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收藏:食古纳新 瘦硬通神
大家好,法国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法国人恋爱观」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法国人给我们的印象,是浪漫的、多情的,也等同于不专一的,很多人认为法国人向往自由平等和博爱,总觉得法国人在感情方面不太靠谱。这当然是有史可考的,大革命前,出轨对王室贵族来说简直是惯例,法国甚至为所有时期王室的正式情fu专门设立了一个职位——maitresse-entitre。
(路易十四的情妇们)
老一代的法国精英也还是高调地保持着既拥有情人又维护家庭的传统,尤其以总统们为首。1974年到1981年期间担任总统的埃斯坦甚至在回忆录和两部小说中提到了自己的出轨。密特朗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到是否有私生女,他回答说“是的,那又怎么样呢,这不关公众的事”。密特朗去世后,他在两段关系中的子女都参加了葬礼。爆出私生女之前,法国人都觉得密特朗特别假,这么有钱有权的人怎么可能不搞婚外情嘞,后来新闻爆出大家都会心一笑“原来总统也是普通人”。奥朗德坐着保镖的小摩托,半夜去约会女明星,也是上了杂志封面的。这些事要是在美国,总统都被弹劾八回了,但在法国人眼里,这都不算事儿。
(密特朗的葬礼,情人和私生女都来了)
有外yu在法国人眼中也并不被视作道德污点,很多法国人反而无法理解克林顿总统和莱文斯基引发的风波,他们最多只是批评他选择的出轨对象不够苗条和有品位。就连一位担任宗教右翼党派领袖(反对堕胎和同性恋)的国民议会女议员都称赞克林顿“……这家伙爱女人……这是身体健康的标志”。
究竟法国人是怎么形成这种爱情观的呢?我剖析了从17世纪到20世纪以来的法国文学作品,我发现文学作品对于民众的感情观的形成,要负很大的责任。
代表作家:莫里哀
爱情观:男权为上
尽管17世纪法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为有所提高,但在莫里哀和大部分同时代作家仍然无意否定男性权威。在路易十四稳坐王位的时代,专制权力达到了顶峰。此外,在法国人眼中,男性原则不仅体现在政府和家庭,也体现在理想的思想能力。他们认为女性更容易受到情感的影响,会干扰自己的判断。莫里哀的作品更多体现的是男性权威,表达对女性关于婚姻期望的同情,如《丈夫学堂》、《可笑的女才子》。
(莫里哀的戏剧)
代表作家:卢梭
爱情观:苦情戏码
18世纪的法国艺术和小说几乎是求欢的同义词。如果只看绘画,我们会以为上层阶级成员除了寻欢什么都不做。这个时期的作家有卢梭,就是写《忏悔录》的那个。他对情感的崇拜影响了法国人,这种崇拜更推崇自然而非文化,情感而非理性,他的小说《新爱洛伊斯》描绘了一个高贵女性和普通家庭教师的爱情,这个小说成了前所未有的畅销书,为卢梭带来了巨大名声,他同时代的作家伏尔泰为此非常嫉妒。
那个时期的法国,堕落女性的主题频繁地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直到二战后,xing满足才开始被视为有益的。卢梭的这部小说的难能可贵在于它没有认为女性必须守贞,他表达了一种对感伤爱情的信仰,很多年轻人都受到卢梭的影响,认为自己注定要疯狂相爱和遭受无法在一起的巨大苦恋。
代表作家:司汤达、巴尔扎克
爱情观:年下恋也无不可
法国人把年长女性对年轻男子的xing启蒙称为情感教育。这种传统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在中世纪,骑士之爱推崇年轻骑士对贵妇的爱慕,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亨利二世国王也把年长自己20岁的普瓦捷作为正式情妇。路易十四也是在一位老阿姨的开光下懂得了性ai,繁华丛中过的他在人生的后半辈子也是与一位比他年长的曼侬夫人相守了后半段。巴尔扎克在《幽谷百合》里写道:“伯爵夫人将我置于温暖的保护中,用纯粹母爱的白色襁褓裹住我。”
不过,直到卢梭死后出版的《回忆录》问世,这种年下恋才走上台面,因为卢梭就是跟了一个比他大12岁的大姐姐好上了。年下恋是19世纪文学作品的主题,对于年轻人来说,和年长的已婚妇女发生GX更像是一种过渡仪式,代表他们不仅接受了xing启蒙,而且能够进入社会了。
