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评书传统文化「过去的辉煌」

时间:2022-12-02 18:29:10 来源:—地方志—

大家好,评书传统文化「过去的辉煌」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璀璨夺目的民间文化,这些民间文学植根于民间,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穿越千载数年,生存至今。

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学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浸染于民族的基因里,伴随着一代代华夏儿女的成长。

我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民族也是世界上最早创造文字,并且使用文字的民族。文字的出现很大程度改善了古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了古人的交流沟通,形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语言文化体系。语言文字体系的建立,为日后民间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古人生活劳动场景浮雕图

民间文学植根于社会底层,从社会底层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衍变而成。是指民众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里传承、传播、共享的口头传统和语辞艺术。

民间文学包含的种类很多,有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曲艺等。

这些传统民间文学,曾在华夏民族漫长的发展史上,给人们的精神文化世界增添过不少色彩。
尤其是评书,曾长期作为普通百姓获取知识的来源,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受到全民追捧,但现如今,可能大家也会发现,传统评书,似乎已经到了销声匿迹的边缘。

为何民间文学评书会没落,其前世今生又经历过些什么呢?


一、评书的起源

据相关史料考证,评书起源比较早,在东周时期便已出现。

那时候华夏文字的内容发展尚且不完善,普通百姓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相关内容的普及,而掌握知识和故事内容丰富的人,便被称之为讲书人,或者讲古人。

慢慢地他们口中的内容,便发展成了评书。

古人说书场景画面

评书在宋代开始流行,通过讲书人搭配肢体语言,用说唱的方式来表述不同的历史故事。

评书在朝代更迭中不断演变发展,到了清朝光绪年间,评书这一艺术形式传入宫中,因皇宫的特殊性,大声唱词多有不便,于是改说唱为"评说",至此评书的艺术形式便固定下来。

随着评书艺术形式的固定,表演形式也基本固定下来,通常是由一个人坐在桌子后面,以传统折扇和醒木为道具,着装以传统长衫为主,主要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讲述故事,也时而切换成书中人物的角色绘声绘色的演绎。

评书艺术逐渐形成一套自身独有的规范程序。

表演开场之前,会念一首“开场诗”作为铺垫,或者讲个小故事作为引子,用来引出评书的主要内容。

好的评书表演者,一场评书环扣相接,悬念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古画中闹市茶社里的评书场景

民国是评书中兴的时期,据说当年,说书人街头卖艺,一部《三国》评书万人空巷。

我国悠久的历史,各种故事,人物典故,和那些优质的小说,都曾被改编成评书。

说书人,通过幽默风趣易懂的方式,利用评书这一载体,对民族传统文化起到了传播作用,也让评书这一民间文学发扬光大。

在中国古代,由于历史条件所致,平民百姓中,能读文识字的人并不多。而这些人往往会通过听评书 ,去获得知识,尤其是一些说古论今的评书表演艺人非常受欢迎。那些听众们,也可以通过评书方式,去了解古代一些历史事件,以及有趣的故事。

评书也在这种土壤中,蓬勃发展广受欢迎。


二、评书发展高峰

时光年轮,不断向前,华夏民族步入近现代社会后,知识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一些传统民间文学,有的逐渐没落,而有的却迎来前所未有的生机。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广播里说评书的场景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初,民众知识文化水平比较低,而且由于历史原因,相当大一部分人群还是文盲,但人们对于文学的渴望,以及对古代社会故事的兴趣,却愈发浓厚。

在这种情形下,听评书也成了很多人获得知识,并且了解历史的一个途径。

尤其是收音机出现以后,评书这种民间文学方式,很适合这种传播途径。而且民众们那时候的娱乐生活也比较少,听收音机可谓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在民众渴望,及客观条件之下,评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蓬勃之势锐不可当。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

随着国家稳定,民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电视广播普及之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很多著名的传统评书艺术家,开始把评书搬上了电视荧屏。

那种一条桌案,一块醒木,加上一把折扇传统风格,通过演播室展现在亿万观众眼前。而评书表演艺术家们,也应用绘声绘色,跌宕起伏的说书形式,牢牢抓着了观众们的眼球。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

在那一时期,我国涌现出,如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袁阔成等一大批优秀评书艺术家,他们的知名度甚至不亚于著名影星。

在这些艺术家们的推广下,中国民间传统文学“评书”,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这种艺术形式也登上了巅峰。

三、时代变迁,评书被取代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无疑是评书艺术,最为灿烂的时代,各种风格,各类内容的传统评书,形成百花争艳之势。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时代也发生了巨变。

人们的娱乐方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之下,民众们的娱乐选择方式也变得更多。

因此,评书也不再享有当年那种万民追捧的地位。

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

由于九十年代那一波评书热潮,各种古代有趣的内容,也相继被评书艺术家挖掘殆尽,而新创作的内容又没跟上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断代的情况。

因此,传统评书也不可避免地会走向衰落。

大门紧闭的评书剧场

评书有过辉煌,走过坎坷,在现代社会逐渐被人遗忘,总言之,还是因为时代的缘故。

现在年轻人们,娱乐方式太多,而且也很少有年轻人再去花费精力和时间,去苦心学习传统评书,因此,在单田芳,田连元等老一辈评书艺术家之后,鲜有继承者。

而民众们娱乐方式的改变,也逐渐让传统评书失去了市场。

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让评书这门流传千年的民间文学逐渐被淡化。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