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月夜教材分析「文字的价值和作用」

时间:2022-12-01 10:13:20 来源:教研小帮手

大家好,月夜教材分析「文字的价值和作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月夜》给我们展示一幅清新优美的月色图,韩少功先生通过对比农村与城市的月亮,抒发了他对农村月亮的喜爱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希望城里人能静下心来,回归农村,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的愿景。

一、《月夜》文本解读

(一)对《月夜》主题思想的解读

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厌倦喧闹的城市生活,追求平静的乡村生活。作者到农村生活时,不由地感慨“三十多年的漫长白天之后来到了一个真正的夜晚”,直指城市没有真正的夜晚,可见作者对喧嚣城市的厌恶及对农村月夜的向往。同时作者也指出城市中的人们为了生活而忙碌奔波,却从来不会自我反思,这样只会在前进的道路上“忘记自己”,再也找不回原来的自己。所以韩少功发自内心地希望人们回归乡村,亲近自然,获得精神上的宁静与自由。

(二)对《月夜》艺术特色的解读

如果说一篇文章的艺术手法是其“形式”的话,那么主旨则是一篇文章的“内涵”所在,相较于更为内隐一些的“内涵”,一篇文章的“形式”往往更容易为读者鉴赏品析。

1.对《月夜》语言的解读

文字表述上的清新隽永使《月夜》格外摇曳多姿。“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不动声色的开头,简短凝练,将读者带进农村宁静而美好的月夜。在“看月亮从树荫里筛下的满地光斑,明灭闪烁,聚散相续;听月光在树林里叮叮当当地飘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哗啦哗啦地拥挤”中的“筛下”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月光被树荫分割成许多光斑的特有景象,把月亮和树荫都写活了。同时文本语言在淳朴从容中透露着隽永的意味,如“我突然明白了,所谓城市,无非是逃避上帝的地方,是没有上帝召见和盘问的地方。”作者在农村享受美好的月色之时,坚持每天思索人生、信仰等问题,而城里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却不知为何忙碌,于是他们就慢慢地迷失在喧嚣的城市里。文章寓意深刻,作者批判城里人缺少独立思考与自我反思,要想以乡村之药医城市之疾。

2.对《月夜》的结构解读

(1)首尾段相呼应

白居易有“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之语,本文作者对开头和结尾做了精心设计。《月夜》开头“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一句单独成段,说明了在乡下,夜晚有月亮是常见的;而城里空气污染严重,能见度很低,城里人是很少能见到月亮的。接着就直接从城里的月亮写起,为下文写乡村月亮埋下了伏笔。作者认为城里月亮的特点是灰白、没有活力,“像死鱼眼睛一只”;而乡村的月亮富有生气,能给人以感悟。最后一个自然段“山谷里一声长啸,大概是一只鸟被月光惊飞了”再次点题,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结尾可以理解为山谷中的一声鸟鸣,使读者和作者如梦醒一般,返回到现实。韩少功的《月夜》是散文中“深山藏古寺”的杰作,通过戛然而止的结尾呈现出富有深刻韵味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得以充分地驰骋想象,在头脑里展开艺术再创造。

(2)明暗线相互交叉

秦牧曾说:“散文虽‘散’而不乱,全靠思想把一切材料统一起来,用一根思想的线串起生活的珍珠,珍珠才不会遍地乱滚,这才成其为整齐的珠串。”对于《月夜》一文的线索,明线是“月光”,把农村与城里的月光作对比,农村的月光有生气,而城市的月光灰白黯淡,没有月光照射的城市如一潭死水般静寂。暗线是作者对农村平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城里人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忙碌,精神却得不到慰藉的嘲讽。这一暗线虽然也贯穿全文,但它隐藏在文字的背后。第二、三段对比城市的月光与农村的月光。第四、五段写作者来到一个真正的夜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农村月光的喜爱,讽刺了城市是没有真正的夜晚的,只有无眠白天与有眠白天的相互交替,让人容易迷失。第六、七段再次点题,作者发出人们要回归农村,亲近大自然的感慨。两条线索交织着展开,且相互辉映着,将“厌倦喧闹的城市生活,追求平静的乡村生活”这一主旨表达得具体充分。

3.对《月夜》对比修辞手法的解读

《月夜》描写的乡村的夜空是那样的清明,“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那是真正的乡村夜晚的标志。而城里的夜晚,“即使偶尔看到远远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于无数路灯之中,磨损于各种噪音之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之间,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其中“不过像死鱼眼睛一只,丢弃在五光十色的垃圾里”一句把月亮比喻成死鱼眼睛,让人毛骨悚然。由于两个事物之间有反差,所以对比越尖锐,所强调的特色愈彰著,反讽的效果也就愈强烈。通过农村月光与城市月光鲜明的对比,辛辣地讽刺了城市月光的死气沉沉,城市没有真正的夜晚。可见作者同情城里人感受不到月色的美,同情他们根本就体味不到灵动的生活本真。

如前所述,以文章的艺术手法为抓手,通过对语言、结构、修辞手法三方面的深入鉴赏,分析得出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农村月色的喜爱,对平静农村生活的无限向往,对焦虑不安的城市人无情的批判。

二、《月夜》教学价值的探讨

(一)从课标的学段目标以及学情看《月夜》的教学价值

语文教学价值要根据课标、学生学情等方面来探讨。引导学生分析《月夜》的语言、修辞手法等可以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第四学段(7-9 年级)的相关学段目标。在阅读方面的目标要求中提到第四学段(7-9 年级)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七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但是对于散文的语言美、艺术手法美的感知还不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七年级学生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深入理解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这样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从文体价值看《月夜》的教学价值

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文体价值。分析文体价值不仅有助于学生明白一类文章的特点,还可以让他们掌握一种写作技能。《月夜》有四大文体教学价值:主题、语言、结构、修辞手法。其中“远离城市的喧嚣,追求平静的乡村生活”的主题思想、优美隽永的语言、鲜明的对比修辞手法构成了本文独特的教学价值。而从情感内容上,了解作者对喧闹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及其对平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师可把《月夜》当作写景抒情散文的例文,指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对比、比喻等手法写出情感变化。

(三)从单元编排看《月夜》的教学价值

编者意图不仅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选编上,而且体现在单元编制中。单元编制的目的可以从教材中的单元导语以及教学参考书中对单元导语的解释说明中看出。《月夜》适合编入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因为这一单元的导读是:“本单元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抒发了亲近自然的情怀。学习本单元,……要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可见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情怀。这一单元中的《春》是通过描绘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表达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济南的冬天》是通过描绘一幅济南动人的冬景图来抒发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月夜》的编入,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在《春》中所学到的比喻、对比等修辞,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会的方法去自主学习分析后面几篇课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综上所述,《月夜》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

一、掌握鲜明的对比等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二、体会作者对喧闹的城市生活的厌倦及对平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

笔者希望本文不仅能对《月夜》一文教学价值的探索与研究起到帮助,还能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文/叶丽清 何静茹 何诗莹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