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书画鉴定专家
大家好,文物被专家说成假的「臻古文物鉴定中心是真的吗」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玩收藏的人都知道,鉴定一件古董要秉承着最基本的“辩证法”,比如哪方面符合真品的特征,哪方面又符合赝品的特征,如果赝品特征很明显,那毋庸置疑就是假的。然而当赝品特征不明显时,缺乏实战能力的人便会“傻眼”,只能靠“猜”,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这么出现了。
藏友们也没必要一味地“污名化”专家,考证一件罕见文物的真假,不仅需要高超的眼力,还必须有对历史背景、文化风俗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像今天列举的五种文物,一度被专家鉴定为赝品,却又被实力更强的专家断定为真品。可见就算是专家群体,能力差距那也是天壤之别。
一:长沙王玺金印2008年,湖南长沙周边国王陵遗址附近,有十余处古墓被疯狂盗掘。一段时间后,当地古玩圈子传出一个消息,说出现了一枚长沙王金印,是纯金打造,神龟造型,立刻引起长沙文博界高度重视。要知道汉代诸侯王玺金印那可是稀世珍宝,大部分汉墓出土的都是玉印,之前只有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枚广陵王玺金印,这枚被盗金印如果是真的,那就是国宝。
随后长沙刑侦大队经过紧密侦破,抓获了以刘胜利为首的一个特大盗墓团伙。发现刘胜利已经将文物卖掉,又辗转多地才追回了长沙王金印等文物,然后又意外追回一枚长沙王金玺,也就是说有两枚诸侯王玺金印。
在金印、金玺面世之初,省内的专家就分成了两派,一派说真一派说假。为慎重起见又送到了北京,请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结果专家认为金印的黄金纯度超过99%,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技术,又认为字体、刻工有问题,所以一致断定都是仿品,系盗墓贼调包之后的产物。
很失望地回长沙后,又经过长达半年的调查,并没有发现任何盗墓贼仿造调包的证据。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联合刑侦支队,通过技术手段仔细对比盗墓贼在交易过程中留下的视频和图片,最终认定这就是真品,不存在造假,才有了如今博物馆里的惊艳国宝。
其实拿黄金纯度来鉴定真假真的非常业余,四川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商代的黄金文物纯度就已经达到94.2%,江苏盱眙出土的一件18斤“西汉金兽”,纯度也达到了99%。不知道专家是怎么想的。
二:南宋徐谓礼文书2011年,一位程姓卖家带着一件稀世珍宝,去往北京寻求买家。这件文物是17卷南宋时期的文书,距今750多年,却墨迹如新,完好无损,硬如现代牛皮纸,放眼全世界的博物馆,都找不到这样的“绝世品相”。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品相,让程某经历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原来他碰到第一位某著名拍卖行的专家,结果得到的回复是:“拿这么新的东西来骗我,当我三岁小孩啊。”第二次是北京各大古玩市场的书画专家,结果人家也说:“做旧技术太烂了,宋代古籍不可能这么干净的。”最后一次碰到一位马姓买家,好不容易120万成交,结果马姓买家又拿去请教了某位文博专家,得到的结果依然是假的,马姓买家又反悔退货。
连续三次碰壁,让程某有点“怀疑人生”,因为他是一位盗墓贼,这件文物是他在古墓里亲手盗出来的,怎么可能是假的?心态上的失衡让他自乱手脚,在随后找买家的过程中,把文物的相关资料传遍了收藏圈子,才让真正的专家给认了出来。
武义县博物馆馆长董三军首先发现端倪,因为文物是南宋时期武义县官员徐谓礼自述的生平经历。当地人了解当地事,董三军随后邀请浙江省宋代历史专家郑嘉励一起来鉴定,最终确认这是一件首次发现的国宝级文物,对南宋历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也由此破获了一起盗墓大案。
武义县为了这件国宝,特地斥资2亿元建造了全新的博物馆用来展出。幸好那么多专家都没认出来,否则经过多次转卖流失到国外那就损失大了。从此事也可以看出,对于一件从来没有见过的文物,大部分专家的态度首先就是否定,怕“担风险”,也只有那些对历史有深度理解的专家才能鉴定出来。
三:西王赏功张献忠“江口沉银”案应该人尽皆知了,由被盗卖770万的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而案发,因此发掘考古了四川眉山市的张献忠沉银遗址,前后超过5万件文物出水,验证了民间传说中“买到成都府”的巨大宝藏是真实的。
可很少有人知道,2016年案发,但从2005年开始,江口镇下江口的村民们就已经开始盗宝了。挖出来的各种古钱、银锭、金饰等文物,流转到四川、陕西、湖北等地下文物市场,为什么没引起重视呢?
