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展览:徐雪村和他的《溪山访友图》长卷
大家好,黎族扎染技艺「黎族纺织技术」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黎族是中国岭南民族之一,人口一百多万,以农业为主,妇女精于纺织,所织黎锦世界闻名。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中部和南部,源于我国古代百越的一支,西汉时称之为“骆越”,“黎”这一专有族称始于唐末,到宋代才固定下来,沿用至今。“黎”本是“蛇”的称呼。
大约距今五千年前,黎族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开发了海南岛。秦汉时期,海南岛同汉王朝关系密切,汉武帝先后数次派兵打下海南岛,从此,部分大陆汉人迁居海南岛,与黎族土著居民杂居。后来,汉族大量移民海南岛,苗族和回族也先后迁徙上岛。大量移民的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铁器和农耕生产技术,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黎族染织工艺的历史黎族传统染织工艺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自汉代以来,黎锦成为历代封建皇帝的贡品。我国传统纺织业为丝纺和麻纺,而棉纺起源于海南岛。
黎族棉纺工艺在宋元以前曾领先中原地区一千多年,棉纺织业在全国的普及是从宋代以后才开始的。海南岛天气炎热,土壤肥沃,略带碱性,适于木棉生长,崖州是中国棉花原产地之一。黎锦之美巧夺天工,深受人们喜爱,做工精细,美观实用,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的特色。
黎族织锦图案丰富多彩,多达160种以上,主要有人形、动物、花卉、植物、用具、几何图形等纹样。彩色一般用红、黄、黑、白、绿、青等几种,配色调和精致。
黎族的纺织艺术不仅具有漫长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而且在纺、织、染、绣等方面对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有过重要的贡献。
宋末元初,松江乌泥泾镇黄道婆,因不堪忍受封建虐待,只身逃到海南岛崖州。崖州的黎族姐妹热情地接待了她,并手把手地教她纺纱、织布和扎染工艺。黄道婆聪明好学,又十分勤快,很快学会了织染技术。
在海南岛生活了三十多年后,黄道婆回到了家乡乌泥泾镇。她将从海南黎族姐妹那里学来的织染技术,加上自己的实践,融会贯通,总结成一套比较先进的织染技术,传授给家乡年轻的姑娘们,织成的被、褥、带,有花、草、鸟、兽、团凤等图案花纹,光彩夺目,灿然如画。黄道婆在染织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黎汉两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黎族的织物印染以扎染为主,尊梅、葛二人为染布的先师在黎锦四大工艺中,黎族妇女的扎染工艺精彩而又独具魅力。黎族的织物印染以扎染为主,古代称为绞缬。织物经过扎结、入染、晒干、拆线等步骤,最后形成色彩斑娴的花布。黎族扎染所用的染料以植物的叶、花、树皮、树根为主,以天然矿物颜料为辅。
相传在远古时期,黎族先民学会了用麻布等纤维材料缝制衣服,麻布衣服虽比兽皮羽毛制成的衣服舒适多了,但颜色单一,都是灰白色的,不如兽皮羽毛漂亮。有一天,梅姓、葛姓二人把洗过的白布挂在树上晾晒,忽然一阵风吹过,白布被吹落到草地上。等他俩发觉白布落地时,白布已经成了花布,上边青一块,蓝一块,十分好看。
开始时,他俩大惑不解,等琢磨了一阵之后,他们觉得奥妙一定是在青草上。于是,他们拔了一大堆青草,捣烂后放入水坑中,再放入白布,白布一下变成蓝色了。梅、葛二人由此受到启发,发明了用植物染布的方法。梅、葛二人成了染布的先师被黎族后人尊为“梅葛二仙”。