这个时期关于母性爱恋的最经典的作品,就是司汤达的《红与黑》,主人公于连年少没了妈,在别人家当家庭教师的时候就勾引了家里的女主人,莱纳尔夫人。后来于连兜兜转转也爱过年轻女孩子,但最终还是回到了莱纳尔夫人身边,享受两性和母爱兼具的感情。
为什么年下恋会在这个时候兴起呢,这种题材在同期的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或是美国文学中都很少能找到。首先跟作家本身的成长经历有关,卢梭生下来就从没见过妈,司汤达是7岁没了妈,作家本身就缺失母爱,这些母性形象是为了满足有乱伦渴望的男性的心理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其次法国人真的非常看重xing爱,女性不管多少岁都会保持自己的xing吸引力,身材苗条,绝不会穿着臃肿俗气的衣服。第三呢,中产阶级的女性在科学界、艺术界、哲学界都有一席之地,她们常常是重要沙龙的主人,那么年轻的男孩子如果想要提高社会地位的话,攀上这些年长女性也算是一种捷径。
代表作家:福楼拜
爱情观:爱情是个什么玩意儿/爱情幻想的破灭
这个时期,福楼拜、莫泊桑、左拉、龚古尔兄弟,试图去证明爱情不过是脑子不正常的把戏,在他们的作品中爱情不再忠贞不再浪漫,而是有很多对当时道德标准的挑战。《包法利夫人》就对法国的去浪漫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这部作品讲了一个浪漫主义的女性嫁给了一个渣男,出了两次轨,欠了好多债,最后自杀的悲伤故事。包法利夫人在当时成了偷情女性的代名词,就像后一个时期安娜卡列尼娜在俄国人心中的形象一样,爱情在年轻人的心中慢慢被视为一种生殖崇拜,这让当时的法国当局十分不安,因为担心出生率下降。
(包法利夫人剧照)
20世纪代表作家:普鲁斯特
爱情观:同xing之爱
到了20世纪初,两位同xing恋作家安德烈纪德和马塞尔普鲁斯特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让同xing之爱出现在法国的文学作品中。纪德呢,他早就出柜了,他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奥斯卡王尔德的影响,对同性的虚构故事非常感兴趣。他自己是迫于压力还是娶了老婆,这在法国被称为“白色婚姻(un mariage blanc),即有名无实的婚姻。他对同xing的渴望和在异性婚姻中的压力促使他完成了经典作品《背德者》。
普鲁斯特则是在他的经典作品《追忆似水年华》里刻画了一系列同性角色,既有男也有女。他本人并不认为异性恋和同xing恋在道德上有什么差别,他也很少故意去美化男同,不过他也因为在《所多玛和俄摩拉》中对同性过度描摹而广受批评。
其实法国有记载的同xing恋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那时候同性会受到火刑或者斩首。整个中世纪同xing恋者也一直受到教会的迫害,但从16世纪开始大家对男tong一般都持宽容态度了,特别是一些贵族也是男tong,比如路易十四的亲弟弟菲利普公爵就是一个公开的钙。
代表作家:萨特和波娃
爱情观:开放式关系
萨特和波娃这对著名的情侣,他们有太多能讲的故事了,我在这里不多展开,有空单独写一篇。他们是公开的开放式关系,即“我爱你,但我也想shui别人“,两人都有多个伴侣,但仍然情比金坚,一起度过了几十年。他们在法国的爱情史上留下了什么遗产呢?首先他们是爱情自由的倡导者,不受法律或宗教的束缚。虽然法国人比较能容忍婚外情,但是大张旗鼓的宣称开放式关系,还是非常先锋的。他们提供了一种平等的伴侣模式,直到两代人之后这种模式才彻底流行开来。
今天,法国人的爱情价值似乎正在被它的肉体方面所抹杀。法国人正在经历一个玩世不恭的时代,强调肉体欢愉,但也明白爱情不仅仅是性的满足。现在的法国年轻人规矩多了,下班跟同事喝一杯然后就回家。如果他们觉得没有爱了,会直接离婚,比较少会选择出轨或包养情妇。普通的法国人其实并不比任何其他国家的人更容易出轨,但他们却不太愿意评判那些出轨的人,他们还是比较宽容的,认为道德操守是一个人的私事,不应当也没必要拿出来被别人评头论足。
这篇文章写得比较辛苦,欢迎转发。你怎么看待法国人的爱情观呢?你有哪些观察呢?留言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