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艺术欣赏 >

刘兰芳画家「梅兰芳蓄须表现了他伟大的」

时间:2022-12-15 09:57:24 来源:子曰师说

大家好,刘兰芳画家「梅兰芳蓄须表现了他伟大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梅兰芳先生作画

其实,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一些杰出的学者、艺术家,他们在文化艺术史上的建树往往会有一突出的领域,旁枝斜逸,多才多艺,烘托出其学术或艺术之地位,这样的例子无论于学者抑或艺术家并不鲜见。当然,有些领域是相近相通的,有些领域的跨越会比较大。戏曲界有句谚语:文武昆乱不挡。言艺人多才多艺,能够文、武、昆、乱之兼擅。梅兰芳在京剧领域的地位,得益于他能够在王瑶卿的基础上将青衣与花旦融合的花衫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梅派表演艺术,这是显见的,也是业界公认的。除此而外,梅兰芳所以能够成为“美的创造者”“美的化身”,也是与他生活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如种花、养鸽子等,互相启发,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不无关系。而最令人开眼的则是他在绘画上的造诣和成就。本来,舞台艺术家而兼擅绘画,亦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很少,但如梅兰芳在京剧表演艺术上取得如此成就,复又能够在绘画艺术领域如此显眼和亮丽,于20世纪的戏曲界、美术界双跨而又各据如此成就和影响,则是十分难得和罕见的。

梅兰芳先生作画

梅兰芳登台甚早,学画亦早,故梅兰芳一生的绘画作品亦多,但能够见到和展示的却有限。而梅兰芳纪念馆是收集和保存梅兰芳绘画作品最集中、最多的地方。本文将本馆所藏梅兰芳绘画作品做一统计、归类,从而为学界进一步认识、研究梅兰芳绘画提供文献基础。

梅兰芳一生勤奋好学,并且虚怀若谷,这在绘画上有突出表现,他的绘画老师、朋友有王梦白、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姚茫父、金拱北、汪蔼士、陈半丁等。不同师友在绘画上有不同的兴趣、选择和方向,所以梅兰芳绘画题材和内容也受到这些师友的影响,有着明显的时期特征,而无疑,20世纪40年代前后在上海退出戏曲舞台后,也成为他绘画创作最为多产时期,并曾举办过画展。梅兰芳纪念馆收藏了梅先生从20年代到60年不同时期的作品,较早的有癸亥三月(1923年)为冯太夫人七十五寿画立轴《观世音菩萨》像,丙寅年四月(1926年)画立轴《荷花》。较晚的有1956年梅兰芳63岁时画立轴《花卉》,1960年3月为陶俊琪题字镜心“继承优秀传统……满足群众需要”四句。而上世纪40年代是其绘画艺术作品最多的时期。梅兰芳纪念馆馆藏共计273幅。

梅兰芳的绘画作品《天女散花》

这些作品题材和艺术样式等可以划分为人物、花鸟、梅花(红梅、墨梅)、扇面、画稿等类,其中人物类包括观音、佛祖、达摩、长眉罗汉、洛神、天女、仕女等,其中以佛像、仕女、观音为多,分别为9幅、9幅、7幅;梅花的作品最多,约202幅,占馆藏其作品总数的近四分之三,其中著录为红梅的56幅,一幅扇面《红梅》,带绿梅,署“玉岱先生雅属”,一面字“溃春痕(九言诗)乙酉夏日玉岱仁兄清属陈敬弟”。一幅扇面《绿梅花》,署“丁亥仲秋云霞先生雅属”,一面空白。特别是扇面,计有79幅,存量数和画梅数都很可观。

梅先生与梅花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不仅因为梅先生也姓梅,姓梅天然地拉近了梅先生与梅花的感情,更主要的则是梅花所蕴涵的品格,是梅先生所真正喜爱的原因。他的绘画生活是他艺术生活的一个特殊组成,假使忽略了他的这一时期,无疑对全面认识梅兰芳是一个缺陷和损失。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后他返回上海,开始蓄须明志,告别舞台,以画自遣,开启了梅兰芳绘画艺术最为兴盛的时期,而这又与当时的政治形势、特别是日本入侵有着直接的关系,不仅这一时期画作最多,而且绘画艺术走向成熟,最主要的,绘画作品更多寄寓他那一时期的感情和思想。那时作画的条件非常艰苦,多半是在午夜以后,因为那时几乎每天有空袭警报,夜里10点起停止供电。梅先生专门买了一盏铁锚牌汽油灯,点燃汽油灯,拉紧“梅花诗屋”的窗帘,沏一壶香片茶,开始他的绘画创作,常常进行到东方发白。经常在书房陪同他的是许姬传,许姬传在《梅兰芳绘画记》一书中回忆,梅兰芳先生曾对一觉醒来的许姬传说道:“我当年演戏找到窍门后,戏瘾更大,现在学画有了些门径,就有小儿得饼之乐!”那个岁月里梅兰芳是悲抑的,只有这样全情投入时,才能看到他的笑容,感受到他得到的安慰。

