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书籍作为艺术品为什么无法被取代 「最畅销书籍」

时间:2022-12-10 18:13:14 来源:电影镜头读名著

大家好,书籍作为艺术品为什么无法被取代 「最畅销书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书话系列的文章中,我曾提到过一个观点,如果未来书籍能够存在下去的话,一定是以奢侈品的形式,比如供小众的收藏家收藏,比如书籍的设计有所改观,不是现在的廉价普及的大众平装本,而是以艺术品的装帧,供方家把玩,大众只阅读电子书,纸质书一价难求,成为了高端的奢侈品。这个观点不一定正确,但至少提供了一种理解纸质书未来发展和存在的思路。电子书逐渐取代纸质书这种观点已经深入人心了,从现在出版方向上已经有所察觉,很多出版社出版纸质书的同时,会提供电子版供那些习惯电子书媒介的读者下载使用。电子书携带方便,存储容量大,查阅资料迅疾,带一本kindle可以走遍天下,如同便携图书馆一般,这是那些收藏众多纸质书的藏书家永远不可想象的。

另外,电子书确实有很多优点,比如前几天看藏书家韦力的访谈,他想打造一座藏书楼,但是在选址上做了难,选北京造价太高,他更喜欢南方,但是南方天气潮湿,总是阴雨连绵,对那些脆弱纸质书来说,是大忌,稍不小心,这些搜集多年的藏品就可能功亏一篑。如果是电子书,自然就避免了很多这样的问题。但是电子书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藏书家不可能说,我藏书过千万,只不过都是电子书。这个就有点滑稽了。电子书相对于纸质书最大的问题不是内容,而是外观。电子书代替纸质书之后,对收藏家来说才是最大的灾难。因为收藏家看重的书籍本身的价值。对普通读者来说,读完一本书了解作者想表达什么观点,已经足够了。最多的情况下,对一本书反复重读,也只不过想吸收更多作者想表达的内容。但是对藏书家来说,收藏一本书,除了内容之外,更多的情况下涉及到书籍的方方面面的,比如书籍的设计、封面、插图、作者签名、纸张,甚至后来读者的批注文字等等,这些都是艺术品的收藏范围。可想而知,如果有一天,电子书代替了纸质书,这些书籍外在的形式基本丧失殆尽,收藏就丧失了意义。


当然,我的观点并非要反对电子书的普及,电子书的使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我们无法抗拒它逐渐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备之物,比如手机。我们唯一能做的是,在电子书逐渐取代纸质书之前,认识到纸质书的存在的价值,意识到该如何保存纸质书的文化。正如英国的书史学家大卫·皮尔森在《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中所言,我们应该有意识提高大家对文本之外的书籍重要性的认识,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启发我们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书籍,也是为了鼓励和发展一种文化价值,以防止我们做出对未来不负责任的决定,“当书籍成为历史时,让我们意识到它们并不是’古旧’与’过时’的代名词,而是一种在文化遗产结构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历史文物”。

就以《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这本书为例,它本身就符合我对未来纸质书的一种判断,印刷精美,价格偏高,大量的插图与文字之间的互文相得益彰,而且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介绍书籍如何成为艺术品的,这本书本身就是一种可以收藏的艺术品。这样的纸质书如果变成电子书的话,收藏的价值可能就大打折扣,因为在电子书中阅读是一回事,而把一本纸质书拿在手中摩挲翻阅是另外一回事,触摸纸张和墨迹带给你的那种享受,是电子书无法提供的亲密体验。皮尔森甚至真诚地建议说,如果你想把这本书变成你的,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在这本书的扉页和空白处,用你们的眉批和题记,把这本书变成独一无二的收藏品。


书籍作为艺术品的历史与书籍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皮尔森在书中分了几个章节介绍书籍的发展史,其中想强调的的一个观点就是,作为文本的书籍可以有各种替代品,比如电子书,但是作为实物的书籍则不可能被完全替代。因为人们可以对一本书籍涂鸦、书写、修改、销毁、美化和珍藏,这些举措会让每本书拥有它独特的历史,书籍作为艺术实物的特性,不仅是人类交流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设计史的一部分。我们阅读电子书的行为是共同的,但是阅读纸质书的行为是独一无二的,谁也无法预料你会对一本书做出什么样的举动——我的意思不是摧残书籍,而是在心爱的书籍上烙上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比如签名,题记、批注、折页、划线,甚至你夹在书中的书签和藏书票,都会让这本书的故事延续下去。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