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赏析:中国李可染书画艺术院理事杨旭尧——“李家山水”经典传承
今天,西北书画艺术笑笑给大家分享带来的《“淄博”淄博转型:方向已明,践行须理性》。
有淄博企业老板对此愤愤不平:“同样规格的瓷片,临沂、河北等地仅卖3块钱一片,淄博却要卖到6块,怎么比?”
而在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发布的一组“2014年中国陶瓷砖产量”数据中,以淄博为主体的山东省,陶瓷砖产量已从过去的全国第二跌落至现在的全国第四,被福建省和江西省赶超。
在拼品牌远不及广东,拼价格又难敌周边产区的现实困境下,如何夹缝求存,充分利用产区自有优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成为淄博陶瓷一直在研讨的课题。
为势所迫,出路何在?淄博陶企了然于胸。
“唯一的出路是,加强产品品质和产品原创设计能力,加快自主品牌建设和渠道建设步伐,从产品档次、产品差异化、品牌高度等全方面,竭力摆脱周边产区的纠缠,并与佛山水平甚至世界水平接轨。
看清方向,方能阔步前行。近些年淄博陶瓷产品的品质提升与新品开发能力的提升引发行业齐赞,在同行、经销商、消费者心中已形成一定口碑。值得一提的是,如瓷片、全抛釉等部分产品在工艺和花色上甚至超越佛山,冠绝全国。
作为淄博陶瓷发展的观察者与服务者,中国财富陶瓷城总经理孙红霞与淄博陶瓷并肩前行十余载,对比过去,她的最大感受是:“淄博陶企更讲诚信,做品牌信心更足。”
供应商也说,过去和淄博陶企做生意最难,现在是最轻松。“在行业资金普遍紧张的当下,绝大部分淄博陶企的收款周期不超过一个月,这在全国绝无仅有。”
在品牌建设上,产区的品牌意识也正在觉醒。从过去200平米的样板间,到如今普遍超过3000平米,甚至逾万平米的形象展厅,淄博陶企以不亚于佛山陶企的大手笔和气魄,更舍得投入,渐明白品牌打造与形象展示的重要性。
佛山陶业人士能够轻易地察觉,每年的佛山陶博会、广州工业展,来自淄博的参展企业和观展商越来越多,甚至于每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展,现场也不乏淄博企业老板和高管的身影。
淄博市民也逐渐发现,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一些公众场合,以及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纸等媒体上,淄博陶瓷的品牌宣传广告开始扎堆亮相,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每年从全国各地慕名赴淄博参观学习和寻求合作的客商络绎不绝。
欧赛特陶瓷釉料总经理骆雪梅说,以前淄博陶企很少重用外地人,而现在求贤若渴,主动从佛山等先进产区重金揽才。如今的淄博年薪50万,甚至100万的厂长不乏其例。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出击”,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发展”,淄博陶瓷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学习意识更强,更懂得合力发展、借力突围。
尽管淄博建陶发展愈发良性,产品品质提升卓有成效,并已稳健地前进一大步,但对于品牌的发展,虽然大部分淄博陶企正在奋力摸索,不过结果仍是蹒跚难前。
据笔者的观察和拙见,淄博陶瓷的品牌发展进入了两大误区。
有淄博陶瓷企业老板告诉笔者,淄博陶瓷如今在转型做品牌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其中对于“山东砖就是劣质砖”的历史误解首当其冲,这使得陶企在终端招商四处碰壁。一些产品品质卓越的陶企也表示,他们现在的主要招商方式是“凭产品品质口碑,坐等客户上门。”
而殊不知,在工艺进步和陶企实力普遍提升的当下,市场并不缺乏品质优良且款式精美瓷砖产品,“坐销”的心态以及对产品的过度自信,让企业的品牌建设和渠道开拓裹足难前。
其二,在和淄博陶企的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部分淄博陶企有强烈的品牌打造欲望,但缺乏正确的思路和踏实的心态,已畸变到急功近利的地步,在小试一些方式而见不到实际效果后,病急乱投医,并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一现象,从近两年明星代言模式在淄博的疯狂盛行就可见一斑。
但实际上,品牌打造非一日之功,需要产品、人才、市场、资金等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和辅助,而一些企业的发展根基并不牢固,暂不适这种方式。各方面基本功做扎实了,再辅以有效的营销策略,品牌发展自然水到渠成。
佛山陶瓷品牌历经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才达到今年的高度,淄博陶瓷品牌起步于最近几年,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相等或相近的水平。
需要警醒的是,欲速则不达,淄博陶企切勿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凡事还是要理性一些,不该干的事情就不要干,干得太难而且没有效果的就不要硬着干。
好了,关于“淄博”淄博转型:方向已明,践行须理性的内容就介绍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