梅兰芳的绘画作品《春消息》

透过梅花,梅兰芳展示出的是梅花的傲骨品质,和春天的难以阻挡。仍是许姬传在《忆艺术大师梅兰芳》一书中写到,1944年冬一个风雪的寒夜,梅先生听完短波无线电,突然走出,面带微笑地对大家说:“刚才无线电里报告好消息,日本又吃一个败仗。”他拿出一瓶薄荷酒请大家喝,自己也喝了一杯,然后提着汽油灯下楼,创作了一幅梅花,题作《春消息》。梅花之美与人格之美,在这幅画里得到高度的统一。他的一幅画松作品,松干苍劲有力,这幅作于“甲申冬日”也就是1944年的作品,所题“岂不罹霜雪,松柏有本性”恰是他品性的写照。

梅兰芳的绘画作品《菊花》

由此可见梅兰芳绘画艺术之兴趣的浓郁、创作的活跃及绘画之与他交流、交际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个特殊年代绘画是梅兰芳高洁品格的写照,他的绘画创作及活动实为梅兰芳生活生平不可忽视的组成。而迄今为止,对梅兰芳绘画艺术还没有系统的考察和整理,如果能够整理出一份梅兰芳绘画作品较为丰富、详细的目录,那么对勾勒梅兰芳绘画艺术全貌,进而展开梅兰芳绘画艺术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将是十分重要的。绘画艺术是梅兰芳艺术重要的组成,是与京剧艺术相辅相成的一条副线,它与京剧艺术共同构成梅兰芳艺术的复调、二重唱。

梅兰芳在自己的口述著作《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叙述其学画经历也说:“一九一五年前后,我二十几岁的时候,两次从上海回到北京,交游就渐渐地广了。朋友当中有几位是对鉴赏、收藏古物有兴趣的,我在业余的时候,常常和他们来往。看到他们收藏的古今书画,山水人物,翎毛花卉,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从这些画里,我感觉到色彩的调和,布局的完密,对于戏曲艺术有声息相通的地方;因为中国戏剧在服装、道具、化装、表演上综合起来可以说是一幅活动的彩墨画。我很想从绘画中吸取一些对戏剧有帮助的养料。我对绘画越来越发生兴趣了,空闲时候,我就把家里存着的一些画稿、画谱寻出来(我祖父和父亲都能画几笔,所以有这些东西),不时地加以临摹。”梅兰芳是位非常谦和、虚心、不张扬的人,这种品性贯穿了梅兰芳一生,但这种谦虚也会造成一种误导,那就是绘画是“爱好”,是“兴趣”,或者“很想从绘画中吸取一些对戏剧有帮助的养料”,也包括确实许多绘画都是“雅属”,更看似进一步佐证了他的非专业性和业余性。刘海粟在《齐鲁谈艺录》的中《〈梅兰芳画选〉序》中以专业的眼光概括道:“畹华画松,格调高洁,铁影横绝,针叶苍润,得文入画神髓。画梅花最多,大抵为疏朗劲枝,猩红数点,犹若清风入怀,暗香随之;偶有密枝繁花如星火满树者,殆不多见。梅多墨干,花瓣设色古艳浓烈,亦有淡彩及墨绘者,皆自具面目。写兰舞笔如剑,刚健婀娜,韵致洒脱。作牡丹、菊、樱挑、葡萄、小鸟,端谨飞动,不尽以笔墨之巧取胜。”

梅兰芳的绘画作品《藤萝群鸡》

梅兰芳因其表演艺术之盛名而遮掩了他绘画艺术的光芒,然从现代美术史角度来看,如刘海粟所评价的“先生(梅兰芳)功德在于表演及艺术教育。画虽余事,亦可名家。画名为戏所掩,亦因戏名而流布国内外。”

梅兰芳纪念馆馆藏其绘画作品,只是梅兰芳一生绘画艺术的一小部分,也是相对最为集中和丰富的绘画收藏,也构成梅兰芳绘画艺术研究的基础和起点。梅兰芳绘画作品多为私人收藏,上世纪40年代梅兰芳在上海蓄须明志,不再登台演出,绘画、售画是那期间他生活和消费的主要来源之一。1945年4月,梅兰芳与叶恭绰在上海都城饭店合办画展,展品共有170多幅,主要是梅兰芳所作,其中百分之七十的作品售出。从调查和统计、收集梅兰芳绘画作品做起,梅兰芳绘画艺术研究无论于戏曲界还是美术界都孕育着新的学术增长空间,大有可为。

(本文刊登自人民政协报)

作者简介

刘祯,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梅兰芳纪念馆馆长。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