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艺术哲学是什么「设计哲学是什么」

时间:2022-12-14 19:17:10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大家好,艺术哲学是什么「设计哲学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十几年前认识刘桦时,就知道她是个画家,似乎一直在画,但我一直都看不到她的作品,只是听说她越画越好了,也不知好成什么样子。此次在京城杨府偶遇,看到她作品的照片,尽管已有精神准备,但还是觉得有些意外了。借杨先生的话说,绘画也能够画出如此炫亮的感觉,有些让人想象不到。她画的都是一些我们熟视无睹的事物,比如晨光熹微中一张玻璃质的几子,一个在风中奔跑的侧影。但是,当你静下心来体会时,就会发现,这些画面只是一扇扇门:微启的门,虚掩着的门。如果你轻轻推开门扉,就会发现后面是一个深邃难测的领域,像幽暗的海底,像微茫的天穹。你可以像一条鱼那样潜入其中去漫游,也可以像一只鸟那样展开翅膀在其中滑翔,用内心的羽毛触摸时空浩瀚的边界。

多年前,我曾经问三岁的儿子,杯子是用来做什么的?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用来喝水的,也可以不用来喝水。艺术作为一种容器,可以注入不同的液体。就像杯子可以用来喝酒或者咖啡,也可以从喝的种种强制中解脱出来,作为一个杯子而遗世独立。通过艺术,革命者要表现的是愤怒、控诉、反抗与牺牲,当局者要表现歌舞升平、握手言欢与感恩戴德,他们都在赋予艺术社会的功能,让其成为一种意识形态。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在许多时候也是必需的。后现代的艺术热衷于消解各种建构与设定,最终还是落入一种什么都行什么都不行的意识形态之中,没有了超越性的方向感。

从人性的角度,人们对艺术说得最多的是美。然而,美又是什么呢,这听起来多像一个笼统的口号啊。有人说,美就是生活,于是他们在人群生活中去发现美的身影;有人认为,美即是自然,于是他们漫山遍野地猎寻美的踪迹。诚然,在不同方向上对美的追逐,最终都能够如愿以偿,产生出一些优秀的艺术品和艺术家,拍卖出好的价钱,达到繁荣市场的作用。但从文以载道的意义上说,都不是艺术的正途,甚至是在走上一条愈来愈远的不归之路。

道是中国文化最高的范畴,也是它的根本所在。所有的人类行为,如果达不到道的高度,就会落到器的层面。喝茶者,如若不谙于茶道,就如同喝汤水;习武者,如若不能悟得心法,就落在繁杂的招式之中,成为一个拳师。对于艺术家而言,如若不能以艺入道,以道为艺,滞于文字形象之中,就是一个摆弄器物的匠人。道是一切事物获得自身的本源和最终回归的所在,是“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化境,非语言所能企及,也非形象可以表达,只能心领神会,冷暖自知。因此,道之修炼是直指人心的,心外求法便是外道。然而,道玄之又玄,属于形而上的领域,是感官意识难以抵达的境地,超越文字和形象的语言,不可以叙述与描绘。如何用语言去叙述不可言说的东西,用形象去表现超越形象的境界,成为艺术最大的困难所在。它像一道高高的栅栏,把许许多多伪艺术家挡在门外,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把艺术作为一种营生来忙活,因为能够窥探艺术门道的受众少之又少,附庸风雅的人实际上主宰着市场的行情。在这个领域,不太会发生伯牙与子期之间的那种事情。

透过数量极其有限的作品,可以将刘桦归类于以艺为道的族类。尽管艺术的形式感在她的画面中仍然保持而且相当讲究,表明她是一个专业人士,而不是半路出家、来历不明的人,但这种形式感已经变得十分简洁与概括。而正是这种简洁与概括,提供了表现更加复杂奥妙的超越性内涵的空间,使她的笔触能够更加深邃。她画得很慢很慢,一幅画要耗上几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正是她出手的作品少之又少的原因所在。从画面上看,每一笔都出自于心,决不散漫疏狂,她是在用一种灵力在写,笔触轻微而透入,看似轻描淡写的色彩带出了一种难以言喻的辉光,一层一层地从幽深之处扬展开来,形成一种灿烂的共鸣,一种夺命追魂的摄受力,让人有悲欣交集之感。在如此宁静的画面中,你几乎找不到一处凝滞的色块,也找不到一处死笔,到处弥漫着一种不由自主的庆祝与感激的气息,一种像泉水一样随处流淌的恩泽。

和许多现当代画家一样,刘桦把进入画面的事物处理得很不清晰,它们看起来虚虚实实、影影绰绰、似是而非。与这些画家不同,她不是以一种抽象的技法去颠覆现实主义或写实主义的传统,去追求同样属于感官层面的新奇的视觉效应。在我看来,她依然属于写实画家,只是这种写实所写的不再局限于感官官能的范围,而是向着感官感觉尽头够得着够不着的心的领域延伸,去展现那种“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的难以把抓的希夷玄妙之境,以及其中蕴藏着的造物无尽的光辉,让它把自己照亮、把世界照亮。

写实有感官的写实,也有心的写实。老子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为道的艺术,依系于一颗微妙通玄的道心,它能够潜入存在根部,体察造化之机,用笔开辟一条秘密通道,让其中的源泉酣畅地涌现出来,让人得到沐浴,体会造物之爱的洋溢,洗净身上蒙染的尘埃,化解心中的积愫,成为一道圣餐。透过作品的创作,刘桦一再触摸自己感官的极限,涉足内心的幽明,并且企图获得超越,轻微的用笔总是透露着一种禅意与玄机,一种来自心性深处的神韵。这种努力使她的创作成为一种参悟与修行,并从中获得净化与提升。但愿她最终能够穷尽自己。

艺术提供的是内心的体证,而不是事物本身,事物在作品中只是被借用,为不能以心传心的人们提供一种指桑骂槐的媒介。这种体证所能够达到的深度,取决于心性敞开的程度,而不取决于技术,但那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人,如果掌握不了娴熟的技法,他们也只是一些饱饮蜜汁的令人尊敬的哑巴。

时下,人心浮躁,虚火上炎,大师的称谓很随意地被使用着,成为一种营销的手段。如果我们在意的是绘画所能企及的灵性的层次,而不计较作品数量的多寡,给刘桦的作品再高的评价也不算过分,但我不知道这种评价于刘桦本人究竟有多大的意义。虽说道无处不在,但人在世上,事态万千,总要找一样事情来体会生存的况味,并且不断深入下去,直到水穷云起。在众多事情中,绘画无疑是有意思的一桩。以绘画的名义去经历人生,研磨习气,潜化心性,完成生命的回归,才是根本的所在。至于作品在别人观念里是一种什么样的判断,在街市上是一个什么样的标价,都是可以开怀笑纳的。

本文摘自《我们的不幸谁来承担》,孔见 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年8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