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秦腔脸谱文化「秦腔红生」

时间:2022-11-30 12:53:25 来源:陇上非遗

大家好,秦腔脸谱文化「秦腔红生」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脸谱在我国戏剧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古老的剧种秦腔,其戏剧脸谱之丰富更是其他剧种无法超越的。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以刻画武将、神话人物而见长,威风凶悍,形象逼真,气势逼人。更为奇特的是天水鸿盛社脸谱将人物惯用的兵器也绘入脸谱中,可谓脸谱绘制中的创举,在脸谱文化中独具神采。

天水鸿盛社,原名西秦鸿盛班,创建于公元1899年,即清光绪二十四年。创始人李炳南,原籍陕西周至县,青年时即以秦腔艺人的身份来天水,前后三代为班主,经营鸿盛社,成绩卓著,在天水、陇南、定西一带享有盛名,为广大群众所周知。天水鸿盛社花脸演员众多,其独特性因天水籍花脸演员的技艺传承决定了鸿盛社脸谱的原生态传承。

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有百年发展史,前后有六任班主,四代演员,两百多名艺人。在这些演员当中,有些人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第一代演员的温银水、陶大净、安甜醅、魏大净等,他们的花脸艺术可以说是鸿盛社脸谱的根;第二代演员中有赵毓华、郝来山、安长龙、吴三狗、杨盛民等;第三代演员中的李映东等。按照师承关系和对鸿盛社脸谱的影响来讲,李炳南、赵毓华、李映东在鸿盛社的地位最高、时间最长,他们在鸿盛社脸谱传承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天水鸿盛社秦腔艺术因地缘、亲缘关系得以有序传承,并形成了富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戏曲艺术。如有“套管子”式的编导方式、民歌小曲韵味的唱腔、底蕴深厚的曲牌、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独特鲜明的脸谱等。还有近千本的演出剧目,有些自编的连台本戏为该社所独有。

天水鸿盛社脸谱的画法特点是大头、大额、大眼,威武、威严,谱系较多,独具特色。鸿盛社所绘脸谱200余帧,脸型各具神采。画脸谱时,颜色也很讲究,各种颜色表示剧中人物的性格、品质和特点。红色表示忠义勇猛,如关羽等;黑色表示刚直不阿,如张飞等;黄色表示残暴,如典韦等;用白色表示奸诈狡猾,如曹操等;用花色表现神鬼人物,特别是阴阳脸,也称半男半女,表现鬼神精灵;用金色表示神仙等。

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造型经几代艺人的传承、积累、创新,逐渐形成了古朴大方、粗犷豪放的风格,其笔法细腻而不失大气,色彩绚丽而不显芜杂,造型独特。天水鸿盛社花脸戏较多,脸谱丰富多彩,主要集中在《封神演义》《三国演义》《列国》等剧目戏曲人物当中,目前尚存300多幅。天水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对鸿盛社脸谱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如皮影、木偶艺术、书画、彩塑、陶艺、雕漆艺术等,还有传统民俗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鸿盛社脸谱的形成。

鸿盛社积60余年之经验,在各个方面独具特色。首先是演员,大多系当地人,而且都是跟班出身,所以能同舟共济,互相合作,制度民主,管理严格。其次是剧目繁多,如封神、列国、三国等连台本戏,一演出就是两三个月,甚至一年之内不演重戏。再次是数代演员阵容整齐,生、旦、净、丑、鼓师、琴师、前场、绝技等,样样俱全,并有一批造诣较高,白口、唱腔、演技独特的艺人,能与外来剧团相竞争,长期存在。全盛时期演员达百余人,经常下乡唱会戏。天水四乡会戏全由鸿盛社垄断,有时分三班下乡演出。

鸿盛社在多年的演出生涯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绝技,如在《刺苏秦》一戏中,当刺客把刺刀刺入苏秦腹中时,便见刀直通腹背,血肠流出体外(平时用酒泡养猪肠,演时代用)。演《大上吊》时,李翠莲身背铁扣,扎在胸前,再上吊,把真绳挂在胸前的铁扣子上,如同真上吊一般。《太湖城》中打雷碗时,先将一个碗抛在舞台空中,接连将第一个碗再打上去,使二者相撞破碎,造成真而玄的效果。

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充分展现了天水乃至甘肃陇东南民俗地域特征,为研究秦腔及我国其他戏曲脸谱的演变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也是天水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重要写照。时至今日,天水鸿盛社秦腔脸谱能够传承下来,并作为一项独立的民间艺术被人们所青睐,希望它有朝一日能够重登戏曲舞台,重现昔日风采。

责任编辑:何瀚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须知:非遗项目、图片、视频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