原来,早就有人上报给了文物部门,但有几位专家经过鉴定,尤其是像“西王赏功”这种存世量不足五枚的古钱大珍,市场突然出现了好几十枚,都一致认为不可能是真的。没引起足够重视,才造成了后面盗宝团伙越来越猖狂,最终被一网打尽。
盗宝团伙将150多枚西王赏功钱币以及金银册子等文物卖了1600多万,虽然后来大部分被追回,由文博多位专家共同鉴定为真品,但可能也有流失出去的。2011年某拍卖公司以230万拍出的金质西王赏功,和55.2万拍出的银质西王赏功,来源就成谜。
之所以专家不敢认,就是因为这种钱币亲眼见过的人太少了。西王赏功分为金银铜三种,并非流通货币,而是奖励军功性质的纪念章,因此都铸造极少,明末张献忠铸造,但一直到清末才被发现。1963年上海博物馆购得一枚金币,称之为“存世孤品”。此后总发现不足五枚,所以专家断定一次性出现很多枚就是假的,也情有可原。
四:战国杜虎符上世纪70年代,一位叫杨东锋少年,捡到了一件锈迹斑斑的铜器,扔给妹妹当玩具。后来母亲生病,他不得已带着铜器前往当时的陕西省博物馆(现为碑林博物馆),想卖点钱,结果工作人员看一眼就说是现代工艺品。
杨东锋没有放弃,一直赖在博物馆,又找了其他两位专家鉴定,结果又被认为是赝品。此时一位叫陈尊祥的古钱专家看他可怜,便掏出了身上仅有的50块钱,让他赶紧回去给母亲治病。
正是因为陈尊祥的这次善举,才为国家保住了这件稀世珍宝。原来经过多年把玩之后,铜器身上的锈迹慢慢脱落,当时西北大学历史系教授陈直,看到锈迹脱落后露出的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激动的手都在颤抖:这是虎符!
所谓虎符,就是古代可以调兵遣将的重要器物,一半在君王手上,一半在将领手中。这仅仅半件的战国杜虎符,直接惊动文物局,引起了学界对战国时期军事、文字以及书法艺术的一股学术热潮。这50块钱,花得真不亏。
五:西周晋侯苏钟最后再说一位令人扼腕叹息的文博专家。1992年,山西一名叫侯林山的普通村民神秘暴富,成了身价百万的富翁,由此牵扯出来一起盗墓大案,可惜的是,虽然案子破了,但八座西周晋侯墓悉数被盗,重要文物全都不翼而飞。
时年冬天,上海博物馆馆长、一代青铜器大家马承源先生出访香港,在一条古玩街闲逛时,他发现了一套14件编钟,开价高达上百万港币。马承源委托朋友凑了好久才凑够了钱,果断将其买下带回上海。结果,一众文博专家都说马老看走眼了,这套编钟的腐蚀程度太“新”,铭文也是后刻上去的,肯定是赝品。
马承源力排众议,用高超的学识告诉大家:腐蚀程度之所以很“新”,是因为刚出土没多久的“生坑”,铭文虽为后刻,但并不是现代人刻的,而是当时先把编钟造出来然后才刻上字。最重要的是,编钟上的文字并不是一器一铭,而是把整套编钟上的文字连起来解读,立马就通顺起来。
他用超乎别人不止一等的能力,为国家挽回了国宝。而马老的贡献远不止如此,光在地摊上的发现,除了这套编钟,还有一件“越王者旨於睗剑”,是勾践儿子的宝剑。另有一件“吴王夫差盉”青铜器,证实了吴王夫差曾为一位身份低微的平民女子专铸过酒器,这位女子很可能就是西施。
马承源为国护宝无数,却因为“上博简”的真伪问题,闹得精疲力尽。这场学术之争依然是马老得到了最大认可,然而此后马老身体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传闻还得了抑郁症,最终选择在高楼一跃而下,从此文博界少了一位真正的泰山北斗。