进入到靠前的位置。这些行业企业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全球视野下找到了本行业或本企业的目标位置。
淄博日用陶瓷产业需要一个全行业的反思。如果不能确立一个清晰的目标位置,还在那里一味地拼价格、拼低端、拼局部,到头来还是一无所有,很容易一步退回从前。在淄博陶瓷产区就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企业运作模式,一个是南部地区企业低价、低端,一个是北部地区企业高价、高端,两种对比鲜明的模式当然都有存在的理由,但当低价、低端冲击高价高端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时,绝对是一件不能不引起警惕的事情。笔者曾经考察过一些日用陶瓷企业,人数都在千人以上,设备投资还在不断增加,接到的订单属于低档低价,而且市场过于单一。目前看,订单较满,企业有利可图,但是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是必然的,设备投资导致资金沉淀是必然的,一旦市场风吹草动,低价订单、单一市场带来的冲击难以想象。
具体来说,中国日用陶瓷行业全球定位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产品定位。要考虑产品在全球范围内至少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不论是高端、中端还是低端,产品竞争力如果不在同类产品中处于绝对优势,那么这个产品就是很危险的。要考虑产品的差异性在全球范围内至少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不论是高端、中端还是低端,有差异就有独特的竞争力。如果说一个企业的产品没有任何差异性,即使规模和成本做得再好,那也一定做得很累,根本谈不上利润空间。你能做的,必然会有人也能做,总有一天就会超越你。没有差异性就等于把自己置于阳光下干晒,结局就是精疲力尽,脱水晕死过去。
市场定位。要考虑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至少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市场份额如果做不到同一地域市场的前几名,那么这个企业是很危险的。说市场,是指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个市场不可偏颇,国际市场是市场,国内市场也是市场,无论哪个市场如果能做到前列,那都是了不起的市场。当前,要特别重视和正确认识国内市场。一个14亿人口巨大市场所产生的位置,一定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日用陶瓷世界产量第一,在这个全球最大市场做得最好的企业,那也一定是国际有影响力的企业。对于这部分领先的企业,国人特别是政府需要自信,更要实实在在地支持。同时,还需要加大对国际市场的研究。中国这么大的产量肯定需要到国际市场消化,而国际市场是分层次的,对于那些高端超利润市场中国陶瓷企业还很难进入,但对于中端相对利润较高的国际市场,中国陶瓷企业势在必夺,下一步的重点肯定是这部分中端市场,如果还是沉湎于低端市场的覆盖,这个行业永远长不大。
品牌定位。中国陶瓷企业知道做品牌是近几年的事,能够从品牌尝到巨大收益也是近几年的事。从现在的产品价格看,国内几家品牌企业如华光陶瓷、硅元陶瓷同类产品的价格比普通企业高达几倍甚至十几倍,这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但从整体看,我们企业的品牌运作水平还是相当低的,产品创意设计理念还是相当陈旧的。考评一个品牌的价值,不是以获得什么称号为标准,根本上还要看你的产品是否被目标市场接受。品牌意味着独特的内涵和概念,意味着个性化的情感认知。做一个品牌也不是仅仅做一个形象设计就能解决问题,骨子里的东西需要时间来沉淀。以骨瓷为例,全国骨瓷生产线投资从2009年开始风起云涌,产能成倍地增长。骨瓷市场从2010年上半年开始已呈现价格疲态,除了几个一线品牌如淄博华光、唐山隆达外,众多骨瓷生产企业开始尝到价格疲软的苦头。从品牌定位看,骨瓷不是不可以上,关键是怎么上,上什么样的骨瓷产品,一哄而起,产品雷同,品牌也难以胜出。
“全球定位”才能看清自己,企业家们要时刻牢记两句话:没有什么地域是不可超越和取代的;产业转移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然后,清醒地把握自己的先发优势和后发优势,逐渐担当起全球行业领先者的角色。中国日用陶瓷行业到了换一种活法的时候了。
好了,关于“市场”淄博陶瓷需要“全球定位”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