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格林伯格的艺术观点「大师的批评」

时间:2022-12-08 15:33:12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大家好,格林伯格的艺术观点「大师的批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石皓 / 本报记者 来源:中国美术报网

摘要:11月5日,由中国美术报网、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重庆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艺术沙龙“文化与形式——格林伯格的艺术批评”,本次沙龙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郭红梅,带领大家走入了这位20世纪现代艺术批评大师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世界。

向大师致敬

格林伯格的艺术批评专题讲座暨《自制美学》图书沙龙在京举行

11月5日,由中国美术报网、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重庆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艺术沙龙“文化与形式——格林伯格的艺术批评”,本次沙龙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郭红梅,带领大家走入了这位20世纪现代艺术批评大师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的世界。

作 者: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译者:沈语冰

出 版 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9-01

作者: [美]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关于艺术与趣味的观察

原作名: Homemade Esthetics: Observations on Art and Taste

译者: 陈毅平

出版年: 2017-5

丛书: 拜德雅·视觉文化丛书

格林伯格一生写作了大量观点犀利、极具原创性的艺术批评文章和理论文章。人们最熟悉的是他发表于1939年、收录在《艺术与文化》一书中的《前卫与庸俗》,这篇文章将美国先锋艺术与苏联政治艺术、纳粹民族主义艺术以及美国商业艺术对立起来。自选集《艺术与文化》第一版自2009年在中国大陆出版后引起了艺术界很大的反响。时隔近十年,他的另一本代表作《自制美学:关于艺术与趣味的观察》(Homemade Esthetics: Observations on Art and Taste)也于今年5月正式出版。这部作品写于先锋艺术衰落、波普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登上舞台的阶段,主要收录了他于1971年在本宁顿学院的九场讲座及随后七年他在各种艺术杂志上发表的多篇文章,反映了他对艺术趣味与品质的最广泛见解,可以被视为格林伯格理论总结的开端。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郭红梅

本次讲座首先聚焦于格林伯格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发展的贡献。在那个时期,他从艺术创作的媒介材料出发,分析艺术形式语言背后的文化的意义,从而将19世纪以来西方艺术批评的历史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并从理论上推演出现代艺术的最后形式是抽象艺术。正因如此,他通常被认为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主要发言人,由于他的主要观点代表了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法典化,他便成了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分水岭。格林伯格是一位特别重视艺术批评实践的学者,这也让他能够敏锐地捕捉到艺术发展的方向。正如郭红梅副教授指出:“他的独特之处也是区别于其他批评家的本质之处在于:他是实践型批评家,注重直接面对作品进行审美体验,而不是沉思型批评家,从理论到理论。这一特性使得格林伯格具有先知者的气质、勇气以及决心,能够在没有任何人看好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20世纪40年代,与美国抽象表象主义者们一起成长、探索。他还通过理论推导出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最高形式是抽象艺术,并亲手缔造了极少主义艺术。”

讲座中提到的作品

这张照片很有故事性

随后,郭老师讲述了格林伯格艺术批评思想的另一个历史贡献:他对艺术媒介的研究。“艺术媒介”思想继承自贝尔和弗莱的艺术本体论思想,但格林伯格对艺术本质的阐释已经转到了艺术媒介的物质实在方面,并提出了“艺术是媒介”的现代主义命题。他认为现代艺术的本质依赖于它所传达的媒介手段的“客观实在的本质”的能力,媒介手段方法的经久不变正好含有艺术的自我证明,艺术批评必须通过分析媒介被获得的方法来表达艺术的本质,从而阐释艺术自身。郭红梅副教授指出:“这一点具有划时代意义和革命性,媒介材料自身的本质及局限性是所有艺术形态得以成立的前提。”由此可见,格林伯格对艺术本质的阐释深入到了绘画的物质媒介本身审美特性的层面,其理论对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以来的现代主义美术发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对格林伯格批评理论的研究在国内可以说才刚刚开始,他富于启迪性的美学思想仍有待中国艺术界的深入探索。

观众非常专注

活动现场

《自制美学:关于艺术与趣味的观察》(Homemade Esthetics: Observations on Art and Taste)

本文章来自中国美术报APP

查看更多艺术资讯请下载中国美术报APP

中国美术报网址:http://www.zgmsbweb.com/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