黎族妇女使用的染料多为植物类染料,除了靛蓝为人工栽培外,其他都是野生的几千年来,心灵手巧的黎族妇女不仅发明了先进的纺织技术,更精于扎染。黎族妇女使用的染料多为植物类染料,很少使用动物类、矿物类染料。植物染料除了靛蓝为人工栽培外,其他都是野生的。
黎族生活在热带雨林地区,植物染料资源十分丰富。黎族妇女经常使用的植物染料有十多种。
黎族人爱穿深色衣服,传统服装多以深蓝为地,显得庄重大方。靛蓝是黎族最常使用的染料,海南民间多称之为蓝靛、蓝草等,是我国最早被利用的植物染料。靛蓝染出的织物,色泽以蓝为主,随着染色次数的增加,颜色逐渐加深,呈深蓝色,色泽牢固耐洗,不易脱色。
1、蓝草染色的方法:
黎族进行靛染和栽培蓝草的习俗十分普遍。蓝草是多种能够制作蓝靛的植物的总称,黎族常用的蓝草有四五种。
用蓝草染色,首先要造靛,造靛是从蓝草中提取靛蓝。先采摘蓝草的嫩茎和叶子,置于缸中,放水浸泡暴晒。几天后,蓝草腐烂发酵。当蓝草浸泡液由黄绿色变为蓝黑色时,要剔除杂质,兑入一定量的石灰水。沉淀后,缸底会留下深蓝色的泥状沉淀物,这便是靛了。将水倒出,加入草木灰水和米酒,放置2-6天,使其发酵。
将被染物浸入染液之中染色,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被染物放入染液中浸泡,然后取出,经拧、拍、揉、扯后再放入染缸使其充分浸透,然后再次取出挤去水分,晾晒氧化。一般都要经过几次甚至十几次反
复浸染、晾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数日后,达到需要的深蓝色时,将被染物放入清水中漂洗,不理想时再进行复染,直到满意为止。
2、黎族妇女能熟练地使用染媒进行染色
染媒是使染料和被染物充分亲和的的物质。在染色工艺之中使用染媒是染色技术的一大进步,不仅扩大了色彩的品种,还提高了,色彩的鲜艳程度复合色也大大增多了。利用染媒进行染色的技术比较复杂,只有在长时间实践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掌握。
例如:黎族妇女把剥下来的乌墨树皮砍成一片一片的放进陶锅里,加入芒果核煮一小时左右,边放麻线边用细木棍翻动,芒果核能起到固定颜色和使颜色鲜亮的染媒作用。麻线均匀上色,达到所需颜色后取出。这时麻线呈深褐色,要即刻埋入黑泥中,边埋边用手揉搓,使其充分上色。浸埋约一小时后取出清洗晾晒,褐色麻线就会变成纯黑色了。
贝壳灰、草木灰含有多种金属元素,也能起到染媒的作用。在染料中加酒,对于改善色彩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酒还可以加强染料的渗透性,令棉纱有较好的染色效果和牢固程度。
宋代黎族进贡朝廷和行销内地的盘斑布、海南青盘被单、海南棋盘布以及宋末元初出自儋州、万州的缬花黎布等都是运用扎染工艺制作的。
黎族扎染主要流行于美孚方言和哈方言地区美孚方言地区扎染较为普及,有专门的扎染架,图案花纹细致精巧。哈方言地区扎染没有专门的扎染架,一般是将经线一端缚于腰间,另一端挂于足端,图案线条较为粗矿。
扎染工序一般有描样、扎结、入染、解结、漂洗等过程。黎族妇女的扎染不需描样,图案花纹牢记在她们心中。扎结也称扎花,在扎染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扎染的好坏。
美孚方言地区妇女扎制时把理好的纱线作经,两端固定在一个长约2米高的木架上,然后依经线用青色或褐色棉线扎成各种图案花纹,图形多为几何纹样。扎花完成后,从木架上取下纱线入染。
美孚方言地区多采用靛染,为了使纱线着色均匀,先将结好的经线用水打湿,然后放入染液中翻动,上色均匀后取出晾干,使靛在空气中氧化凝固再入染。如此反复晾染,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入染完成后将扎好的线结一一拆除,用水漂洗,除去浮色后晾干。这时,在经线上就会显出色斑花纹,用踞腰织机在斑花经线上织上彩色的纬线,就形成一幅精致的艺术品了。
黎族的扎染独具特色,在经线上扎线后即染色,最后织上各种彩色纱线的纬,即先染后织。我国其他民族都是在织成的白布上扎染,即先织后染。黎先扎染后织布的工艺与其他民族先织布后扎染相比,图案更加严谨,色彩富变化,自然的无层次色晕增强了黎锦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